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李宏依然和李青宿在一起。</p>
他有些不开心,吃饭时,他知道了干爹要走的事儿。</p>
“怎么了,是不是舍不得干爹啊?”李青笑着打趣。</p>
“嗯。”李宏点头,本也没觉得什么,但这几天干爹的到来,让他好放松,也好开心。</p>
可就才几天的工夫,干爹又要走,他心里很难受。</p>
“干爹,您能不能带我去京师啊?”</p>
“下次吧,”李青,“这次比较急,等以后有时间了,我带你去京师。”</p>
“喔好吧。”家伙儿怏怏点头。</p>
若是三年前的他,肯定会撒娇甚至撒泼,但现在不同了,他长大了些,也明理了。</p>
“那干爹什么时候不忙啊?”他希冀的问。</p>
“这”李青还真不知该如何回答,只得道:“这样,等我忙完这阵儿,就回来接你。”</p>
“嗯。”家伙儿贴近了些,睁着山葡萄般的瞳仁,盯着李青看。</p>
李青好笑道:“不早了,睡吧。”</p>
“孩儿中午睡饱了,不困。”</p>
“那我给你讲个寓言故事吧。”李青。</p>
“什么是寓言故事啊?”</p>
“就是有寓意的故事。”</p>
家伙狂点脑袋,“好。”</p>
</p>
故事没讲完,家伙儿就睡着了,还紧紧抓着他的衣袖。</p>
李青突然有些后悔,要是没这几日的相处,或许自己离开不会让他难过,但如今</p>
</p>
次日,李青起了个大早,本想来个不告而别,但深思熟虑一番之后,还是觉得应该有个正式的告别。</p>
早饭后,李青给朱祁镇两口子了一下,让他们好好过日子,不用顾虑什么。</p>
朱祁镇倒没什么顾忌,主要是上心媳妇儿的事儿,在得到张邋遢出医治的允诺后,便放了心。</p>
接着,李青又嘱咐朱允炆好好保重身体。</p>
然后跟干儿子玩闹一会儿,最后告别师父。</p>
李青牵着朱允炆准备的良驹,刚出府院,还没来得及骑上,家伙儿就追了出来。</p>
“干爹干爹再见。”</p>
“再见。”李青笑笑,翻身上马。</p>
“干爹,你别忘了忙完来接我啊!”家伙儿补充。</p>
李青回头,笑道:“放心,忙完一定来接你,快回去吧。”</p>
“嗯。”家伙儿一步三回头,最终走回大门。</p>
李青又朝跟出来的朱允炆挥挥,转过头,扬起马鞭。</p>
——</p>
京师。</p>
群臣已经急了,京中官职空了那么多,还都是高级官职,谁不想上位啊!</p>
不止是他们,石亨、杨洪等一众武将也急了,没想到于谦发个抚恤会这么墨迹。</p>
他们还想着加官进爵呢,耽搁的时间久了,解救国难的功劳给人感觉就淡了。</p>
新皇秉性他们也不知道,越往后拖,越觉得对自己不利。</p>
所有人都急,眼巴巴的看着于谦,恨不得在他屁股上踹上一脚,好让他快点儿。</p>
于谦依旧慢悠悠的不慌不忙,其实他也急。</p>
那么多职位空悬,群臣的确不敢强烈逼宫,但即使是怀柔段,朱祁钰也有些扛不住,这让于谦气苦不已。</p>
其实按道理讲,朱祁钰完全能扛住,但他心太虚了。</p>
有时候于谦真想大逆不道的来上一句:“你怕什么呀,你咋就不敢跟他们干一架呢?”</p>
但也只是想想,那种事于谦做不出来。</p>
幸赖,李青没让他多等。</p>
</p>
兵部衙门,后堂。</p>
于谦看着风尘仆仆的李青,既心安,有愧疚。</p>
</p>
“辛苦先生了。”</p>
“无妨,”李青摆了摆,“正事儿吧。”</p>
“嗯。”于谦简明扼要,“主要问题便是海商,人心不足,如今他们还想复刻当初太上皇登基那会儿的‘盛况’,且不满足于此,还想完全不交税。”</p>
顿了顿,“还有就是关于先生你了,他们对你的痛恨程度无以复加,怕你身居高位之后,他们更难做,于是竭力阻止你就职侍郎之位。”</p>
“嗯,武将、勋贵那边如何?”</p>
“武将还好,他们只是急于让皇上论功行赏,但勋贵的心更大些。”于谦道。</p>
李青眼中闪过一丝惊诧,“展开。”</p>
“子承父业,继承爵位本就是理所应当的事儿,他们觉得父辈为国殉难,应当多些补偿。”于谦道,“另一方面,他们也在迎合文官,明里暗里跟文官沆瀣一气,在海商上大做文章。”</p>
于谦苦笑:“做海上贸易的不止是文官代表的官绅,还有勋贵群体,他们利益一致。”</p>
李青叹道:“果然啊,都是好了还想好。”</p>
于谦点头:“事情大致如此,先生你怎么看?”</p>
“皇上怎么看待这些事儿?”李青问。</p>
“皇上”于谦满脸无奈,“皇上举棋不定。”</p>
李青皱眉:“这可不行,当皇帝岂能如此软弱?他不硬气点儿,以后想硬气,也硬气不起来。”</p>
他茶也不喝了:“走,我们进宫。”</p>
“好。”于谦点头,旋即又补充道,“先生,你消些火气。”</p>
于谦怕李青上头,做出什么有悖君上的事儿。</p>
“放心,我不会冲动。”</p>
</p>
御书房。</p>
这里才是皇帝办公的地方,朱祁钰迁了过来。</p>
除他之外,还有内阁的陈循、高毅、苗衷,帮着整理奏疏,提出批改意见,而负责批红的司礼监,完全成了摆设。</p>
王振死后,司礼监掌印太监一职,还未有新人选。</p>
陈高苗三人运气好,朱祁镇亲征时,他们被留下辅政,如今不仅捡回一条命,且话语权更重了。</p>
三人干活还是很卖力的,明里暗里地相互斗争,都想坐上内阁一把的位子。</p>
不过,相对来他们还算和谐,并未红眼不择段,勉强算是良性竞争。</p>
朱祁钰很勤政,这段时间一直在处理之前积压的奏疏,效率极高,同时也花了不少钱。</p>
大明这么大,总有地方遭灾,尤其是旱灾。</p>
朱祁钰又是赈灾,又是减税,大哥留下的家底儿,他花一多半儿了。</p>
又打开一封奏疏,朱祁钰不禁皱眉,又是一处遭灾,且还是江南。</p>
他有些狐疑,最近怎么这么多地方遭灾?</p>
朱祁钰看过大哥亲政后的施政举措,的确每年都有许多地方遭灾,但远没有这么频繁,这么多。</p>
这俩月都快赶上大哥执政时期的一年了。</p>
朱笔提了又提,朱祁钰终究没批复。</p>
陈循察言观色,试探着问:“皇上,为何烦忧?”</p>
“最近这天灾很多啊!”朱祁钰皱着眉,“莫非是朕躬德薄,惹上天不喜?”</p>
没有证据,他不好胡乱怀疑,便把责任揽在了自己身上。</p>
“皇上莫如此。”陈循忙站起身,高毅、苗衷也跟着起身,拱道:“自古道,三岁一饥,六岁一衰,十二岁一荒;非皇上之责。”</p>
话的冠冕堂皇,但三人心里震怒:</p>
他们有生气的理由,自己都还没吃上肉呢,</p>
尤其现在正处于事业上升期,他们想趁搞波大的,</p>
朱祁钰随意笑笑:“三位爱卿快请坐,我们继续处理国事吧。”</p>
着,他把那封奏疏放在一边,准备抽空让锦衣卫去核查一下,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儿。</p>
三人谢坐,重新坐下。</p>
刚拿起奏疏,就听黄门进来禀报:“皇上,于尚书、李都给事中求见。”</p>
闻言,三人一怔,随即,头皮发麻。</p>
不会是那煞星又回来了吧?</p>
还没来得及话,便听朱祁钰笑呵呵的:“快宣!”</p>
三人回头,希冀是另一位姓李的都给事中,但很遗憾,李青很快出现在他们视野。</p>
迎上他们目光,咧嘴一笑,雪白牙齿格外亮眼。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