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介庵强忍着激动的心,做着行礼准备。</p>
这会儿,一身状元郎袍服,本应该准备成亲的王守仁也守在一旁,岳丈没见过太上皇,他必须得陪着,以防万一出错。</p>
十六人抬的轿子终于来至近前,千户上前掀开轿帘,恭声道:“太上皇,到了。”</p>
朱见深走下轿子,四处瞟了一眼,目光锁定在王守仁身上,赞道:</p>
“这一身状元袍,可真精神!”</p>
“草民(微臣)参见太上皇。”岳婿二人齐齐行礼。</p>
“免礼免礼。”朱见深笑呵呵道,“都别在这儿杵着了,大喜的日子若是因为朕给耽搁了,那就是朕的不是了。”</p>
“对对,啊不对”诸介庵太过紧张,有些语无伦次,他实在太激动了,都顾不上宁王一行人了。</p>
好在有王守仁,忙又跟赶来的宁王,宁王世子,布政使等一众大人们简单行了个礼,而后邀请道:</p>
“太上皇,宁王,先生,诸位大人请进。”</p>
“请进,请进。”诸介庵忙也邀请,还特意多看了眼跟太上皇同乘的李青,目光闪过一抹惊奇。</p>
不过,这么大的场面容不得他惊讶,今天虽是女儿女婿大喜的日子,但主角只能是太上皇,万万懈怠不得。</p>
</p>
来人都是有头有脸的大人物,又多以文官为主,都是要面的人,来吃喜酒岂有空之理。</p>
有送古玩,有送字画,有送美玉都带了礼物。</p>
李青、朱见深却是例外,一来,他们提前就送了;二来,朱见深是太上皇,没道理给臣子送礼,而李青他脸皮厚,并不觉得白吃丢脸,况且他又没白吃。</p>
此番来的人真心不少,但九成九的人都是为了保护朱见深,并非是来吃席、喝喜酒,真正的客人也就十余人。</p>
院并不拥挤。</p>
诸介庵提前得知消息,特意把亲朋好友安排到了隔壁院子,将前堂给空了出来,以便太上皇、宁王以及诸位大人谈话方便。</p>
“王,别在这杵着了,”朱见深笑道,“今儿你是主角,别耽误了吉时,快去吧。”</p>
“是,那草民就失陪了。”王守仁对朱见深一礼,继而又团团一揖,“生告退。”</p>
一向高高在上的大人们,今日格外和善,纷纷轻笑点头,捋须赞道:“少年英才,少年英才啊”</p>
连带着,平时都不稀得正眼瞧的诸介庵,今日的他们也格外平易近人,纷纷恭喜。</p>
诸介庵可不敢托大,他激动,却清楚自己的定位,知道这全是太上皇的面子,跟自己没半文钱关系,一一还礼,心伺候</p>
太上皇都来了,茶水、点心什么的,自然要赶紧送上,同时,婚礼流程也在紧锣密鼓地赶节奏,包括菜肴、酒水。</p>
自朱见深进了院子,各方面都在加速</p>
朱见深这桌只有李青,宁王,宁王世子,以及江西布政使,空间很是宽裕,众人摸不清李青底细,但既然是太上皇身边的人,自然不能得罪,他们话很好听。</p>
这些个饱读诗书之人,话分寸感拿捏得极好,他们也擅长这种场面,谈笑风生,让人心情愉悦。</p>
便是奉迎,也不堕自己身份,又捧的恰到好处。</p>
地方跟庙堂不同,庙堂都是人精,反而阳谋居多,派系也一目了然,而地方上则是错综复杂,个个都圆滑的紧,秉承着谁也不得罪。</p>
基于此,人情世故方面,地方上远比庙堂更浓郁</p>
数千年来皆是如此,早已根深蒂固,没办法改变。</p>
朱见深就是奔着玩儿来的,李青也是,两人倒没有在意这些,却也没应付场面,完全是自己怎么舒服怎么来。</p>
二人几乎不搭话,而是相互聊着</p>
“李青,你参加过别人婚礼没?”</p>
“寻常人家成亲,这是头一次。”李青。</p>
‘他也叫李青’</p>
听到这个名字,一众高官不由多看了他一眼,不过,这个名字并不算罕见,他们也没多想。</p>
“起来,朕也是头一次,还真不知民间成亲有何不同。”朱见深满怀期待。</p>
在场之人知道的不少,但谁也没胆子剧透,坏了太上皇雅兴。</p>
面前这位,可是个铁腕实权皇帝,尽管眼下传了位,做了太上皇,可没人敢真将他视作寻常太上皇。</p>
没有久等,</p>
王守仁走后,不过两刻钟时间,便再次赶来,与此同时,新娘子也被丫鬟牵着走了来。</p>
太上皇就是来看热闹的,成亲礼自然不能背着他,且诸介庵在陪太上皇,拜高堂,也只能当着宾客的面拜。</p>
新人到来,原本还有些嘈杂的场面,立时安静下来,目光全汇集在新人身上。</p>
李青举起的茶杯,就那么端在中,满怀好奇。</p>
少顷,王守仁、诸氏,两人在距离一丈之内停下。</p>
这时,一个身材肥胖的上岁数老人,抽冷子喊道:</p>
“正衣冠!”</p>
李青、朱见深冷不防都是一个激灵,其他人却是习以为常,显然,成亲是要这么喊。</p>
王守仁抬起,正了正衣冠,诸氏也扶了扶红盖头下的凤冠。</p>
“跪!”</p>
两口跪下。</p>
“一叩首,拜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p>
王守仁、诸氏叩首。</p>
“再叩首,拜万事顺遂,家业兴旺。”</p>
夫妻再叩首。</p>
</p>
“三叩首,拜列祖列宗”</p>
拜完天地、祖宗,两口来到朱见深身前,再拜君。</p>
这是个增加的环节,天地君亲师,君在亲前,自然要放在高堂前面。</p>
三叩首拜的是故去的祖宗,这是孝道,且人死为大,这才放在朱见深前面。</p>
不得不,就礼节这块,古人重视程度,远非后世能比啊李青暗暗点头。</p>
</p>
先拜天地,再拜高堂。</p>
拜天地让李青眼前一亮,但拜高堂环节,倒是与后世差别不大,敬茶,改口,发红包,流程大差不差,只是更为正式。</p>
接着,就是夫妻对拜了。</p>
李青津津有味,想看看这最后一拜,是不是也要跟后世一般,新郎新娘要碰个头。</p>
不料,这最后一拜,跟他想得根本不是一码事。</p>
“夫妻对拜!”老人依旧吊着嗓子,且气息十足,显然是专业的,听着就让人精神,提劲儿。</p>
夫妻转过身,面对面。</p>
“一拜,结连理!”</p>
王守仁左在前,右抵着左,高高举起,身子前倾,作了个十分标准的揖礼。</p>
诸氏右在前,左抵着右,举至胸口向上一些的位置,同样是揖礼。</p>
区别在于王守仁是身子前倾,她是微微屈膝,如此一来,两人的揖礼刚好平齐。</p>
停顿了两个呼吸,夫妇直起身。</p>
老人的声音适时响起:“再拜,共同心!”</p>
王守仁作揖礼,诸氏亦是如此。</p>
俄顷,</p>
“三拜,敬如宾!”</p>
夫妻再拜,略作停顿,直起身。</p>
这时,老人的面庞愈发红润,长长吸了一口气,声音更提劲儿,道:</p>
“天作之合!白首同心!夫妇佳成!相敬如宾!!”</p>
“礼成!!!”</p>
结束了李青还没看够呢。</p>
这拜堂跟后世真的很不同,很喜气,不是大红喜袍的衬托,而是给人的直观感受。</p>
真的很喜庆,似乎有种莫名喜气在心间荡漾,让人感到愉悦。</p>
沾沾喜气,</p>
这四个字,李青以前常听人,自己也有过,但直至今日,他才算是感受到。</p>
他沾到了!</p>
他切实体会到了喜气,真的很美妙。</p>
拜天地,拜堂,对拜,每一个环节都是那么赏心悦目,而不是后世那般,背北朝南鞠个躬,反过身跟父母鞠个躬,最后再相互鞠个躬。</p>
这时的成亲礼,真的很喜庆,就连那位体胖的老人,似是沾了太多喜气,瞧着都喜庆的紧</p>
礼成后,夫妻面对宾客,又是一揖。</p>
诸位大人们忙也举起酒杯,嘴上着吉利话,李青没有经验,以样学样,举起酒杯,了两句早生贵子,百年好合的话。</p>
朱见深也没经验,他也想这两句来着,不料被李青给抢了,不禁幽怨的瞪了眼李青,脸更黑了</p>
一道道菜肴送上来,称不上丰盛,却也有荤有素。</p>
都是大锅菜,雇的厨子在自家煮的,却别有一番滋味。</p>
这些个大人们好的吃多了,对这菜肴不太感兴趣,更多是向太上皇敬酒,拍马屁。</p>
李青可不管那些,抄起筷子就是造,吃席这块,他是专业的</p>
不多时,王守仁去而复返,一一敬酒。</p>
“生敬太上皇。”</p>
“嗯。”朱见深举杯一饮而尽,笑道:“今日登科,他日可要大登科啊!”</p>
王守仁讪讪点头:“仰赖太上皇圣言,生努力。”</p>
眼见太上皇如此,宁王、宁王世子、布政使等一群人,对王守仁的态度,愈发和善起来。</p>
这少年,前途无量!</p>
</p>
傍晚,在宁王、布政使的促请下,朱见深不得不踏上回宁王府的返程。</p>
李青特意落后半拍,单独找到王守仁,道:</p>
“成了家,以后就是大人了,性子要收一收,今日起,你又多了一个身份,也多了个责任。”</p>
“我明白,”王守仁点头,“先生,你和太上皇这就要走吗?”</p>
李青笑了笑,道:“还会再见。”</p>
王守仁也笑了,道:“一路顺风。”</p>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