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七零,最野军官被外科大佬拿捏了 > 第238章 才算真正的一家人
    此刻罗河村,</p>

    做完术回来罗桂玲就没上工,一直在家里养着。</p>

    二虎三虎周末放假回来帮忙做家务,要是罗大壮忙不过来,他们还学着炒菜。</p>

    试过几次后,现在已经炒得有模有样了。</p>

    村里人议论纷纷,但罗大壮一直板着脸,谁也不敢嘴碎到罗桂玲面前多什么。</p>

    倒是罗桂玲的婆婆王秀丽先忍不住了。</p>

    咯吱一声,</p>

    大门被推开,罗桂玲正在家里拣黄豆,看到婆婆一脸沉色走进来,心里猜了个大概。</p>

    “妈,你饿了吗?中午做的包子还有,我给你拿两个。”罗桂玲起身就往厨房走去。</p>

    她现在活动比较缓慢,没敢太用力,伤口虽好得差不多了,但用力扯肚皮还隐隐痛着。</p>

    体力活暂时干不了,得好好养上一阵。</p>

    婆婆王秀丽神色缓和了一些,背着走到石桌前坐下。</p>

    中午的时候,罗大壮已经拿了两个大包子给她吃,大儿子一家倒没有藏私吃独食。</p>

    她捡起罗桂玲刚才拣黄豆的活,慢慢捡出石子和坏的豆子。</p>

    罗桂玲把包子拿出来放桌上,看到她埋头拣豆子,嘴角扯了一下。</p>

    老婆子不像是来找茬的,倒像是拉不</p>

    王秀丽:“大儿媳妇,你身体不好就歇着,老婆子我还能干活,</p>

    使唤一下也不打紧,</p>

    一家人得有来有往的,你们晚辈的会帮衬孝敬我,我心不瞎,都记着,</p>

    但我们做长辈的能帮就帮,你们也别拒绝,有来有往的,</p>

    才算真正的一家子。”</p>

    日久见人心,谁对她孝敬她心里清楚。</p>

    罗桂玲眼眶湿润,连应了几声。</p>

    之前她想着谁也不麻烦,现在反而被外甥女和婆婆上了一课。</p>

    妯娌之间她能帮都帮了,婆婆有什么病痛的,她也伺候着。</p>

    她一直往后退不麻烦别人,确实让人心寒,生分了。</p>

    总是接受帮助,但凡不是缺心眼的,心里也会有压力,会找会把人情还回来,不然大家见面多少膈应着。</p>

    “二虎他们不在家,我过来煮饭菜,你就好好歇歇,</p>

    嫁过来二十年了,一直是你持家里,趁这时好好养养,看你脸色比我这个老婆子都不如了,出去别人还以为你年龄比我大。”王秀丽嗔了她一眼,上的动作继续,干活利索着。</p>

    早年她丈夫就在战场上牺牲了,一人把两个儿子拉扯长大,等他们都结婚生子后,是想撒不管的。</p>

    但二儿媳妇就是“婆家贼”,她不管着,儿子拼死干活挣工分得的粮食,得全被送到儿媳妇娘家去。</p>

    这个时候大家都只混个温饱,她不强势点,就被人欺负了去。</p>

    大儿媳妇是个能持家的,她尽量都不往上凑,让他们过自己的日子,她也乐得轻松。</p>

    但这次出这么大的事,媳妇儿子什么也不跟她,她心里多少有点不舒坦。</p>

    外面传言难听,她听了一耳朵,直接就骂那些个没脸没皮的婆娘,刚才推门进来时,脸色才阴沉着。</p>

    罗桂玲正想摆拒绝,哪有儿媳妇坐着,让婆婆干活的道理?</p>

    王秀丽抬眸,浑浊的眸底目光锐利几分:</p>

    “你把身体养好了,不拖累家里,我也乐得轻松。”</p>

    她得把话得没那么好听,不然以罗桂玲的性子,怎么也不会接受她的帮助。</p>

    儿孙自有儿孙福,那都是些没责任心的父母想的借口,</p>

    </p>

    要是在儿媳妇儿子需要时不帮一把,她要是生病,有什么脸面让他们帮一把,靠孝道?</p>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都是相互的,这就是人性,别只想好处,大家也都不是傻子。</p>

    罗桂玲没什么话了,默默应下来。</p>

    她鼻子微酸,生一次病才知道周围哪些人是真心,哪些是假意。</p>

    像隔壁妯娌娟子,当初生双胞胎时,她出钱出力,这次生病人家愣是连门都不曾登一回,就怕得送东西。</p>

    另外一边,</p>

    罗大壮正在棉花地里跟隔壁村的干部,商讨着交公粮的事。</p>

    交公粮只是统称,实际是三种粮,</p>

    一种作为农业税,无偿的,真正意义上的公粮,</p>

    一种是征购粮,是有偿的,但价格偏低。</p>

    而余粮则是在交完农业税和征购粮的基础上结余,换成钱或其他粮食</p>

    红溪公社今年各大堆大丰收,棉花产量比去年翻一倍,</p>

    但整个黎城的农业税征税标准是0%,这样算下来,红溪公社就有不少“余粮”。</p>

    现在大家商讨着把“余粮”换成钱或者粮食的比例。</p>

    现在各个大队都有梯田了,实际不缺粮,但又不能做得太显眼了,全部换成钱并不妥当。</p>

    为这事,公社开了好几次会,意见都不统一。</p>

    有些大队眼红罗河村集体经济搞得好,想把“余粮”全部换成钱,也跟着搞副业。</p>

    毕竟伟人过农村的发展指示是“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只是大家被特殊时期的严打吓怕了,只抓粮食,去掉“全面发展”了。</p>

    农村实际该是百业发展的,有些村干部怕搞副业的人富裕起来,种粮食的人贫穷,两极分化太严重。</p>

    但现在政策眼看着松动些,又有罗河村作为榜样,大家心思就又活络起来。</p>

    谁都想上能捏钱,过好日子。</p>

    “老罗,你给个准话,这事怎么着,我们听你的。”</p>

    王家村的大队长王长征先开口了。</p>

    他也当过几年兵,平常看报纸知道上面政策松动了,心里焦急。</p>

    今年罗河村的工分已经涨到工分2毛了,是整个黎城最高的。</p>

    他们王家村就在隔壁,今年工分刚毛二,虽在附近也是高得离谱,但对比罗河村还是不够看。</p>

    看着别人吃肉,自己只能喝汤,他急得直冒火,嘴巴周围长了好几个泡。</p>

    罗大壮看了他们几个一眼:</p>

    “三七换,如果缺粮就七成换粮食,三成换钱,</p>

    如果不缺就反之,咱们得预防有人眼红,往上告,</p>

    日子只会越过越好,谁知道哪天就分产到户了呢?”</p>

    他心里是有底的,老战友邓广翊跟他透露过,最迟明年,青省可能是最先实施的。</p>

    大概率就落在黎城。</p>

    其他省市陆续跟上,到时又是另外一番景象。</p>

    “什么?”几个人倏地凑近,眼睛瞪大。</p>

    “砰”</p>

    几声枪响从山里传来,罗大壮立刻站起来,</p>

    他耳朵灵敏着,这是枪的声音,不是土猎枪。</p>

    日子刚好一些,又来?</p>

    罗大壮太阳穴突突的,目光犀利如刀锋。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