次日。</p>
朱祁镇高调宣布立太子。</p>
这本是件值得开心的事,却没几人开心的起来。</p>
朱见深才一岁多,才刚学会走路,贞儿牵着他,歪歪倒倒地来到奉天殿前广场。</p>
刚赶回来的王振,一见准太子来了,立即三步并作两步,将贞儿挤开,自己上牵着。</p>
“大皇子,随奴婢来。”王振让自己表现的亲和些,奈何平日凶狠表情做的太多,他自以为的慈祥,也就那熊样儿。</p>
朱见深挣扎着往后退,扭头去看贞儿,可贞儿却低眉垂目,恭敬地远远站在一旁,目不斜视,完全不看他,家伙儿情绪顿时就上来了。</p>
皇子尊贵无比,家伙儿虽然不是嫡皇子,却也是皇长子,加上孙氏的偏爱,待遇几乎和嫡出没差。</p>
平时都是抱着的,今日因为册立的缘故,一出后宫就他走路,走到这儿已经有些累了,又见大姐姐不管他了,当即屁股一坠,蹲坐在地上。</p>
王振一下就犯了难,生拉硬拽打死他也不敢,可这种场合又不好直接抱,顿时僵在那儿。</p>
群臣双眼直勾勾的看着王振,就瞅他毛病呢。</p>
阉货,胆敢有逾矩之举,弹不死你!</p>
王振肠子都悔青了,自己出这风头干嘛,皇长子不过一岁多,囫囵话都不会,表现再好有个屁用。</p>
但现在再想还给贞儿,已是不能。</p>
“这个大皇子,今儿是个喜庆日子,您走两步,走两步哈”王振苦着脸挤出笑,瞅着更难看了。</p>
家伙儿好似被恶心到了,‘咿咿呀呀’地往回抽,试图摆脱他的束缚。</p>
一个一岁多的孩子哪有力气,但王振不敢跟他较劲儿,万一弄疼了大皇子,一嗓子哭出来,就够他脱层皮的,于是赶紧松了。</p>
朱见深就那么蹲坐在地上,左瞅瞅,右瞧瞧,他还是头一次见这么多长胡子的人,十分新奇。</p>
左右文武大臣,侧身面向他,微微躬身以示尊敬。</p>
这时,朱祁镇起身来到儿子面前,轻轻挥一挥衣袖。</p>
王振如蒙大赦,无声行了个礼,忙不迭退到一边。</p>
“站起来。”朱祁镇嗓音清朗,威严中带着一丝宠爱。</p>
尽管不是最心爱女子所生,但到底是他第一个儿子,求子多年而无果的朱祁镇,自然心生爱惜。</p>
家伙儿对老子还是熟悉的,老子经常抱他,他话还费劲儿,但已经能听懂话了。</p>
朱见深吭哧吭哧站了起来。</p>
朱祁镇眼中宠爱更甚,牵着他走上椅子前,父子俩坐到宽敞的大椅上。</p>
王振眼疾快,立即跑到群臣面前,取出袖中圣旨,缓缓打开。</p>
群臣齐齐拜倒,跪听圣旨。</p>
“奉天承运皇帝,召曰:</p>
朕自登基以来,夙夜兢兢,未至倦勤,祖宗付托至重,不敢自逸皇长子朱见深为宗室首嗣,乃天意所属,今,立为皇太子,谨告天地,宗庙,社稷,授以册宝正位东宫。</p>
钦此!”</p>
“臣等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参见太子千岁千岁千千岁!”</p>
群臣叩头行礼。</p>
“平身!”朱祁镇嗓音温和。</p>
“谢皇上。”</p>
接下来,便是一系列繁琐仪式。</p>
授册宝官、读册宝官、捧进册宝官、受册宝官内使,将朱见深围得密不透风,文武百官分作两排,按品级依次排开。</p>
接着,宫廷乐队奏响雅乐,朱祁镇起身,在侍卫簇拥下进奉天殿。</p>
朱见深在引导官的引导下,进奉天门,在殿前丹陛(台阶),由引导官引导,拜位侍立。</p>
他太了,很快就累的不行,但这已经是最简化的了,不太必要的仪式全取消了,但有些东西没法取消。</p>
接着,朱见深又被安排去太庙鞠躬,一拜再拜,敬告祖宗。</p>
再然后,去中宫拜谢皇后。</p>
简化搞完,已临近中午,朱见深在去东宫的路上,就累睡着了。</p>
至此,朱见深成了太子,而东宫也成了他的新家。</p>
在老子驾崩之前,这里就是他一直住的地方。</p>
宫女、太监、翰林学士,朱祁镇各挑了一些,用来伺候太子朱见深日常饮食,以及学习。</p>
办完这些,午朝时间都过了。</p>
朱祁镇不好表现出立太子的功利心,也没留群臣,大家回衙门的回衙门,回家的回家。</p>
显得十分睦睦。</p>
</p>
</p>
东宫。</p>
朱见深睡醒后便开始哭闹,突然换了一个陌生环境,他很不适应,吵着要回家。</p>
太监、宫女连接去劝,去哄,但压根没用。</p>
国之储君何其尊贵,奴婢们不敢拖延,很快就禀报给了朱祁镇、孙氏,以及朱见深的生母,周贵妃。</p>
对此,后宫两人也没有办法。</p>
太子册立后住东宫这是规矩,无论年纪大,为的就是防止后宫干政。</p>
虽然这样并不能避免,但毕竟是祖制,明面上谁也不好违背。</p>
孙氏找到朱祁镇,提出让贞儿去照顾朱见深。</p>
朱祁镇一开始是拒绝的,因为贞儿是太后的人,可转念一想,贞儿也算是他的人,</p>
且贞儿照顾孩子的确细心,儿子也喜欢跟着她,便同意了。</p>
贞儿在听到自己要去东宫,并长久的负责照顾皇太子,简直幸福地快要晕过去了。</p>
终于,再也不用在后宫待了。</p>
这种如履薄冰,勾心斗角的日子,她是实在不想再体会了,以前她没得选,以后她想安安稳稳的过日子。</p>
</p>
次日。</p>
一上朝,朱祁镇就接到一份紧急军情。</p>
——鞑靼寇边。</p>
兵力十余万,多个关卡遭遇突击,鞑靼攻势之猛,令人心惊,大同方向告急。</p>
在接到这情报的第一时间,朱祁镇首先想到的便是阴谋,这是有人设的局,好让他不去边关查案。</p>
但随即他又醒悟过来,这种情况的可能性非常低。</p>
谎报军情的罪过,一般人承受不起,再者,这么大的谎,根本撒不圆。</p>
鞑靼竟然真来寇边了!</p>
多少年了,草原上的这俩邻居多少年没敢进犯大明了,如今居然敢来犯大明,朱祁镇的第一反应是欣喜。</p>
这不是妥妥送上门来的战功吗?</p>
还能以此掌控军权,可谓是两全其美。</p>
实话,他压根没把这俩邻居放在眼里。</p>
朱祁镇有膨胀的理由。</p>
他老太爷朱元璋把元人赶出了中原,建立大明;他太爷朱棣把元人打得落花流水,望风而逃;他父亲朱瞻基出兵漠北,硬生生把北伐打成北巡,所到之处,就没一个敢蹦哒的。</p>
祖上如此辉煌,明军威武,他怎能不膨胀。</p>
什么鞑靼、瓦剌,要不是为了珍惜大明国力,朕早就想出征了朱祁镇歪嘴想着。</p>
但他却忽略了祖上那般辉煌,是因为祖上军事能力足够强,帝王权势足够大,而他在这两方面是欠缺的,非常欠缺。</p>
“朕要出征!”朱祁镇干劲儿满满。</p>
群臣呼啦啦拜倒:“皇上三思!”</p>
“皇上万金之躯,不可轻离中枢啊!”</p>
“君子不立为墙之下,一国之君怎可轻涉嫌地?”</p>
“食君之禄为君分忧,这些都是为人臣子的事,怎么能让皇上亲自操劳。”</p>
“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劳皇上亲征,是臣等的失职啊!”</p>
</p>
朱祁镇只了一句,便被群臣五花八门的话术给顶的直翻白眼。</p>
他怒极反笑:“太祖、太宗、宣宗,哪个不是马上皇帝?</p>
怎么,朕就那么差劲儿?</p>
别以为朕不知道你们的心思,不就是怕朕掌军权,然后对付你们吗?”</p>
“皇上怎能如此?”群臣也是气得不行,一脸遭受羞辱的愤慨。</p>
事实上,他们的确有这个心理,但不完全因为这个。</p>
更大的原因是,他们不相信朱祁镇有这个能力。</p>
该不,这些人或许不清廉,或许损公肥私,或许私德不好,但从心理上来,他们并不愿看到大明遭灾。</p>
何况,这位爷仗是一次都没打过。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