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已会同廷尉府审问过冯京等一干犯人,各自口供均已签字画押,除偷盗平准粮仓中粮食二十余万石外,还强占百姓上等良田十五万余亩,强夺百姓之妻共计四人,与当地豪强勾结发放子钱,利息数倍于本金”</p>
张汤一口气介绍了足足一刻钟,各种祸害百姓的罪行几乎都有所涉及,有冯京自己的供述,也有其他人的检举。</p>
以冯京为首的犯罪团伙开启狗咬狗模式,其他人疯狂的推卸责任,企图把事情都推到冯京身上,</p>
连冯家人买东西不给钱的事情都被检举出来。</p>
冯京也不客气,此时的他早已不抱活下去的希望,怎么会为其他人遮掩,各种事情也全都坦白。</p>
“陛下,此人目无法纪,肆意妄为,臣身为御史大夫没能早日察觉,致使其危害河南郡日久,此为臣之过也,请陛下责罚。”</p>
张汤没有提出该怎么惩治冯京等人,而是先坦诚自己的失职,躬身请罪。</p>
“御史大夫身负监察百官之责,没能及早发觉冯京等人的罪行,以至于河南郡上下敷衍朝廷加固大堤,疏浚河道的诏令,</p>
一郡之地发生四处决口,殃及百姓十余万,确有失察之责。”</p>
刘彻直接给他盖棺定论,你就是失职了。</p>
但刘彻也清楚,御史大夫职能有限,不能指望他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何况冯京还是一方太守,上下勾结之下,朝廷的监察段并不充足。</p>
“但此事也不能都怪到御史大夫的头上,朝廷在监察制度上亦有不足,鉴于此,朕决定对御史大夫罚俸半年,以罚其过。”</p>
刘彻对张汤的态度很满意,知道他虽然有过错,但算不得严重,一个死后都查不出贪污受贿的官员能有多大错误呢。</p>
他的儿子也是栋梁之材,以后可以留给太子使用。</p>
按照陆鸣的剧透,张汤后来被人构陷,为自证清白而自尽,但刘彻知道事情没有这么简单,</p>
以他对自己的了解,其中情况必然有些复杂。</p>
“多谢陛下宽恕。”</p>
罚俸禄半年,算得上轻拿轻放,对张汤来,已经是意外之喜。</p>
他却不知道,刘彻此时的心态已经发生变化。</p>
以前汲黯批评“陛下求贤甚劳,为尽其用,辄已杀之,”</p>
而刘彻自己则认为“何世无才,患人不能识之耳,苟能识之,何患无人!”</p>
陆鸣剧透后,刘彻才发现,自己的想法是有问题的,</p>
以前他总认为天下贤才很多,只要善于发掘就总能得到可用之才,犯错的贤才杀了就行,可霍去病和卫青的例子让他不得不承认,</p>
有些人真的是无法被替代的。</p>
以后还是不要轻易处死的好,可以流放也可以罢官,人活着就还有回旋的余地,杀了就什么都没了。</p>
“为加强对各地官员的监察,避免再出现冯京似的贪官,朕决定将天下划分为十三州部,每州派遣刺史一名,专职监察地方郡国,秩六百石,直属于御史大夫管辖。”</p>
刘彻又一次提前抄了自己的作业,听陆鸣提过刺史制度后,他一直记在心里,并且研究过该如何完善使用这个制度,</p>
趁着这次会,他决定顺势推出刺史制度。</p>
刺史品级不高,以监大,可避免与地方势力勾结。</p>
</p>
“刺史行事,依据六条问事,六条者,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三条,两千石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政令。”</p>
陆鸣不记得历史上的刺史依据什么办事,但是这不重要,给刘彻一个思路,他自己就能补全其他内容。</p>
大殿内众人一听,天下的太守这回是倒了霉了,全都受到冯京的牵连,</p>
所谓“六条问事”,除了第一条针对豪强大族之外,其他的全都是针对太守的措施,明晃晃的带着两千石这个名头。</p>
陆鸣感觉这一幕有点熟悉,都是一人犯错,大家跟着遭殃,</p>
对于大汉现在和以后的太守们来,今天都是沉重的一天,堪比后世不知知而引发的天临元年,可以称作冯京元年。</p>
哪怕冯京被砍头,也逃不掉这个骂名,不会有人一直骂他,但一直会有人骂他。</p>
大汉现在有近百个郡,以后只会更多,这些郡的太守都会牢记冯京的大名,是这子把刺史引来的。</p>
“诸位大臣觉得此策如何,有什么意见都可以提出来。”</p>
刘彻目光扫过大殿内群臣,扫过陆鸣时,还微微挑眉示意,目光中有些得意。</p>
“陛下,荥阳县令周风自尽前曾痛斥太守冯京以势压人,逼迫他与其同流合污,他不敢不从,</p>
臣认为可赋予各地县令检举揭发之权,可直接上书朝廷,举报郡守的不法行为,一旦查实后可对县令进行嘉奖。”</p>
陆鸣知道,周风的话半真半假,但县令作为下级,确实不好对自己的上级有所违背,</p>
赋予其检举揭发之权,可以给他们另一种选择。</p>
不管怎么选,以后别再腆着脸自己身不由己,朝廷给你会了,你自己不中用还能怪谁。</p>
刘彻点点头,这个好,</p>
“其他人还有什么建议么?”</p>
大殿内群臣一番探讨,各自给出自己的建议。</p>
陆鸣没有再参与,他本想把清朝的密折制度提出来,但仔细一想没多大用。</p>
做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巅峰王朝,清朝的密折制度自然有其作用,但对于防止贪腐并没有什么用,</p>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p>
清朝的贪腐是普遍行为,密折制度拦不住的。</p>
一番探讨后,刺史制度又被完善了一些,</p>
刘彻很满意,“此事交由御史大夫和尚书令共同执行,尽快选任出十三名刺史,派往各地进行监察。”</p>
张汤和李蔡欣然领命。</p>
“陛下,黄河中发现的古鼎还未曾处置,不如今天一并安排。”</p>
总拖着也不是回事,卫青都有些着急了,</p>
挖出来的究竟是个什么东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