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项拨付之事,李青并没有参与其中。</p>
李青清楚,朱厚熜可以做成,无非是户部内帑出钱的比例大而已。</p>
掌权的皇帝只要想做事,大多数都能做成,最起码,权力中心的朝廷是这样,至于下了地方另算。</p>
接下来的扯皮,李青懒得去操心,只一心扑在各地呈送进京的奏疏上,通过这些来反推民情,内部上心,外部也没落下。</p>
吕宋,朝鲜国,日本国等诸多大明藩属国的国情,以及对大明的态度,做了恶补。</p>
这其中,当属朝鲜国对大明最是友好、忠诚,日本国则更依赖大明,因为大明能给他们提供大量的物资。</p>
尤其是最基础的粮食。</p>
日本国目前还在打,激烈程度不降反增。</p>
对此,大明上上下下都是乐意见得的,无论是官方渠道,还是铤而走险的走私商们。</p>
无他,是真赚钱!</p>
赚大钱!</p>
日本国开采出的银子,大多都还没捂热,就流入了大明!</p>
如此景象,莫既得利益者,李青看了也开心啊。</p>
可李青也明白,这种模式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p>
原因很简单,日本国银矿资源丰富不假,但地方太了,弹丸之地,根本经不起长久开采。</p>
随着开矿效率越来越低,挖矿的成本越来越高,这种模式注定维持不下去。</p>
一旦开矿成本与生产成本持平,甚至高于生产成本,日本国定然会重拾生产。</p>
不过,重拾生产的前提是要休战,亦或,结束‘战国时代’。</p>
如何才能让其在战争泥潭中待的更久?这是李青这些日子的‘研究课题’!</p>
然,办法想了一个又一个,最终却没有一个合乎心意。</p>
大明公然介入,诸多藩属国绝对炸锅,规模暗地里介入也不行。</p>
不暴不暴露的问题,单就是那边的当下局势,也不允许这样做,都快成绞肉了,去了纯属往里搭。</p>
非是大明军队战力弱,而是双方的战争逻辑迥然不同。</p>
大明军队根本没办法适应村头巷尾的作战模式!</p>
更重要的是根本没有明确目标。</p>
用当初对付漠北的策略也不太行。里挑外撅,玩均衡固然好,可前提是对象要有明确的势力划分,可以是两方势力,也可以是三方势力。</p>
问题是,日本国的武装势力太稀碎了。</p>
不仅稀碎,还变幻无常。</p>
无他,下克上的戏码发生的频次太高了。</p>
这类现象,普遍到几乎是家常便饭。</p>
且随着战争持续,民众对战争的平息热情会极度高涨,这种时候,但凡大明朝廷支持某一方,那么得到支持的势力,定然会在短时间急速膨胀,然后如秋风扫落叶般快速结束战争,完成统一。</p>
这不是李青想要的结果,事实上,已经有很多势力寻求大明朝廷的支持了,都无一例外的遭到拒绝。</p>
这一点,无论是皇帝,还是大员,态度都高度统一,不能让对方平息战争。</p>
当然了,对没有经历切肤之痛的这些人来,并不仇恨日本国,如此只为利益。</p>
“真让人头疼”</p>
李青颓然。</p>
他很想做些什么,无奈,好像怎么做,都不如什么也不做。</p>
就很难受。</p>
李青叹了口气,准备去喝点酒,听听曲儿缓解一下心情,然后将精力投入到其他方面上。</p>
需要关注的重点太多了,不能把精力放在一处,更不能钻牛角尖。</p>
不料,刚走出国师殿,迎面就碰上了黄胖子。</p>
“替你家主子索丹药来的?”</p>
“不是。”黄锦摇摇头,“是太后娘娘,你的药很管用,娘娘要赏你点东西。”</p>
“不用她赏了。”李青懒懒道,“我不差那几个子儿。”</p>
“”黄锦拉住他,一本正经道,“这是不要就不要的?如此,太后娘娘的颜面往哪儿搁?”</p>
李青挑眉道:“一个个的都要面子,就我不要面子?”</p>
“你大人大量,对了,早朝上的事你还不知道吧,皇上这次可是下了血本呢,一次性从内帑拿出两百万两白银,用来建设江浙湖广的乡镇学塾呢。”黄锦忙捡李青爱听的,讪笑道,“这些时日皇上够劳心费神了,咱就别让他为琐事烦忧了,行不?”</p>
“谁跟你咱啊?”李青无语,“他劳心费神,我就轻松了?”</p>
不过,朱厚熜难得爽快大气一回,多少给点回馈也是可以的。</p>
李青问:“户部出多少?”</p>
“一百万两银子,不过,要等到内帑的两百万两银子用尽之后,才予以拨付。”黄锦。</p>
顿了下,他好奇问:“大明所有乡镇都建立一个学塾出来,大概要花多少钱啊?”</p>
“要花很多钱。”</p>
“具体点呢?”</p>
</p>
“不算后续支出,没有任何损耗的前提下,也得千万两之巨。”李青呼了口气,“一千万两,只是最保守的估计,算上各种不稳定因素的话,整个花费可能要一千五百万两。”</p>
“啊?”黄锦震惊,喃喃道:“真不敢想,一千五百万两银子堆积在一起,会有多么震撼。”</p>
李青好笑道:“想看看也不是不能,清算数目时,可以让人堆一起。”</p>
“瞧你,竟开这些不着调的玩笑,”黄锦闷闷,“快随我去乾清宫吧,别让太后等久了,哦对了,太后对你的身份起疑了。”</p>
“怀疑什么?”</p>
“怀疑你师承武当,还怀疑”黄锦难得严肃,“太后娘娘怀疑你这个国师,是通过道术蛊惑皇上,才得偿所愿。”</p>
李青愕然,哼道:“还不是上次你的异常举动?”</p>
“我我错了。”黄锦歉然道,“当时太紧张了,怕你给暴露了,哪成想这很要紧吗?”</p>
李青深吸一口气,道:“走吧。”</p>
</p>
乾清宫。</p>
二人一到,蒋氏就先把黄锦打发了出去。</p>
蒋氏不复上次的盛气凌人,笑容和煦道,“李卿家的药方果真好用,这些日子下来,哀家感觉好多了。”</p>
着,抬起胳膊,露出腕。</p>
李青也没什么,搭脉、皱眉,眼睑低垂</p>
良久,</p>
“现阶段,没有调整药方的必要,多稳固一下,待到疗效弱了,再进行改进。”</p>
蒋氏自无不可。</p>
“李卿家哪儿人啊?”</p>
“金陵人。”</p>
“家里是做什么的啊?”</p>
“一些生意。”</p>
蒋氏见李青态度敷衍,索性也不客套了,直接问:“李卿家与武当可有渊源?”</p>
“没有!”李青果断干脆,“药方之事,我之前过了,太后若是不信,尽可去让太医院的人来验证。”</p>
蒋氏早就验证了,在服用第一剂药之前,就先让人验证了。</p>
“药方之事,哀家相信李卿家,不过”蒋氏打量着李青,“上次哀家第一次看到李卿家,就觉得有些眼熟,只是一时想不起为何如此,这几日总算有了印象,你与哀家当初见到的那位中年道士,十分相像。”</p>
“这”李青诧异,“这能明什么?”</p>
“这是不能明什么,道士亦是我大明子民。”蒋氏沉吟道,“不过,你若真是道士,不好好在山上修道,为何下山进入朝廷中枢?”</p>
蒋氏目光灼灼的:“你若通过科举入仕,哀家自不会有丁点意见,毕竟朝廷也没明文规定,道士就一定不能做官。可你并没有功名在身,却又能让皇上对你青睐有加,这就有问题了。”</p>
不待李青话,蒋氏就先将话给堵死。</p>
“太祖遗训,后宫不得干政,哀家这也不是干政,只是怕皇帝被旁门左道之人蛊惑,进而误了祖宗的江山社稷。”</p>
李青倒没有恼火,作为一个母亲,做为大明太后,蒋氏如此,合情合理。</p>
只是有些心累。</p>
“疑心一起,再多的解释都是多余,再正当的理由也都苍白无力。我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皇上如何看,如何想。”李青道,“皇上就在隔壁,太后大可让他过来。”</p>
蒋氏怔了怔,强笑道:“哀家并非针对李卿家,也是为了祖宗的社稷着想。”</p>
还要靠李青医治身体,她自不会闹太僵。</p>
李青微笑,表示理解:“还是让皇上吧。”</p>
“也好。”蒋氏缓缓点头,“来人。”</p>
</p>
朱厚熜心惊胆颤地赶来,见二人并无红脸,这才稍稍放松,“母后,您找朕?”</p>
蒋氏板着脸,张口就来:“李卿家已与哀家明了情况,你解释解释!”</p>
“呃,好吧。”朱厚熜叹了口气,道,“其实唉,苦了李卿了,可朕也有难处啊。”</p>
蒋氏:“?”</p>
朱厚熜一脸坦然的:“这些个臣子面上忠君爱国,可其蛮横当初杨廷和如何欺负朕,甚至敢怠慢母后,这些您可都清楚的啊。”</p>
“杨廷和”蒋氏不禁咬牙,与儿子共情。</p>
“好吧朕承认,李卿就是朕用来吸引群臣仇恨的,是,朕这样做不对,可朕也是为了更好的施展抱负,让大明更进一步繁荣、昌盛。”朱厚熜埋怨的看向李青,“李国师,朕知道你苦闷,可也不能打朕的报告吧?”</p>
李青:“”</p>
蒋氏则是有些懵,可话都出去了,又不好自毁长城。</p>
只好将错就错:“为何选李卿家?”</p>
“这就来话长了,这得从当初朕下江南起”</p>
朱厚熜开始长篇大论。</p>
当娘的精明,当儿子的更是精明,论智、论反应速度,论应变能力儿子比娘强太多太多了。</p>
正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p>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