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 第47章 勇敢迈出第一步
    刚出生的孩子都不好看,皮肤皱巴巴的,稀疏的头发黏在头皮上,看着特别丑,但两口子却不这样觉得。</p>

    他们觉得好看,笑得开心</p>

    婴儿闭着眼,还在哇哇哭,哭声并不大,却令二人揪心。</p>

    朱见深忙道,“快,快去找奶娘。”</p>

    </p>

    很快,孩子被奶娘接管,去一旁喂奶去了,奴婢们个个心思巧,不留痕迹地退下,给两口子留下独处空间。</p>

    “皇上,快去看儿子,臣妾这儿不要紧。”贞儿催促。</p>

    朱见深吻了下她的唇,轻声道,“你比他重要。”</p>

    “皇上”</p>

    “大喜的事,莫哭”朱见深擦掉她的眼泪,满眼宠溺。</p>

    </p>

    皇长子降世这么大的事,瞒不住,也没必要瞒,很快就传开了。</p>

    群臣得知后,却无喜色。</p>

    在他们的观念里,嫡长子才有资格做储君,但问题是皇上独宠万妃一人,皇后能不能诞下龙子,甚至能不能怀孕都有待商榷。</p>

    只要皇后生不下龙子,那眼下这个皇长子,便最有资格做太子。</p>

    这不是群臣乐意看到的,抛开嫡子不谈,单是万贞儿的身世,他们就无法接受。</p>

    宫女也就罢了,还大着皇上十七岁,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p>

    这样一个老女人的孩子,怎可做大明的太子储君?</p>

    更要命的是,这个万妃底子实在太干净了,根本不是官僚体系中的人,想巴结也做不到,即便做得到,他们也抹不开脸。</p>

    得不到怎么办?</p>

    毁掉!</p>

    当然,这个毁掉不是杀万贞儿,也不是杀皇长子,而是扼杀皇长子成为储君的可能。</p>

    于是乎,针对皇帝冷落后宫的奏疏层出不穷,来好笑,皇帝睡不睡女人,睡哪个女人他们都要管。</p>

    但事实就是他们还真能管,打着‘帝王无家事’名义,让你挑不出一点毛病。</p>

    太子是国本,关乎大明千秋万代,群臣理由正当,朱见深气恼,却又无可奈何。</p>

    更让他恼火的是,亲娘也给他上眼药,让他多宠幸皇后,同样打着‘为大明计’的名义。</p>

    都是人精,朱见深的心思谁都明白,但他们无法接受,包括周太后。</p>

    她讨厌万贞儿犹胜百官!</p>

    这个跟自己一样大,却受儿子独宠的老女人,她一直看不顺眼,更难以接受让万贞儿生的儿子做大明太子。</p>

    孙子的确是她孙子,但她可以有很多孙子,只要儿子够勤奋,生一群孙子都不算难事,她才不在意这一个呢。</p>

    这么多人施压,没有压力是假的,朱见深根基太浅,不敢贸然翻脸,这是他的优点——识时务。</p>

    于是,他听纳了众人意见,还真去了皇后寝宫住了几日,不过具体办不办事,外人就不知道了。</p>

    谁还敢听帝后墙根儿不成?</p>

    皇后总不能到处宣扬,皇帝都是睡的素觉吧?</p>

    待事态平息,朱见深的反击也开始了。</p>

    自登基起,他表现的都很‘贤明’,广纳谏言,礼贤下士,然,这并不是他的真实性格,也不是他的意愿。</p>

    他要做的,是煌煌史册中的好皇帝,而非臣子口中的好皇帝。</p>

    朱见深登基已有一年半,在‘装孙子’的同时,他也在培养自己的力量。</p>

    司礼监、东厂、锦衣卫已经归心,此外,他还笼络了一些御史。</p>

    朱见深从御史入,是有原因的,虽御史没有太大权柄,但他们掌握着恐怖的舆论导向,且还有监察之权,这可是个很有能量的构。</p>

    笼络内阁、六部,这些实权部门的人固然更好,但付出的代价也更大,且一个不慎就会弄巧成拙,一旦让其起了警觉,后面就不好运作了。</p>

    朱见深深刻明白,要么不出,一出必要有所得,否则,之前的隐忍将变得毫无意义。</p>

    军权已经在运作了,短时间看不到成效,只能另辟蹊径。</p>

    朱见深瞄准了财权!</p>

    登基以来,国帑一直处于拮据状态,来丢人,那三百万两银子,还是他拉</p>

    但这不是长远之计,清楚了商贾作用后,朱见深也熄灭了杀鸡取卵的想法。</p>

    至少在商贾没威胁到皇权前,他不打算对其下。</p>

    不过,他可以不打压商贾,但商税必须要整顿。</p>

    其实吧,是商贾,但这所谓的商贾,七成以上都是官绅,不是家中有人做官,就是家中曾经有人做官。</p>

    就是在这种官商关系盘根错节的情况下,商税才屡屡缩水。</p>

    因为他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p>

    事实上,以大明现有的商业规模,商税定额,每年的商税至少在六百万两银子以上,甚至更多。</p>

    然,成化元年一整年的商税,不足两百万,这其中偷漏税额可见一斑。</p>

    属于朕的,朕终将一点点拿回来朱见深神色凛然。</p>

    </p>

    这一日,早朝。</p>

    朱见深如往常一样上朝,群臣亦如往常一样行礼、高呼万岁。</p>

    </p>

    他们总体上,对这位新君还是满意的,一来,朱见深一直遵循规则;二来,朱见深并没有太过强硬,也没大力剥削他们利益。</p>

    虽有‘荒唐’之举,然,更多时候还是很好话的,比如,前些天谏言皇上不应冷落后宫,朱见深还真就听进去了。</p>

    纵观历代大明皇帝,这样的朱见深,已经很可以了。</p>

    君臣之礼过后,群臣各自回班,然后轮番上奏,朱见深也针对性地做出决策,一切如常</p>

    只不过,临散朝时,兵部都给事中递上了一本奏疏。</p>

    群臣本来都准备下班了,却不料,朱见深看过奏疏后,惊为天人,还让站班太监当众朗读。</p>

    群臣起初不以为意,但当听到严查商税时,却有不少变了脸色。</p>

    立时便有人跳出来,高举百姓大旗,谏言皇上应当爱惜子民,赋税过重太过伤民,有损皇上圣誉云云</p>

    这一次,朱见深却没有往常那般好话,且严词拒绝:</p>

    “百姓固然重要,然,大明江山就不重要了吗?”</p>

    朱见深酝酿已久,岂会半途而废,甚至连词都打了腹稿,他淡然道:</p>

    “朕何曾过,要加重赋税了?”</p>

    他扫视群臣,一脸道貌岸然:“朕乃天子,又岂会不爱惜子民?眼下只是严查大明早就定下的商税而已,众卿何故如此激动?”</p>

    “”</p>

    “皇上”</p>

    “切莫再言。”朱见深拂袖道,“宣德、正统、景泰,取平均年赋税,都要高于成化元年,明明大明日益昌盛,为何会出现如此局面,你们可有想过?”</p>

    开弓没有回头箭,这一次,朱见深不能让步!</p>

    这一幕,太过出乎预料,群臣压根没有心理准备,一时间还真找不到合适的借口。</p>

    他们可以反驳皇帝,甚至可以骂皇帝,但这是建立在有正当理由的前提下,至少表面上得冠冕堂皇。</p>

    这些人没有准备,朱见深却是模拟了无数遍。</p>

    他一脸正气,“朕不会伤民,但也不会让刁民放肆,商税不加,但要严查!”</p>

    接着,朱见深朗声道:“朕欲吏治清明,做一个贤明的帝王,众卿可有异议?”</p>

    朱见深这一套组合拳,着实高明,硬生生将严查商税跟吏治清明画等号。</p>

    反对查商税,就意味着反对皇帝吏治清明,反对皇上做一个明君。</p>

    这实在无解。</p>

    当然,更主要的原因是事发突然,群臣完全没有准备,且也没事先通过气。</p>

    无法众口一词,就没办法形成有效杀伤力。</p>

    朱见深乘胜追击,沉声道:“众卿谁反对?”</p>

    众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还真没人当出头鸟。</p>

    倒霉是大家的事,凭什么我出头?</p>

    这是所有人的心理。</p>

    当然,他们并不是很慌,政令从下达,到执行,并非一朝一夕,他们有充裕的时间从容布置。</p>

    严查商税?</p>

    呵呵!</p>

    你也得查得动才行,就不这朝堂了,地方上多少官员和富绅穿一条裤子?</p>

    只要俺们暗授宜,即便查出些什么,也无关痛痒。</p>

    不过,下一刻,他们的脸就变了颜色。</p>

    朱见深道:“朕准备将此事交由厂卫去办,众卿以为如何?”</p>

    “皇上三思!”</p>

    “皇上,万万不可啊!”</p>

    “厂卫如狼似虎,只怕会搅得百姓不得安生,皇上万不可让厂卫彻查此事啊!”</p>

    反对声不绝于耳,厂卫可都是只服务于皇帝,完全失控,让他们查想想都可怕。</p>

    呼呼啦啦</p>

    一多半臣子都跪了下来,还有一部分人事不关己,但权衡一番利弊后,也跪了下来。</p>

    无他,目前而言,皇帝还是太弱,不足以让他们‘脱离群众’,在这个讲究和光同尘的官场,都是走一步,看三步。</p>

    正所谓:阎王好惹,鬼难缠;得罪皇帝不一定出事,但得罪大臣,可就不好了。</p>

    反正得罪皇帝的人都这么多了。</p>

    朱见深大怒:“别以为朕什么都不知道,你们若心中无鬼,又岂会视厂卫如狼似虎?”</p>

    “皇上,臣等是为百姓,厂卫凶名远扬,他们为了立功不择段,一旦下放地方,必将民不聊生啊!”</p>

    “是啊皇上,且按制,这也不应让厂卫来办!”</p>

    “不错,宣宗设巡察御史,就是为了监察地方民政,军备诸多事宜。”</p>

    “难道皇上不认同宣宗的理念?”</p>

    </p>

    朱见深震怒,却无法反驳,几乎都要破防,掀桌子了。</p>

    然,愤怒的外表下,却掩藏着得逞的兴奋。</p>

    朕酝酿了大半年,又岂会只有这点儿东西?呵呵!</p>

    你们所看到的,只是朕想让你们看到的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