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夜,朱厚熜几乎没怎么睡。</p>
清早。</p>
准确天还没亮,朱厚熜就被唤醒了。</p>
“殿下,时辰到了,门外好多奴婢都在候着呢。”黄锦明显昨晚睡的很香,眼睛炯炯有神,“该换龙袍,戴帝冠登基大典快开始了呢。”</p>
困极了的朱厚熜当即精神抖擞,慌忙从床上爬起来,连做了几个深呼吸,淡淡道:“都进来吧。”</p>
殿门被打开,一众太监端着洗漱用品,捧着帝王服饰佩戴,鱼贯而入</p>
净口、洁面,穿龙袍,戴帝冠</p>
朱厚熜如同假人,任人摆布。</p>
一切就绪,天都微微亮了。</p>
朱厚熜看着镜子中的自己,莫名多了几分信心,这身装束让他终于有了安全感。</p>
这是独属于皇帝的装扮!</p>
只是</p>
朱厚熜低下头,看着那明晃晃的五爪金龙,看着这崭新的龙袍一颗心再次不安起来。</p>
这龙袍又肥又大,他这副身板根本撑不起来,瞧着松松垮垮,下摆都拖地上好多。</p>
朱厚熜一下子变得敏感又脆弱起来。</p>
‘这也是下马威?’</p>
‘他们怎能如此辱我?’</p>
‘赤裸裸暗讽我弱?’</p>
朱厚熜心中有怒,却没敢直接表现出来,登基大典结束之后,他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明皇帝了。</p>
再如何愤怒,他也不想准确是不敢在这关口使性子。</p>
简单吃了几口粥,朱厚熜便被人簇拥着走出殿门。</p>
乘龙辇出城祭告天地,再返回皇宫</p>
这一路,朱厚熜再次领教了京城的繁华,对皇宫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对一个才十四岁且几乎没出过门的少年来,京城的繁荣与气派无疑是震撼的。</p>
还有那么多大臣</p>
百官可不是只有一百个,光是每日上朝的官员都多达千人,今日大典更是全部出动,那乌央乌央的</p>
万人敬仰,大乐鼓吹</p>
饶是朱厚熜不停地暗示自己要矜持,要沉得住气,要表现出皇帝应有的风度,可到底不是在京师长大,不是从被当做太子培养,终是露了怯</p>
整个流程朱厚熜都显得很乖巧,因为他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神情,所以他总是低着头,低着头看那身肥大的龙袍</p>
祭高天地时,他每一步都很心,生怕被绊倒,上香时他连着抖了好些下袍袖,才露出了双。</p>
他觉得自己被羞辱了,可他又不敢发火,连表露不满都不敢。</p>
京师的繁华,皇宫的恢弘,官员队伍的浩大既震撼了他,也震慑了他。</p>
朱厚熜觉得自己很没出息。</p>
直到回到奉天殿,登基大典到了最后阶段,他都还是低着头,看着那肥大的龙袍</p>
那颗心愈发的敏感而脆弱。</p>
其实,真是他多心了。</p>
登基大典是朝廷规格最高的仪式,谁又会在这关口找他不痛快,这可是关乎朝廷体面的大事,群臣还不至于这般不堪。</p>
奈何,龙袍这东西,他不是三两天就能做出来的,在得知是兴献王长子继承皇位时,便开始加班加点的制作。</p>
没时间再派人去测量尺寸,只能估摸着来,谁知大了这么多。</p>
杨廷和早就察觉到了皇帝的异样,可一直没会补救,这会儿到了奉天殿,才总算是有了会。</p>
杨廷和拱道:“皇上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p>
言罢,撩袍拜倒,恭声道:“臣等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p>
“臣等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p>
整齐划一,异口同声,千余人匍匐在地,声震屋瓦。</p>
这一刻,朱厚熜才真正有了种‘我是皇帝’的感觉。</p>
他深吸了口气,扬声道:“众卿平身!”</p>
“谢皇上。”</p>
群臣缓缓起身,分班站好,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队伍整齐。</p>
这时,</p>
司礼监掌印太监张永捧着登基诏书上前,恭敬奉上,让他过目。</p>
朱厚熜接过,审阅起来。</p>
他知道登基诏书是早就拟好的,且也不会给他改动空间,可他不敢不看,不敢再示弱。</p>
大赦天下,减免赋税,恩赏臣子这些都是常规流程,朱厚熜听张永解释过,便也没什么抵触。</p>
那些罪人他都不认识,也不知道犯了什么错,赦与不赦影响不到他,犯不上计较;减免赋税能得民心,倒是不可否了;恩赏臣子赏就赏吧,只要他们别再这么咄咄逼人就成。</p>
朱厚熜一边看着,一边暗暗计较,直到</p>
他看到了自己的年号。</p>
——绍治。</p>
绍,有继承、延续之意。</p>
以绍治为年号,意思再明显不过。</p>
继承弘治皇帝的事业,以及治国理念。</p>
除此之外,还有继弘治皇帝嗣的意思。</p>
这一点,从之前杨廷和等人让自己走东安门就能看出来。</p>
</p>
朱厚熜不能忍,更不能认!</p>
本朝与其他朝代不同,自太祖高皇帝定年号洪武,终其一生不改年号之后,大明的皇帝在位期间就不能改年号了。</p>
正常来,一个年号会伴随着皇帝一生。</p>
若是就这么下达登基诏书,那可真就是覆水难收。</p>
他继承的是弘治一脉的皇位不假,可再往上数,宪宗皇帝也是他爷爷,英宗是他太爷爷一直数到太祖,他和堂兄都一般无二。</p>
他凭什么没资格继承?</p>
朱厚熜呼吸急促,面孔涨红,这一路的艰辛,这两日的屈辱轰然爆发,让他有了反抗的勇气。</p>
朱厚熜将诏书摊在御案上,提笔蘸墨,抹去了‘绍治’二字。</p>
沉吟良久,再次落笔写下两个字。</p>
——嘉靖。</p>
嘉:美;靖:安。</p>
嘉靖:美好而安定。</p>
寓意着大明安居乐业,繁荣美好。</p>
朱厚熜轻轻放下御笔,审视这两个字,嘴角微微上扬。</p>
嘉靖多么美的年号啊。</p>
这个年号,朱厚熜十分有十二分的满意。</p>
群臣看到他修改诏书,不由得眉头都跳了一下,包括杨廷和。</p>
本以为今日登基大典已然镇住了这没见过世面的少年,却没想到这关口,他会来这么一招。</p>
不过还好,只改了一丁点,虽不知改了什么,但想来影响不大</p>
忙活到现在,登基大典终于进行到了尾声,杨廷和也不想再平生事端。</p>
现在的朱厚熜已然是皇帝了,到底是皇帝的第一道诏书,得多少给些面子。</p>
杨廷和不吭气,其他人自也不好强出头。</p>
朱厚熜见没人反对,心情更轻快了几分,朝张永颔首示意。</p>
张永躬身一礼,上前双拿过登基诏书,于一旁诵读起来</p>
群臣静静听着</p>
这封诏书诸多大佬都看过,里面的内容不倒背如流,也基本没什么遗漏,让他们意外的是,并无发现修改之处,</p>
直到听到改元‘嘉靖’之时,他们才后知后觉的明白皇帝改了什么。</p>
年号!</p>
这皇帝咋把年号给改了啊?</p>
我朝除太祖外,哪个皇帝是自己起的年号?</p>
就连奉天靖难的太宗皇帝,都没有自己拟年号,这皇帝可真是太不尊重人了。</p>
杨廷和也微微皱眉,这封诏书的精髓就在‘绍治’二字,至于其他基本都是正常流程,并没有徇私。</p>
可这最精髓的地方竟然让皇帝改了!</p>
杨廷和始料未及,一时间,也不知道该不该反对。</p>
毕竟是皇帝的第一道诏书,而且下马威已经给过了,且龙袍事件虽是无心,却也着实刺激到了他,若是连第一道诏书都激烈反对,少年怕是真要撂挑子不干了</p>
到底也才是个十四岁的少年,杨廷和不敢一下逼迫太甚。</p>
暗暗一叹,恭声道:“皇上圣明!”</p>
群臣心中很不爽,可又碍于杨廷和带头,也捏着鼻子给认了</p>
嘉靖又如何?</p>
以为年号改为嘉靖,就万事大吉了?</p>
笑话!</p>
权力政治场什么时候这么轻松过?</p>
不爽之余,群臣也在酝酿下一波进攻。</p>
没办法,大明的官员太苦了,从洪武朝开始,一直到正德朝,大明官员过过几天好日子?</p>
太祖一言不合就杀人,建文朝短命,太宗也是个杀神,仁宣两朝倒是好很多,可仁宣加在一起也才十来年。</p>
本以为到了正统朝就迎来了曙光,却不料半路杀出个洪武同款李青,再往后不提也罢。</p>
景泰稍稍缓和了些,却也没好太多,于谦那厮太爱上纲上线了。</p>
到了成化朝,更是让人头疼。</p>
至于正德这位爷可真是爷!</p>
细细数来,大明立国这么多年,历经这么多皇帝,也就仁宣时期,以及孝宗时期日子好过。</p>
可加在一起,也才堪堪三十年。</p>
余下的不是糟心,就是在糟心的路上。</p>
“皇上圣明!”</p>
群臣把违心写在了脸上。</p>
朱厚熜看到了他们眼中的不服,更感受到了火药味,强笑笑道:</p>
“众卿今日格外辛苦,且先行休息,孤朕这就去处理奏疏”</p>
顿了下,“杨先生,随朕来。”</p>
罢,不待群臣拜别,他便一溜烟儿去了。</p>
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既有愤懑,也有鄙夷。</p>
孩子就是孩子,你能躲得了初一,还能躲得了十五?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