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汉武帝:这个穿越者太敢说 > 第228章 他还得谢我呢
    “多谢富民侯,我回去后一定仔细研究前辈的想法。”</p>

    司马迁不知道自己今天了多少回谢谢。</p>

    陆鸣透露给他的东西,不仅让他有种遇到知己的共鸣,还让他少走了不少弯路。</p>

    关于纪传体史书和编年体史书优缺点的比较,以及弥补纪传体史书缺点的方法,</p>

    犹如一盏指路明灯,指引他在史学一道上有了长足的进步。</p>

    对于如何编写一部前所未有的史书,司马迁心里有了更详细的计划。</p>

    “司马兄不必客气,前辈的心血需要传承下去,世上还有比你更适合的人选么,</p>

    等司马兄带着前辈的想法写出新的史书,前辈在九泉之下也会欣慰的。”</p>

    “陆兄”</p>

    司马迁眼眶发红,那位素不相识的前辈和富民侯的胸怀让他感动。</p>

    这是什么样的精神,</p>

    这是史官的风骨和精神最好的写照。</p>

    司马迁有些惭愧,甚至有些犹豫,</p>

    按照他现在的设想,把项羽加入到本纪之中,把陈胜吴广加入到世家之中,如此抬高这几个人,很可能会触怒当今陛下,</p>

    这样的史书写出来也会不容于世。</p>

    可要是让他违背本心,不写这几个人,或者按照陛下的喜好去写,</p>

    他做不到!</p>

    史官就是要叙事直抒,怎能因为压力而改写历史。</p>

    看着陆鸣真诚的面容,司马迁暗自决定,这本史书还是要暗中书写,</p>

    时合适的时候再拿给陆鸣观看,</p>

    要是终其一生也难以遇到合适的时,就只好对不起陆鸣和那位前辈了,</p>

    这种有风险的事情不能连累他人。</p>

    陆鸣站在门口,目送着司马迁离去。</p>

    “你是不是又忽悠人了,把人家感动成这样。”</p>

    两座侯府相隔的围墙上,霍去病扒着墙头,一脸看好戏的表情。</p>

    “你这是毁谤,谁忽悠人了,他还得谢我呢。”</p>

    “谢谢啊。”</p>

    远处又一次传来司马迁的感谢声,</p>

    再次拱作揖后,他转身离去。</p>

    陆鸣用一指,“看见没,谢我呢。”</p>

    “虽然我编故事,用他自己的东西启发他,才换来他的感谢,</p>

    但我是个好人,帮他少走了不少弯路。”</p>

    有时候,问题就像是一层窗户纸,虽然一捅就破,但没人提醒的话,可能很久都捅不破。</p>

    霍去病翻墙跳了过来,看着司马迁离去的方向,</p>

    “你他会不会还是偷偷写那部史记”</p>

    “我猜会,里面的内容他自己心里也有数,不敢让陛下知道。”</p>

    陆鸣记得,在司马迁还活着时,只有少数人知道这部史书的存在。</p>

    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书成之后要“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p>

    足以见得他为了避免史书被焚毁做了全方面的准备。</p>

    </p>

    一直到汉宣帝时期,司马迁的女婿杨敞做了当朝丞相,他的外孙杨恽不忍此书一直尘封于世,把史记献给了汉宣帝,</p>

    史记这部史家巨着才能公开流传。</p>

    霍去病一脸坏笑,“你等他写的差不多了,咱们和陛下搞个突然袭击怎么样?”</p>

    他以为自己做的很隐秘,结果陛下甚至比他自己还要先知道史记的存在,</p>

    这个场景想想就刺激。</p>

    未央宫。</p>

    “陛下,我们每年给朝廷准备的那些特产,光是运输的费用就已经快要超出特产本身。”</p>

    “这次投资香料贸易,支持朝廷建造温室,又要运送大笔钱财和物资,运输的成本和时间都是个大问题。”</p>

    “不知道朝廷能不能想个办法,减少这方面的成本。”</p>

    赵王刘彭祖大吐苦水,他怕自己再不吐苦水就要吐苦胆了。</p>

    来长安一趟,除了原先准备的贡品,又被掏出几千万钱,诸侯王家也没有那么多余粮啊。</p>

    中山王刘胜疯狂点头,他有那么多女人,那么多的儿子和女儿要养活,花销太大了,</p>

    没钱可怎么办呀。</p>

    这位传中的中山靖王极为好色,一辈子有一百二十多个子女,</p>

    至于后宫妃嫔更是无法计数。</p>

    宋徽宗作为皇帝,宠幸过且有名有姓记载在史料中的妃嫔高达64人。</p>

    以他如此规模庞大的后宫人数,也只生育出0名子女,刘胜就算是个先天生娃圣体,后宫也少不了。</p>

    能限制他的不是身体,而是西汉的后宫制度,不能比皇帝更多。</p>

    根据推恩令,他的封国越分越,以至于昭烈皇帝不得不沦落到卖草鞋为生。</p>

    在场的这些诸侯王,哪一个不是如此,只不过是多少的区别。</p>

    有人带头诉苦,其他人纷纷响应,暗示刘彻不要再打他们的主意了。</p>

    “陛下,这几年天灾频繁,百姓收成不好,地租都少了很多。”</p>

    “陛下,我这一路上省吃俭用的,人都瘦了。”</p>

    刘彻抬眼一看,这不是济北王么,上次见到他的时候,还有三层下巴,</p>

    现在只有两层,但肚子似乎更大了,也好意思自己省吃俭用?</p>

    “你们的确实是个问题,朕这就找桑弘羊过来,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解决。”</p>

    片刻后,桑弘羊到来,听到这个问题后沉默不语,</p>

    以他的才智,一时间也想不到什么办法。</p>

    “陛下,各地路途遥远,这个问题确实难以避免,不仅是诸侯国会面临这个问题,各地郡县也都会面临这个问题。”</p>

    以粮食为例,运送一批粮食去千里之外,到达目的地的时候,能剩下一半就非常不错了,</p>

    其他的在路上就已经被吃掉。</p>

    刘彭祖问道:“久闻桑弘羊才智过人,就不能想个办法么,减少损耗的话,大家都有好处。”</p>

    桑弘羊摇头道:“赵王谬赞了,这个制度是高祖皇帝时定下的,近八十年来一直如此,</p>

    短时间内我也想不出什么办法。”</p>

    诸侯王们唉声叹气,目光却在偷偷观察刘彻的反应。</p>

    他们也知道没什么好办法,提出这个问题并不是为了解决问题,只是诉诉苦,好让刘彻高抬贵,适可而止。</p>

    刘彻算了算这些天收到的钱,确实不少了,打算表个态,好让诸侯王们安心。</p>

    桑弘羊忽然开口道:“陛下,不如请富民侯过来商议此事,他或许能有办法。”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