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时光如落花流水,一往无前,冬来,冬深,过大年</p>
大年初一,朱厚熜天不亮就起了床,去后宫跟皇太后、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问安。</p>
蒋氏是地道的京师人,虽在安陆生活了二十余载,却仍保留着家乡的生活习惯,妯娌日常相处还算融洽,至少明面上如此。</p>
张氏坐于首位,蒋氏坐于下首位,微笑听完皇帝儿子的新年贺词,发放早已备好的红包,接着,言语褒奖</p>
朱厚熜对亲娘屈于人下十分不舒服,可眼下还不是撕破脸的时候,只得隐忍不发,装作一副心平气和的模样。</p>
再等等,等杨廷和走了再朱厚熜暗暗想着,亲热的话起家常</p>
自蒋氏进宫之后,张氏心中多少有些不痛快,可情势如此,这般已是最好不过,虽儿子不是亲的,可待她、待她娘家,都很够意思。</p>
没什么不知足了</p>
蒋氏心中也不痛快,毕竟,自己生养的儿子管别人叫娘,还排在自己前面,换作任何一个当娘的,怕是都会感到憋屈,可一想到皇位倒也不是难以接受了。</p>
两妇人,一少年,彼此都不痛快,却都努力维持着表面亲和。</p>
皇家一向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换作母子亦然,为万民表率的皇家不允许‘鸡飞狗跳’。</p>
不然,太宗实录也不会有那句:燕望宫失火,迟救不及,哭曰:子何故,吾来辅国耳!</p>
朱棣被朱允炆逼到那份儿上,在公共场合都还顾及着皇家体面,相比之下,朱厚熜的委屈并不算什么,万没到不能忍的地步</p>
“皇上,该去奉天殿广场了。”黄锦声提醒。</p>
闻言,两宫太后也止住了话匣子。</p>
张氏含笑颔首:“熜儿,政事要紧,快去吧。”</p>
“哎,”朱厚熜神色不变地起身,保持微笑道,“母后,母后,朕先去了。”</p>
“去吧。”蒋氏微笑点头。</p>
朱厚熜笑笑,转过身,迈步往前</p>
跨过门槛,他脸上的笑意逐渐敛去,呼吸着冰冷的空气,少年人英俊的面庞一点点染上冷意。</p>
嘉靖三年了,不应再潜龙勿用了</p>
奉天殿广场。</p>
朔风阵阵,如刀子一般,群臣官袍之内个个裹着厚厚棉袄,然,还是冷的厉害。</p>
他们心情很不爽,记得嘉靖元年时,皇帝几乎与他们同时赶到,嘉靖二年时,却是晾了他们约莫一刻钟,这嘉靖三年</p>
都过去两刻钟了,人还没到。</p>
这是在试探我们的底线?</p>
还有,杨首辅自打入冬后,上朝的次数明显减少了许多,甚至有时候五六日才上一次朝,这会不会也是皇帝的极限施压?</p>
不怪他们多想,皇帝现在越来越强势了,虽表面依旧礼贤下士,可态度上却逐渐强硬,再没了刚开始的谦虚、礼遇。</p>
更重要的是,皇帝有了一定的班底,无法跟他们相抗衡,却也不是任他们拿捏的了,这让他们有了危感。</p>
奈何,杨首辅似是没了心气儿,又似是真的老了,总是一副提不起干劲儿的样子,群臣是既着急,又无奈。</p>
“来了来了”人群中有人低语。</p>
大家抬眼去瞧,龙辇不疾不徐,晃晃悠悠地驶来,一点也没有赶时间的样子。</p>
这大寒的天儿,真的是欺人太甚!</p>
“群臣参见吾皇万岁!”</p>
群臣整齐划一,大多官员的嗓门之洪亮,远胜以往任何时候,把有情绪写在了脸上,付之于行动。</p>
朱厚熜却跟没事儿人似的,像是一点没瞧出他们的不满,呵呵笑道:</p>
“众卿平身!”</p>
“谢皇上。”群臣闷闷起身,接着,由内阁领衔,献新年贺词</p>
好一番场面之后,</p>
群臣唱罢,皇帝登场!</p>
朱厚熜总结当下,展望未来,同时拿起老传统——画饼!</p>
画饼的同时,也舒展了心中抱负,且释放了一个信号——自嘉靖三年起,朕要开始大干一场了,今年是个转折点!</p>
这点群臣早有预料,并不感到意外。</p>
当然了,他们不觉得自己会输。</p>
就现阶段而言,皇帝仍是弱势的一方,外臣之中虽有一部分没骨气的投了诚,可占比并不算大,皇帝拿什么拼?</p>
六部九卿,内阁大学士铁板一块,皇帝又能如何?</p>
难道你有魄力,将俺们全辞了?</p>
实在不行,还可以打孝宗那一张牌,大明以孝治国,你既已认了爹,还能有什么段?</p>
大过年的不闹腾,这是老传统了,群臣并未什么打击的话,违心恭维了两句,等着发红包。</p>
只是今年的红包较之往年少了不少。</p>
对此,朱厚熜的解释是:“嘉靖副本的开展,以及武宗实录的编撰,额外花费太多,内帑也不富裕。”</p>
群臣郁闷至极,几乎要</p>
(‵′)┻━┻</p>
</p>
这大过年的真让人闹心。</p>
于是乎,六部九卿再次聚到了杨府,让他拿个主意。</p>
却不料,杨廷和认真表示:“开春本官就向皇帝递交辞呈,致仕还乡。”</p>
这下,众大佬麻了。</p>
不是马上都要开团了,你要退出游戏?</p>
“杨首辅,皇上年轻气盛,做事冲动,若不加以辅佐,势必会成为正德第二啊。”</p>
“是啊,杨大学士,我等食君之禄,当为君分忧,皇帝年少,不可任其胡来啊。”</p>
“杨大人,列祖列宗的江山社稷,我们岂可袖旁观?”</p>
众大佬是真的急了,他们没想到杨廷和会在这关口下野。</p>
主心骨若是没了,战斗力必然直线下滑!</p>
杨廷和叹道:“诸位,非是本官怯懦,这几年本官行事诸位都看在眼里,可是那种遇事退缩之人?”</p>
众人一滞,哑口无言。</p>
确实,这几年杨廷和遇事都是冲在最前面,从不和稀泥,拼命三郎也不夸张。</p>
可正因如此,他们才更舍不得杨廷和下野。</p>
这么个能扛事的主心骨,换谁也不想失去。</p>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这样想,比如几个内阁大学士。</p>
前面少了个人,他们都能往上提一提,只是这种心思怎能表现出来呢?</p>
所有人都在劝杨廷和。</p>
然,杨廷和却是铁了心,他叹息道:“诸位,杨某真是干不动了,这些年下来,身体透支的厉害,临了临了想过几天悠闲生活。”</p>
“杨大学士的付出,我等都看在眼里,只是眼下皇上这个阶段,正是好大喜功之时,还请杨大人勿要爱惜自己。”</p>
“杨大人,本官句难听话,你好歹也撑过这段时间再啊。”</p>
“”杨廷和无语又无奈,正色道:“我多留一日,少留一日影响不到大局,我多留一日,皇上推迟一日,事实上还是一样,因为皇上不会在我在朝的时候,发起‘进攻’。”</p>
“这”</p>
众人面面相觑,无言以对。</p>
杨廷和轻笑道:“其实诸位也不必过分担忧,当初先帝溘然长逝,朝局不也一样没出大乱子,如今走了我一个杨廷和,又有何打紧?</p>
相处这么久,诸位当也明白,皇上和先帝总归是不一样的,他不是那种凭喜恶行事的人!”</p>
顿了顿,“我亦相信,走了我一个杨廷和,还会有下一个杨廷和,难道诸位就没有信心?”</p>
诸多大佬面色讪讪,沉默下来。</p>
</p>
杨廷和去意已决,挽留无用的情况下,众大佬抢先发难。</p>
刚吃过元宵,他们便联名上疏弹劾张璁。</p>
这是唯一一个身居高位要职,却跟他们不是一条心的人,必须得撵走。</p>
朱厚熜自然不肯,但群臣却以杨廷和的去留为要挟——</p>
张璁不走,杨廷和也不能走,不然就是你这个皇帝容不下人才,强逼着人走的!</p>
朱厚熜恼火又无奈,只好如法炮制,让张璁再次出阁,然,同样的招式再耍第二遍,自然没了成效。</p>
六部九卿统一口径:“让张璁卷铺盖走人!”</p>
这下,朱厚熜真恼了,坚决不肯。</p>
见此情况,六部九卿强硬表示:既如此,杨廷和辞官之日,就是臣等还乡之时!</p>
没有任何商量余地!</p>
朱厚熜愤怒非常,然,他暂时还真没有反制的段,暗暗发誓——</p>
不用你们威胁,他日朕非要把你们这些人全换了!</p>
发狠归发狠,不过现阶段的朱厚熜,还真承受不住六部九卿集体请辞的后果。</p>
诚然,臣子请辞皇帝可以不批,可这些老狐狸太有办法让他难受了。</p>
在没有培养出可替代的人选之前,他不能冲动</p>
不得已,他只能退一步,让张璁去南直隶任职,并严肃表示:这是朕的底线。</p>
群臣虽没达到预期,却也没有再进一步逼迫,毕竟,战略目的已经达到,张璁一走,皇帝势必很难再组织有效‘进攻’!</p>
站在理性的角度上,他们如此分析十分正确。</p>
然,他们终是忽略了一点!</p>
皇帝满打满算也才十七岁,再聪明睿智的少年人,都有冲动的时候,何况,皇帝都隐忍数年,并做了自认为很足的准备</p>
这种时候你让他放弃?</p>
笑话!</p>
无论成功概率大,他都会强拼一波!</p>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