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汤站在未央宫厚重的地面上,看着前方端坐着的皇帝陛下,眼前似乎有一片迷雾,让他越来越难以看清楚。</p>
这位陛下究竟是怎么知道淮南王和衡山王要造反的事情呢,这还不算,还能知道这二位诸侯王的子嗣不和。</p>
衡山王偏爱另一个儿子刘孝,想要废掉太子刘爽;淮南王的孙子刘建不满自己的父亲刘不害受到不公待遇,想要扳倒太子刘仟,让自己的父亲以淮南王长子的身份继承太子之位。</p>
如果淮南王和衡山王谋反的事情早有预兆,那么这些事情又该怎么解释,竟然知道的如此详细。</p>
如此隐秘的事情都能知晓,陛下究竟是掌控着怎样的力量。</p>
只是稍微细想一下,张汤就感到一阵心惊肉跳。</p>
“等那些人到达长安后不要声张,秘密看管,朕自有安排。”</p>
刘彻心中很得意,淮南王和衡山王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们前脚刚走,后脚自己派去的人就到了。</p>
那伍被能给淮南王提出那样的对策,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可以的话,刘彻还是想留他一命。</p>
“陛下。”</p>
张汤有些犹豫,但还是了出来。</p>
“要是赶在此时揭发淮南王他们的谋反意图,会不会引起其他诸侯王的担忧。”</p>
不管刘彻怕不怕,张汤是害怕的,主父偃的例子就在眼前,万一到时候诸侯王群情激奋,需要谁的人头来平息他们的怒火,张汤自己都觉得没人比自己更合适了。</p>
堂堂九卿之一,主管廷尉府,负责查办天下大案,这颗人头足以给诸侯王们一个交代,要是还不够的话,还有自己的九族可以一起上路。</p>
自己的两个孩子年纪还,不能为此受到牵连啊。</p>
刘彻眼睛一眯,他很清楚张汤在担忧什么。</p>
他最讨厌有才华却办事不卖力的官员,当初主父偃要不是在查办诸侯王的过程中大肆收受贿赂,倒行逆施,怎么会落得诛灭九族的下场。</p>
但眼前的张汤是他的得力干将,审判案子的时候非常符合他的心意,刘彻还是愿意包容一下的。</p>
“不必担心,朕有分寸。”</p>
刘彻这次的打算很多,不想一次就搞死太多人,那些诸侯王更不是铁板一块,分化拉拢就是,翻不了天。</p>
“张汤啊,你以前不过是刀笔吏,如今贵为九卿之一,却一直都能安心办事,比那些一朝得志就忘乎所以的人强得多,以后要是位居三公之时,希望你还能一直如此。”</p>
此言一出,张汤眼中的担忧立刻化为乌有,这张饼实在是太大太香了。</p>
刘彻口中那个忘乎所以的人正是主父偃,他出身贫寒,早年间饱受排挤和诸侯的冷遇,直到被刘彻召见后才飞黄腾达,一年之内从平民升为郎中、谒者、中郎﹑中大夫,连升四次。</p>
又提出推恩令,迁茂陵令,设置朔方郡的建议,都被刘彻采纳,一时间风头无两。</p>
忘乎所以的他担任齐国相国的时候,因为想把女儿嫁给齐王被拒绝,就设计逼得齐王自杀,这种杀伤力让张汤都自愧不如。</p>
听到刘彻点名此事,张汤一时间安心不少,和主父偃的到处树敌相比,他只是奉命处理谋反案件,风险得多。</p>
刘彻已经到了这种程度,他要是还敢犹豫,不用等诸侯王发难,刘彻就先把他处置了。</p>
大将军府。</p>
</p>
陆鸣吃下一颗定心丸后,心情放松了不少,化身蹭饭侯,与霍去病一起饱餐一顿。</p>
闲聊间,阳信公主忽然提起了朝堂上的这些大臣。</p>
“不知道巫蛊之祸时这些人表现如何,咱们要不要提前准备一下。”</p>
和卫子夫达成一致后,阳信公主对刘据的事情更加关心,想要重复当年馆陶公主扶持刘彻上位的事迹。</p>
卫青和霍去病闻言纷纷看向陆鸣,等着他剧透。</p>
陆鸣有些无奈,“这个史书上写的也不太详细,而且眼下随着我的到来,历史的改变越来越多,我那点先知先觉的优势都快用光了。”</p>
不详细还是其次,真要是有点春秋笔法,让他们把敌人误判为自己人,那问题可就严重了。</p>
卫青赞赏得看向陆鸣,夸赞道:“我还想着什么时候提醒你一下,没想到你自己已经想到了这点,非常好。”</p>
他又看向霍去病,神情严肃的告诫道:“还有你,不要觉得历史记载上你战无不胜就放松大意,领兵在外随时都要保持警惕,伊稚斜这次吃了这么大的亏,下次一定会专门针对你的。”</p>
“知道了舅舅。”</p>
霍去病表情轻松,“我有陆兄的帮助,只会比历史上更强,直到匈奴人死绝之前,我都绝不会大意的。”</p>
“你看看你,动不动就教。”</p>
阳信公主埋怨道,“这两个子都是难得的人杰,比你想得更聪明。”</p>
随后她又惋惜道:“难道据儿在面对巫蛊之祸的时候就没有人拼死为他效力么?这可怜的孩子。”</p>
在阳信公主看来,要是历史记载中有人誓死为太子效力,必然会随着太子的失败而被杀。这回太子要是能顺利继位,总不能辜负了人家的舍命相随,总要有表示的。</p>
陆鸣思考片刻后回答道:“有两个人印象比较深,一个是任安,另外就是霍去病的弟弟霍光。”</p>
听到霍光这个名字,阳信公主和卫青立刻看向霍去病,难道这兄弟俩都是难得的人才么?</p>
“任安当时担任北军的使者护军,巫蛊之祸中接受了太子要他发兵的命令,但按兵未动。事件平定后,陛下认为他“坐观成败,有不忠之心”,把他腰斩了。”</p>
听到这,阳信公主狠狠瞪了卫青一眼,“这就是你举荐的人。”</p>
亏他想得出来,还两不相帮,就凭他那个职位,以为自己能置身事外么?</p>
当官这么多年还不了解陛下的性格,要么帮着造反要么帮着平叛,他倒好,一下子把双方都给得罪了。</p>
陆鸣进一步解释道:“任安只是一个代表,还有其他的卫家旧部也没有伸出援,后世分析是因为太子等人不懂得笼络他们,再加上李广利的崛起让其中一些人另投他处。”</p>
卫青想到那个出身贫寒却颇具才华的年轻人,为他辩解道:“太子当时做的事情形同谋反,他能两不相帮已经是顾念旧情了。”</p>
“就你厚道,现在还能帮人家找理由。”</p>
阳信公主也知道自家丈夫的性格,发了几句牢骚后就略过了这个话题。</p>
转而问道:“那个霍光又是什么情况?”</p>
话时阳信公主有些犹豫,偷偷打量着霍去病的反应。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