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汉武帝:这个穿越者太敢说 > 第129章 你装什么好人
    “陛下,军中将士学习文字不仅费时费力,就算学会了又能如何呢?”</p>

    董仲舒不理解,为什么要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虽然他已经听朝廷准备推行新的军功奖励制度,但在他看来,这不过是给那些良家子的好处,这些人本就非富即贵,有家学传承,这个奖励对他们来不过是锦上添花。</p>

    刚才所的去军中传授文字,显然不是为了这些良家子,而是那些根本不认字的兵卒。</p>

    就算这些人学会几个字又能怎样,他们读不懂儒家经典,体会不到圣人的微言大义,就算有考试的会也比不过那些埋头苦学的太学生。</p>

    董仲舒怎么也没想到,陛下是真的打算教那些人读书识字。</p>

    又能如何?</p>

    难道要朕告诉你,这是为了笼络人心,是为了鼓励广大百姓踊跃参军么。</p>

    大汉百姓要承担各种徭役,兵役就是其中之一,从二十三岁开始,每个成年健康的男丁都要服一到二年的兵役。</p>

    若是到中央来当卫兵,待遇相对来非常优厚,不仅提供来回的路费,供给日常吃喝,连穿的都不要钱。</p>

    但如果是到边郡当戍兵,所有的花费就只能由服兵役者自己负担了。是朝廷不想负担这笔钱么,是也不是,最主要的是没钱啊,数量太大,负担不起。</p>

    刘彻当初之所以会那么痛快的同意陆鸣的想法,就是想借此改变一下大汉的兵制,要让服兵役从一个不太好的差事,变成一个更有吸引力的差事。</p>

    这注定是一个很庞大的工程,但是知道自己寿命悠长的刘彻,就是想要试试。</p>

    “董公,天下百姓为了大汉可谓是劳苦功高,如今的各种要徭役,赋税都是从百姓身上而来,</p>

    朕这么做也是为了给百姓一些希望,让他们知道,大汉不曾忘记他们的辛苦,一定会给他们回报。大汉越强盛,百姓们就会过得越好,教他们识字只是个开始。”</p>

    等一下,等一下,我怎么蒙圈了呢,这是你该的词么,董仲舒感觉自己脑袋都快炸了。</p>

    是谁不顾众人反对执意对匈奴开战,是谁为了增加朝廷收入而加大赋税,又是谁为了求仙而大兴土木,营建宫殿。</p>

    百姓们的徭役和负担是从哪来的,你心里没点数么,你怎么好意思在这装作一副悲天悯人的模样啊。</p>

    “陛下,这”</p>

    董仲舒忽然发现,自己的学问还是不够,想了半天都没能找到一句合适的话来表达自己的心情。</p>

    要是打皇帝不犯法,他真想上去给刘彻一脚,你在这跟谁装好人呢,谁都可能是好人,唯独皇帝不可能。</p>

    刘彻当然注意到了他的表情,但毫不在意,你儒家可以天天把百姓挂在嘴边,朕也可以。</p>

    归,做归做,两者可以完全分离,何况他这个想法确实对百姓有好处。</p>

    “如今富民侯为大汉带来了高产粮食,粮食增产指日可待,但朕还记得你曾经所,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如今想来,董公真是目光长远。</p>

    长此以往,百姓必将困苦不堪,连地都没有,粮食再高产又有什么用呢?</p>

    朕苦思而不得其解,直到富民侯到来,才知道海外还有储量巨大的银矿,以及诸多物产丰饶之地,要是不能把这些地方纳入到大汉管辖,供养我大汉百姓,朕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p>

    </p>

    呵呵,董仲舒心中冷笑,把好大喜功的这么大义凛然,怪不得名叫彘,脸皮都一样厚。</p>

    “海外蛮夷众多,不识教化,我大汉乃是天命所归,自当担此重任,让四海八荒都沐浴在天命之下。”</p>

    董仲舒眉头一皱,匈奴和其他诸夷已经满足不了这位陛下了么,胃口越来越大了。</p>

    “陛下不担心这会加重百姓负担么?”</p>

    自己刚完的话,不会转眼就忘了吧。</p>

    “富民侯告诉朕,海外有一年三熟之地,还盛产香料和金银,足以供养许多百姓,要是有一天大汉的百姓无地可耕,这些地方就是朕给百姓们准备的备用之地。”</p>

    有一点刘彻没有明,那些豪强大族在他眼中也可以是百姓的一部分。</p>

    以往为了削弱这些人对地方的影响,刘彻只能把他们迁移到茂陵附近,集中进行管理。现在想想,或许海外也是个不错的地方。</p>

    到时还可以用海外的田地兑换这些豪强大族在国内的田地,他们在国内的田地就成了朝廷中的公田,可以分给那些无地可耕的百姓。</p>

    对朝廷来一举两得,那些迁移海外的豪强大族要是有不臣之心,还可以随时清除一部分。</p>

    哈哈,刘彻越想越高兴。</p>

    “军中将士能够识字读书,以后管理这些海外之地也方便。”</p>

    “陛下,我儒家弟子同样可以担此重任,为何要耗费力气去教那些毫无基础的兵卒呢?”</p>

    刘彻笑道:“蛮夷者,畏威而不怀德,由这些兵卒管理他们才合适。”</p>

    董仲舒轻抚胡须,傲然道:“陛下,我儒家弟子除了圣人大义外,也略懂一些拳脚和剑术。”</p>

    他们儒家弟子可不是无缚鸡之力的人,没有点武力傍身,凭什么高呼“百世之仇犹可报之。”</p>

    我看你刘彻就是在找借口。</p>

    刘彻就是在找借口,在他看来,无论儒家如何有教无类,所招收的弟子最低也是寒门弟子,很少有真正的平民百姓。</p>

    为了大汉能够完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业,刘彻需要打造另外的基本盘。</p>

    同样是一碗饭,把它给那些豪强大族可能连一个正眼都换不来,更不可能被衷心感谢。</p>

    要是给那些吃不饱饭,甚至是快要饿死的人,就可能收获一个忠心的死士为你卖命。</p>

    那些服兵役的普通百姓,就是刘彻眼中最好的争取对象,这些人可能成为他又一支忠心的力量。</p>

    有些利益就要优先分配给他们,儒家弟子也要靠后。</p>

    “这些将士为我大汉浴血奋战,却连读书识字的会都没有,这是一个仁德的皇帝所不能容忍的,所以朕要改变,朕要给他们会。”</p>

    好好好,你都自己仁德了,我还能怎么样呢,董仲舒彻底无语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