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汉武帝:这个穿越者太敢说 > 第695章 君子豹变
    一场朝会下来,刘彻和陆鸣的所有目的均已达成。</p>

    问,卫青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p>

    答,忠厚长者出,百官都认为他的有道理,是在就事论事,不会猜到朝廷根本就没想明年在崤山以东推广新粮食。</p>

    卫青的口碑就是这么好,他的建议也确实有道理,又兼顾了彰武侯等人的颜面,</p>

    整个过程非常合理,合理到没人会猜测他另有目的。</p>

    退朝后,董仲舒主动找到陆鸣,开口就让他气不打一处来,</p>

    “那首诗是哪位贤者所写?可还有其他文章笔墨留存?”</p>

    老头,你不要太过分啊,</p>

    上次的千字文你就不可能是我自己写的,这次又来。</p>

    你看人怎么这么准?</p>

    董仲舒背负双,悠哉悠哉的往前走着,</p>

    “老夫刚才为了帮你话,可是得罪了彰武侯等人,你不会连这点要求都不满足吧?”</p>

    好吧,陆鸣也知道,凭董仲舒的智慧自然能看出来自己提出仁义的目的,</p>

    他本可以选择旁观中立,谁也不得罪,但他还是主动站出来帮忙,让原本可能有些焦灼的辩论迅速一边倒的结束。</p>

    又不是什么难为人的要求,陆鸣决定投桃报李。</p>

    “刚才那首诗还有最后两句没,而今而后,庶几无愧。”</p>

    董仲舒闻言沉默片刻,</p>

    “好一个庶几无愧,当为此句痛饮几杯。”</p>

    “此人名为文天祥,具体事迹已不可考,只留下两篇作品,此为其中之一,另一篇是正气歌”</p>

    的越多,越容易被人发现破绽,陆鸣干脆来一个不可考,只作品,其他的你自己脑补。</p>

    相信凭借董仲舒的水平,能脑补出来一个非常合理的故事。</p>

    两人一路缓缓而行,</p>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p>

    第一句就让董仲舒浑身一震,直起鸡皮疙瘩,越听越是震撼莫名。</p>

    诗中所的正气与他所主张的仁气,竟是如此的契合,个人气节可与天地呼应,这不就是天人感应么?</p>

    董仲舒有种找到人生知己的感觉,脸上满是陶醉。</p>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p>

    董仲舒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只觉得好似在酷暑夏日饮下一杯冰水,浑身不出的舒泰。</p>

    看董仲舒的反应,陆鸣终于知道他为什么能猜出自己不是那首诗的原作者了,</p>

    自己那首诗的时候固然慷慨激昂,但却少了几分惺惺相惜,没有自内而外的感动。</p>

    就像面对同样的景色,有的人只能来一句“卧槽,好美。”</p>

    有的人却能写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p>

    情感上大差不差,没有高低之分,但表达上天差地别。</p>

    董仲舒好一会才回过神来,皱着眉头,</p>

    “老夫怎么感觉缺失一部分?”</p>

    “来源不可考,当初就只得到这么多。”</p>

    当然有缺失,原本的正气歌中有大量事关气节的历史典故,</p>

    苏武牧羊都在里面,还有后续历史陆鸣当然要删掉这部分内容。</p>

    一句不可考,把董仲舒其他想问的话都给顶了回去。</p>

    “以后要是有什么事需要老夫开口,只要不违背道义,每次一篇,诗赋文章皆可,别拿水平差的敷衍老夫。”</p>

    </p>

    看着董仲舒离去的背影,陆鸣露出残忍的笑容,</p>

    老头,这可是你自己送上门来的,能被我记住的就没有差的。</p>

    朝堂政令发布,卫青和郑庄二人迅速开始布置工作,</p>

    以长安为中心,遍及整个关中地区,从所有阵亡将士中筛选原籍属于这个地区的将士,</p>

    再结合现有户籍信息进行逐一排查。</p>

    工作量很大,连续几天卫青都没有回大将军府过夜。</p>

    阳信公主来富民侯府做客的时候,看陆鸣的眼神都有些不善。</p>

    “富民侯看起来很悠闲啊,不像我们家那位,忙的已经五天没回家了。”</p>

    这就是深闺怨妇么?</p>

    浓重的怨气让陆鸣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p>

    连忙打个哈哈转移话题。</p>

    “长公主,我最近搞出来个新东西,类似陶器,但又有很大的不同,</p>

    专门适用于给有钱人提供符合他们身家实力的全新体验,符合琳琅阁的产品定位。”</p>

    “是什么东西?”</p>

    听到新东西,阳信公主还是很相信陆鸣的水平的,</p>

    虽然介绍的有些浮夸,但必然是个能赚钱的好东西。</p>

    “瓷器,和陶器相比,有种珠圆玉润的感觉。”</p>

    陆鸣让人拿来一只青瓷碗,指弹动下发出清脆的声响。</p>

    “长公主请看,这瓷碗胎质细腻紧实,不像陶器那般粗糙多孔,</p>

    表面这层叫做釉面,光亮温润,好似玉石一般。</p>

    这还只是第一代的产品,等以后技术进步,能烧制出更多美丽华贵的产品,</p>

    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好东西。”</p>

    从饮食中所用的碗、盘、杯、罐、盒,到文房用具中的笔洗、笔筒、砚台等物品,乃至于各种陈设和礼器,</p>

    都可以用瓷器进行替代,市场前景很广阔。</p>

    不单是外观方面更美观,在储水性上,瓷器也天然更有优势。</p>

    陶器天然带有孔隙,容易吸水,虽然经过工艺处理也能短时间储水,</p>

    但时间长了还是容易发生渗漏。</p>

    而瓷器质地坚硬,几乎不吸水,更是完全杜绝了渗漏的可能。</p>

    “这些都是卖点,到时候好好宣传一番,钱财大把的来呀。”</p>

    阳信公主冷哼一声,转头笑眯眯的看向义妁,</p>

    “我听朝堂上有人慷慨激昂,什么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连带着掀起一场义利之争,</p>

    以仁义之名,为战死的八万多将士争取优先种植新粮食的会。</p>

    那个人是谁啊,你听过么?”</p>

    义妁捂着嘴,努力控制自己不要笑出声,</p>

    “好像和咱们眼前这位着钱财大把来的人是一个?”</p>

    阳信公主点点头,</p>

    “好像就是同一个人,这男人就是善变,你家这位灵活的很。”</p>

    陆鸣脸不红心不跳,</p>

    “我这叫君子豹变,不可欺之以方,以后的瓷器可是要出口,为大汉创收的好东西。</p>

    赚他们点钱怎么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