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p>
朱厚熜单独召见张璁。</p>
“张卿,你可委屈?”</p>
“臣不委屈,可臣为皇上委屈。”张璁拱了拱,沉声道,“皇上,杨廷和等一众大臣唉,今我大明之繁荣堪称历史之最,如此盛世之下,若还保留着历代王朝的守旧思想不是大明之福啊!”</p>
张璁痛心疾首:“若我大明的臣子都这般,又何来今日之大明?眼下的大明不再适应中庸那套了,必须要革新”</p>
对张璁的肺腑之言,朱厚熜深表赞同,他也隐隐觉得群臣秉承着的治国理念,与时代发展有些脱节。</p>
“变革”朱厚熜微微叹息,“朕也想啊,可朕你也看到了,外有悍臣,内有唉,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p>
顿了顿,做出保证,“张卿放心,朕不会冷落了你,待此次风波过后,朕还会再行提拔。”</p>
“谢皇上隆恩,不过”</p>
朱厚熜:“直言便是,你我君臣无需忌讳。”</p>
张璁迟疑少顷,咬牙道:“皇上想真正掌握大局,必须要从皇位继承入,继统还是继嗣区别很大。”</p>
朱厚熜怦然心动,无论是从情感,还是皇权,他都不想承认皇位是继承的弘治。</p>
这让他非常被动!</p>
可心动过后,又不禁为之气馁。</p>
“谈何容易啊”朱厚熜幽幽道,“那些人什么德性,你当也清楚,他们未必大奸大恶,也未必有祸害大明江山的心思,可他们的私心谁人不知?”</p>
朱厚熜嘴角泛起苦涩,“朕就是奉行孝宗皇帝的治国理念,也不会有弘治朝的效果,因为朕终究不是走常规流程继承的皇位,唉朕刚硬,他们恼朕,朕温和,他们也不会感激,</p>
甚至,他们还会觉得朕的底线还可以再往下降一降!”</p>
“皇上英明,大抵就是如此了,皇上万不能再退,不过”张璁沉吟着道,“今杨廷和此举,怕是有”</p>
“皇上,杨廷和求见。”黄锦轻轻脚地走进来,轻声禀告,“称是有要事面禀皇上。”</p>
“宣,你亲自过去。”朱厚熜面无表情的点了下头,继而看向张璁,“你是想,他有隐退之心是吧?”</p>
“皇上圣明。”张璁心悦诚服,停顿了下,试探着道,“臣以为,这是个会。”</p>
朱厚熜笑笑,没接话茬。</p>
哪儿来的会?</p>
的确,他培养了一些忠于自己的人,可远远无法掌管大局。</p>
朝局不能失去杨廷和,至少现阶段不行。</p>
这时候杨廷和致仕还乡,没有人会认为是他主动辞官,都会以为是自己这个皇帝逼他离开朝廷。</p>
群情必定激愤</p>
朱厚熜自问顶不住,他上的力量还很薄弱,眼下不能翻脸。</p>
“张卿且先去忙吧,朕答应你,过不多久朕会再重用你。”朱厚熜鼓励道,“你可以先准备着,到时来个一鸣惊人,朕对你有信心。”</p>
张璁有些失望,可他也清楚,不是皇帝不帮着他,而是局势不允许皇帝鼎力支持他,暗暗叹了口气,拱道:</p>
“臣告退。”</p>
一刻钟后,杨廷和随黄锦进来。</p>
“臣杨廷和”</p>
“免礼。”朱厚熜笑呵呵道,“赐座。”</p>
黄锦忙搬来椅子,“杨大学士请。”</p>
杨廷和略微迟疑了下,致谢坐了,开门见山:“臣今日来是向皇上请罪的!”</p>
“先生是早朝之事?无妨,无妨的”朱厚熜颇为大度的,“先生直言进谏,何罪之有?”</p>
“皇上如此臣汗颜。”杨廷和一脸惭愧,叹道,“老臣老矣,自今年开春起愈发力有不逮”</p>
“先生老当益壮,怎可生出退隐之心?”朱厚熜截断他,摆出不悦神态。</p>
杨廷和无奈,索性把话挑明,道:</p>
“皇上英明,当也知道臣虽是百官之首,朝堂却不是臣的一言堂,甚至许多时候,臣也会被裹挟着做一些违背自己的事,臣知道皇上有雄心壮志,也清楚有时臣做的过分,唉终是身不由己啊!”</p>
朱厚熜默了下,颔首道:“这些朕明白,你的难处朕都知道,君臣摩擦这一年多来,多亏了你两头迁就,不然,情况只会更糟,朕不是昏君,你的付出朕都看在眼里”</p>
这话并非是在客气,朱厚熜的确理解杨廷和的难处,也肯定他的付出,</p>
虽然君臣二人不对付!</p>
同样的,杨廷和也并非执意跟朱厚熜过不去,只是许多时候情势所迫。</p>
不过,二人都坚定的认为,自己才是对的一方。</p>
待朱厚熜完,杨廷和无奈道,“谢皇上体谅,无奈臣确实精力不济啊!”</p>
“先生谦虚了。”</p>
“”</p>
</p>
杨廷和知道自己想退,必须要让皇帝满意,于是道:</p>
“皇上选贤除了个别人外,都还是英明的,中肯的,不知皇上可是有?”</p>
跟聪明人打交道就是省心朱厚熜暗赞了句,道:“杨卿的辛苦朕看在眼里,之前召张卿入阁也是想帮杨卿减轻负担,不料,呵呵,杨卿以为王守仁此人如何?”</p>
杨廷和一惊:“皇上欲召王守仁入阁?”</p>
“朕对王守仁并不算了解。”朱厚熜将决定权送给了杨廷和。</p>
他确实不了解王守仁,甚至他都不确定,王守仁真入了阁会不会跟他一条心。</p>
之所以召王守仁入阁,一是因为其长时间不在朝,与京官处于脱节状态,不太可能一上来就跟他对着干,且王守仁有足够耀眼的政绩,有资格入阁;</p>
二是想要改制革新,必须要对地方时政、民情非常了解,这些可不是派些厂卫下去打探就能填补的,要在当地做过管理才行,而代天巡狩十余年的王守仁是最适合的人选。</p>
他这个钦差时间之长,涉足之广,无人能出其右!</p>
基于此,哪怕不确定王守仁是否会忠于自己,朱厚熜还是想启用他。</p>
当然了,当着杨廷和的面提出来,也是因为朱厚熜知道二人有矛盾。</p>
如此,杨廷和同意的话,能方便未来改制革新。若杨廷和不同意,也能卖个人情堵他辞官的嘴,自己也能以不确定王守仁是否忠于自己为理由,自我安慰。</p>
朱厚熜怡然自得的等待杨廷和的答案。</p>
杨廷和沉吟良久,缓缓道:</p>
“王守仁个人能力没的,于大明社稷有大功绩,可封爵!”</p>
进入勋贵体系,等于入阁无缘,这是不成文的规定。</p>
内阁成立至今,也就李青一人打破过规矩而已!</p>
杨廷和表明了态度,朱厚熜也予以尊重,同意了他的看法。</p>
同时,也化解了杨廷和请辞!</p>
可杨廷和不打算就此放弃,这个内阁首辅大学士,他现在真是够够的,看似风头无两,实则处处掣肘,</p>
上有皇帝,下有百官,他心力交瘁!</p>
“皇上,臣真干不了多久了。”杨廷和认真道,“还请皇上选贤任能。”</p>
怎么又得了便宜还卖乖,没完了是吧?朱厚熜有些不爽,淡淡道:“朕就中意张卿!”</p>
“好!”杨廷和闷声道,“这件事臣不会再反对。”</p>
朱厚熜神色略微缓和,道:“眼下朝局离不开先生,还请先生再干两年,朕明白你的难处,你也要就算不体谅朕,也得顾全社稷吧?”</p>
“就两年!”朱厚熜保证,“两年之后,朕让你风风光光的衣锦还乡。”</p>
杨廷和心累点头,语重心长道:</p>
“皇上,恕臣斗胆,历史无数次证明一动不如一静,频繁折腾没什么好处。先帝在位时是做了许多大事,可反噬一样强烈,眼下朝局如此,也是基于正德一朝的因。”</p>
朱厚熜却不赞同。</p>
合着我不仅要承受正德一朝的反噬,还不能有自己的主张了是吧?</p>
“杨大学士忠言朕记下了。”</p>
“臣告退。”杨廷和暗暗一叹,起身行礼。</p>
朱厚熜似是临时起意,补充道:“杨卿若真有了退意,可提携一下后进之士,如此,爱卿他日退养的阻力才会减,朕也才敢忍痛割爱。”</p>
‘后进之士’四个字,朱厚熜咬的很重。</p>
杨廷和怔了怔,明悟话中意思,默默点头。</p>
这个皇帝比之正德,更让他头疼,不过,这样的一个皇帝也让他有种放心的感觉。</p>
这场政治交易总体而言,杨廷和落了下风,不过也不是不能接受,毕竟他都要退场了。</p>
皇帝也同意了,还保证会给他体面。</p>
这就够了!</p>
到时候,真就是再起风浪,自己也无需忧心,那位必定会来杨廷和吁了口气,施了一礼,转身退出大殿。</p>
相较于杨廷和的低落,朱厚熜则是欢喜不胜。</p>
这次政治交易他赚大了!</p>
即日起,他便可以光明正大的执行‘去杨廷和化’了,不用再偷偷摸摸。</p>
不仅如此,还能让杨廷和这个当事人帮忙,自己去自己化。</p>
如此这般,压力骤减,事半功倍!</p>
“嗯,真不错胜利的曙光更近一步,几乎触可及了,一两年之后,朝局必定是另一番景象,真让人期待啊”</p>
这么久的博弈,终于落下了帷幕。</p>
朱厚熜心潮澎湃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