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蜂窝煤啊,新做的蜂窝煤,一文钱十块。”</p>
“买的多还给送到家,有困难朝廷帮忙做炉灶。”</p>
售卖点的人员支起一块牌子,时不时高声吆喝几句。</p>
煤炭推广开始后,长安附近的蜂窝煤售卖点一天比一天多,不管是正式的铺子还是临时的摊点,都要严格执行朝廷的定价。</p>
有人问道:“我家在李家村,离这将近五十里呢,能给送到家么?”</p>
“可以,必须可以,家里有炉灶了么,没有的话先来学学怎么做炉灶。”</p>
“也可以去买陶制或者铁制的炉灶。”</p>
那人笑道:“会做炉灶,那东西简单,朝廷派人教的时候我跟着看了一遍。”</p>
售卖点的人正色道:“注意事项背下来了么,背一遍听听,可不敢大意,这是能要命的。”</p>
“我要把你名字和地址记下来报上去,官府会派人上你们家查看的,千万不能大意。”</p>
那人背诵了一遍,报了姓名的地址,随后拱道:“真是给官府添麻烦了,”</p>
“我看过别人用蜂窝煤,方便得很,真是个好东西,竟然还卖得这么便宜,陛下真是仁德。”</p>
类似的一幕在长安城很多地方都在上演。</p>
有的官吏已经随时突击检查那些已经建好炉灶,开始使用蜂窝煤的人家,</p>
看看他们家的烟囱是否有破损,烟道是否通畅,使用情况如何,和木柴和木炭相比如何,</p>
然后把各种情况记录下来汇总上报,最终交到刘彻的里,以便针对情况随时进行调整。</p>
为了完成此项工作,刘彻还专门批下了一部分纸张,方便这些官吏进行记录。</p>
在考虑初期定价的时候,陆鸣和刘彻,桑弘羊等人探讨许久,最终定下一文钱十块蜂窝煤的价格。</p>
这个价格基本处在一般百姓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后期天气更加寒冷的时候,这个价格可以进一步降低。</p>
如今朝廷的资金也不充裕,价格太低的话容易入不敷出,支撑不了煤炭的开采和蜂窝煤的制作,</p>
朝廷可以不赚钱,甚至可以赔钱做,但是各个环节的人员都是要养家糊口的。</p>
从挖煤到运输,粉碎,制作,售卖,各个环节的人员都需要朝廷支付工钱,</p>
他们也是普通百姓,不能为了朝廷的仁德喝着西北风干活。</p>
“还是以让百姓用的起为目标,朝廷现在不需要靠这个赚钱。”</p>
刘彻反复强调这个要求,从他的陵墓那里就能抽调过来不少钱,能支持朝廷在推广煤炭上的很多花费。</p>
“再过些天,张汤就要回来了,他在淮南国那里查抄了很多钱,足够用了。”</p>
刘彻现在甚至有点感谢淮南王,他不搞事情的话,自己也没办法抄他的家。</p>
根据张汤回禀的信息,现在已经查出来的淮南王的各类财产至少价值十五亿,</p>
还不算那些无法拿走的田地和房屋。</p>
淮南王为了给儿女求一条生路而献上的秘密宝藏里也确实有价值五亿文的财产。</p>
为了解决朝廷目前的财政困境,张汤这才暂时把抄家工作交给别人负责,自己亲自押送一部分钱财回长安。</p>
</p>
“朕马上就要发大财了,哈哈哈。”</p>
突然多了十几亿,以刘彻的气度都控制不住自己喜悦的情绪,“通知下去,把那些家庭特别贫困,买不起蜂窝煤的家庭都记录下来。”</p>
“等天气真正冷下来,他们的蜂窝煤由朕出钱。”</p>
刘彻动动嘴,基层官吏跑断腿,挨家挨户核查生活情况,现在先记下来,等天气真正冷了再去看看,</p>
那时候还不买柴买煤生火取暖的人家,才能确定是真的贫困。</p>
</p>
太医院。</p>
“敢问富民侯,这一氧化碳又是何物,竟然会让人中毒而亡。”</p>
高期等太医看着中的书册有些莫名其妙,每个字拿出来都认识,连在一起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p>
多亏这是陆鸣拿出来的东西,有之前布洛芬救治李广的事迹在,陆鸣在这些太医眼里也是有传承的,</p>
换做一个陌生人炭毒是什么一种叫做一氧化碳的气体,他们大概会当做是胡言乱语,不理会都是轻的,</p>
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糊弄他们这些太医的。</p>
“这个涉及到化学知识,至于这个化学,是我科学院的一门课程,不经过全面学习的话是无法掌握的。”</p>
听到这,太医们纷纷点头,富民侯的神秘师门嘛,会些什么什么都可以理解,不就是又多了一个化学,完全不是问题。</p>
“不管是木炭还是煤炭,只有在不充分燃烧的情况下,才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理解为一种毒气即可,无色无味,非常致命。”</p>
给百姓宣传的时候,陆鸣只是强调要通风,达到预防效果即可,但是对这些太医,陆鸣觉得应该多讲一些,</p>
让他们能够从更本质的原因上理解所谓的炭毒。</p>
高期拱道:“不知可有解救之法。”</p>
其他太医也纷纷看向陆鸣,期待这位神秘的富民侯再给他们一个惊喜。</p>
陆鸣摇摇头,“没什么办法,只能期望中毒不深,这样的人可以抢救一下,送到开阔通风处,还有活着的可能。”</p>
这可是古代,没有提供高浓度氧气的条件,更没有高压氧治疗这种段,至于其他的药品更是没有,只能以预防为主。</p>
“所以朝廷才会花费这么大的力气让人去提醒百姓注意通风。”</p>
高期闻言沉思片刻,忽然笑道:“这可能还是富贵人家才容易中的毒呢。”</p>
“为何这么?”难道用的起木炭和煤炭的人都算是富贵么?</p>
陆鸣不相信这个高太医会如此胡。</p>
高期捻着胡须道:“富民侯不通风的话我还没注意到,以往那些中了炭毒的人家房屋往往都比较好,不会四处漏风。”</p>
“那些房子破旧,到处漏风的人家反倒很少听有人中炭毒。”</p>
的好有道理,穷人家的房子自带通风功能啊。</p>
陆鸣还记得自己时候,冬天的时候都要在窗户外蒙上一层塑料布,否则冷风嗖嗖的,窗台上是能结冰的。</p>
那时的房子都这样,何况是现在的房子,尤其是穷苦人家,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就不错了,哪还有条件管漏不漏风。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