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这么自信?”</p>
“当然,汉衣才是最好的!”李青。</p>
朱婉清摇头:“李叔这就想当然了,咱们觉得好,人家未必如此。”</p>
接着,又道:“就算如李叔所言,海外那些人喜欢汉衣,销售也是一大困难啊,成匹的丝绸甩一卖钱就到了,可若是成品衣不知要浪费多少时间。”</p>
“不,你会意错了。”李青道,“我的意思是开店。”</p>
“开店?”</p>
“不错,”李青点头,“准确,是让他们帮忙卖,咱们供货。”</p>
“这”朱婉清一个头两个大,“这能行吗?”</p>
“为什么不行呢?”李青道,“刚开始,咱们负责盈亏,待他们尝到甜头后,以后就方便运作了。”</p>
闻言,朱婉清秀眉蹙起,她总觉得这太过冒险了。</p>
“李叔,出海一趟再回来,周期通常在一年以上,咱们家共有四条大型商船,勉强一年两次出海,本来是稳赚的买卖,可若按你这么搞”朱婉清苦笑道,“一个弄不好,两年白干。”</p>
李青笑了笑,道,“实话,我不懂商,不过,商场如战场,你不创新,不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你永远不可能杀出重围。”</p>
顿了下,“原地踏步,到最后只能慢慢消亡,诚然,这其中有风险,可若冲出来,回报亦是极为丰厚。”</p>
朱婉清沉默。</p>
许久,她问:“那就试试?”</p>
“试试吧,咱家家底厚,有资本试错。”李青笑道:“实在不行,改换回来便是,不过是两年的成本而已,如若成了,那可就赚大了。”</p>
朱婉清道,“就算真赚了大钱,别人也会照葫芦画瓢,抄咱们的作业。”</p>
“由得他们去抄。”李青一点也不在意,“拾人牙慧成不了气候。”</p>
顿了顿,“待到那时,咱们钱也赚到了,市场也打开了,他们只能吃剩下的,跟风者常有,但跟风是赚不到大钱的。”</p>
“唉成吧。”朱婉清苦笑道,“我就嘛,李叔竟然亲自下厨为我接风,敢情在这儿等着我呢。”</p>
“你只需把握大方向即可,具体细化的东西交给额外酬劳,干的越好钱越多,如此,便可激发他们的进取心。”</p>
朱婉清缓缓点头:“看来年后,我要忙起来了。”</p>
“我不忙,到时候我帮你。”李宏道,“皇上了,休完假让我留在江南,现在海上太平,我也就操练操练水师即可,比之前清闲多了。”</p>
“就你?还是算了吧!”朱婉清撇撇嘴,一点也不给面子。</p>
李宏不满:“这是什么话?倭寇都被我揍得落花流水,帮你打理一下生意,又有何难?”</p>
“呵呵,这方面你还真不定比得过你儿子。”朱婉清揶揄。</p>
“过分了啊!”李宏哼了哼,“干爹,你她”</p>
“吃你的饭吧。”李青打断他,心道:就你那一根筋,别回头给干赔了。</p>
李宏:“”</p>
实话,李青也不看好他。</p>
李宏真不是经商的料子。</p>
不过,李青对在海外开店经商的前景,还是很有信心的。</p>
尽管这不是个法律健全的时代,但其实也没什么打紧,只要打开市场,后面直接供货就是了。</p>
实在干不成,也不过两年的利润,完全承受得起。</p>
李青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未来全球性贸易经济彻底铺开后,整个行业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p>
如今这套最原始的买卖,就显得落伍了。</p>
未来的市场,价格定然会越来越透明,换言之,利润率会逐渐走低,而贸易量却会越来越高。</p>
甚至,在大明商品物美价钱的冲击下,会把原住民的行业卷的难以生存,最后,不得不成为大明的二道商贩。</p>
以量取价,看似吃亏,却能盘活经济,让更多人有活计,有余钱。</p>
这样一来,便能带动内循环了。</p>
无论是宝钞,还是金银,都只是货币,货币的价值在于流动,只要流动,就能带来繁荣。</p>
不然,便是遍地是黄金,货币不流动也是枉然。</p>
李青招呼:“吃菜吃菜,都要凉了。”</p>
</p>
别胜新婚,</p>
吃喝过后,两口子便扭捏起来,心思都不在聊天儿上。</p>
李青作为过来人,哪里看不出他们心思。</p>
“去歇着吧,我出门转转。”李青起身出了门,给他们充足的折腾空间。</p>
为防王守仁贸然闯进来,坏了二人好事,李青还特意把大门锁了。</p>
</p>
教坊司。</p>
大白天没什么客人。</p>
前堂,几个太监一边烤火,一边吃烤红薯,聊得火热。</p>
</p>
一太监认出李青,立即丢掉红薯,跑上前,“呦,公子好久没来了啊。”</p>
“你是?”</p>
“刘公公是的干爹,”太监指着李青身上的大氅,“公子贵人忘事,这大氅还是的给您取的呢。”</p>
“哦,是你啊。”李青解下大氅,“既如此,那劳你帮个忙,将这大氅代我转交给刘公公。”</p>
“事儿。”太监接过,问:“公子是来吃酒,还是”</p>
他挑了挑眉,一脸坏笑,却也隐隐艳羡。</p>
李青想了想,摇头道:“还是算了,今儿我就是来还大氅的。”</p>
他怕再遇到上次那情况。</p>
“公子留步,”太监见他立时要走,忙道,“干爹有闲,要不的叫干爹过来?”</p>
“嗯也行。”李青闲着也是闲着,家里儿子儿媳正热火朝天呢,他暂且也回不去,改道去皇宫吧,一去一回,加上聊天叙旧,时间也不赶趟了。</p>
顺便问问,那花魁有没有被安排,成不成的,总得有个结果不是?</p>
李青嗅了嗅鼻子,道:“宣德薯给我来一块儿。”</p>
“得嘞。”太监立即跑去取来一块,“公子,有点烫,你当心点儿。”</p>
李青接过,取出一锭碎银丢给他。</p>
“呦,谢公子赏。”太监笑的开心,足有三钱银子呢。</p>
宣德薯产量高,所以也便宜,这三钱银子,他们吃烤宣德薯吃到过年都富裕。</p>
</p>
不多时,刘瑾跟着太监匆匆赶来。</p>
“哎呀,公子可想煞了咱家啊!”刘瑾一脸亲热,脸上细微褶皱都笑开了。</p>
李青一阵恶寒,不禁打了个哆嗦。</p>
“抱歉,最近有些忙,大氅这么久才送还过来。”</p>
“不要紧不要紧,这寒冬腊月的,宫里也没什么酒宴,太上皇喜静,皇上日理万咱家也清闲的紧。”</p>
刘瑾笑得很有亲和力,他似乎养成了习惯,脸上的褶子都是笑纹,便是不笑的时候,也给人一种他在笑的感觉。</p>
他习惯性的半弯着腰,一副低下姿态,无形之中,将人捧的高高的。</p>
李青看得出来,刘瑾并非对自己刻意为之,而是习惯刻入了骨髓,凡是地位比他高的,他都会如此。</p>
“去去去,”刘瑾轰散几个太监,笑骂道:“客人少也不能偷懒,都去待在自己的位置上去。”</p>
“是,公公(干爹)。”太监怏怏应是,一人揣着一个烤红薯,各就各位去了。</p>
“几个崽子”</p>
刘瑾嘟哝一句,转过头,立时换上了谄媚姿态,切换行云流水,非常自然,毫无割裂感。</p>
“公子难得来一趟”</p>
“就是无聊,过来解解闷儿,别再给我安排姑娘了。”李青打断他,“那花魁安排了吧?”</p>
“安排了。”刘瑾点头,他没强推销,上次花魁都没能入李青眼,他自不会再用那一套,“那咱家让人去准备好酒好菜。”</p>
“我刚吃过,就是来给你送大氅的。”李青着,径直走到火炉旁,翻着炉子上还没烤熟的红薯。</p>
刘瑾见状,也跟着来到火炉旁坐下,帮忙翻着烤红薯。</p>
“看不出来,公子这等身份,也喜欢吃这个啊。”刘瑾笑着,“其实咱家也好这口,虽是粗粮,味道却香甜的很,软软糯糯的,哎呀,还得是咱三宝太监啊。”</p>
到三宝,刘瑾一脸崇敬,甚至还带着些许狂热。</p>
太监这个群体,无不把三宝当做偶像。</p>
当初的王振,后来的汪直,这个级别的大太监也是如此,可见一斑。</p>
这也难怪,太监本是皇帝家奴,可三宝,却顶着太监之身,干出了一番大事业。</p>
太宗实录,宣宗实录,都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太监们每每起三宝,都带着狂热。</p>
他们亦有荣焉。</p>
李青笑问:“你也知道这宣德薯是三宝带回来的啊?”</p>
“嗨咱家虽不认识几个字儿,但这些还是知道的,三宝太监的事迹宫里的爷们儿哪个不知?”他竖了竖大拇指,“他老人家是这个啊!”</p>
李青好笑又欣然,亦缅怀。</p>
恍惚间,那个开朗乐观,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笑容的三宝映入眼帘。</p>
记得初相识时,他还是少年,胖的玩伴,转眼他都走了这么多年了。</p>
刘瑾还道是李青不清楚这些,问道:“公子可知三宝太监下西洋?”</p>
“听过。”李青点头,“听去了七次呢。”</p>
“那公子可知三宝太监都去了哪些国家?”</p>
“这”李青哑然,他还真有些记不清了。</p>
刘瑾呵呵笑道:“咱家可知之甚详呢。”</p>
他卖弄起来,巴拉巴拉个不停,脸上洋溢着自豪。</p>
李青没打断他,他也想重温三宝去过的地方,留下的足迹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