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都市言情 > 直上青云:从高考落榜开始 > 第73章 物是人非
    “二伯,可好了,我替咱们村要回来扶贫款,你可要帮我服乡亲们加入合作社。”李仕山蹲下又紧了紧鞋带,笑着道。</p>

    山路很不好走,有时候还要爬坡,万一鞋掉到坡</p>

    这双可是阿迪达斯,是拿到彩票奖金后给自己买的第一件奢侈品了,至于买的笔记本电脑在李仕山的概念里,这是属于生活必需品,不算奢侈。</p>

    “行行行,只要你能要来钱,别加入合作社,你就是让加入联合国都成。”李林远迫不及待地答应了下来。</p>

    李仕山回到李家村这一个月,先是把整个村走了一遍,然后挨家挨户地走访,摸清楚了村子的实际情况。</p>

    接下来就是琢磨着如何能让村民参加他计划成立的农业合作社。</p>

    这个问题对于李仕山来难度很大,主要就是村民不相信他。</p>

    自己的年纪太了,又没有官职,空口白牙怎么可能让村民相信呢。</p>

    也就在这个时候,听到了扶贫款的事情。</p>

    李林远口中的扶贫款的正式称呼是“农村贫困户补助金”,是国家针对符合条件的人群发放的专项人群。</p>

    李家村就是典型的贫困村,也就是同时具备“一高一低一无”三个条件。</p>

    “一高”即该村的贫困发生率要比全省的贫困发生率高一倍以上;</p>

    “一低”就是农民人均纯收入要低于所在省平均水平的60%,</p>

    “一无”就是该村没有一分钱的集体经济收入。</p>

    首先就是“一高”,李家村一共2个村民组,423户,692人,其中超过一半以上都是贫困户,也就是人均纯收入低于62元,贫困率高达50%,远超全省的水平。</p>

    其次就是“一低”,李仕山做过统计李家村的人均年收入在000左右,200年全国农村人均年收入是23元,</p>

    最后就是“一无”了,要是李家村有集体经济,李仕山也不会想着成立合作社了。</p>

    国家给的补助是一年300块,这可相当于贫困户半年的收入。</p>

    大部分贫困户可是把这个补助算到了收入里,如果拿不到钱,可能生活都维持不下去了,你作为村支书的李林远能不着急嘛。</p>

    对于扶贫款的发放的事李仕山很清楚,前世他可是扶贫过好些地方,现在又在党政办待过一段时间。</p>

    按照安江当时的惯例,第一年的扶贫款会在当年核算完毕,区政府会在第二年过完年打到乡政府的账户上,乡政府拿到钱还会拖个半年,也就是月份的时候发到村民里。</p>

    要问为什么会拖这么长时间,官方的回答就是需要时间走各种流程。</p>

    李仕山则是会幽幽地一句,“银行利息他不香吗?”</p>

    当然这种情况随着国家制度越来越完善,基本上就看不见了。</p>

    李家村去年的扶贫款按照惯例是今年六月份发下来的,可是这都马上2月了,还没有消息。</p>

    李林远为了这事,几乎是每个星期都要跑一趟乡政府,结果得到的答复永远是:“回去等消息。”</p>

    </p>

    李仕山可是很清楚的,在党政办替费弘毅写报告的时候还查过相关资料,这笔款子区里是按时拨到了乡里的账户上的。</p>

    现在乡政府如此地推脱肯定是有问题的,至于什么问题要去了乡政府才知道。</p>

    李家村通往乡政府只有一条土路,但是要到这条土路还要再翻一座山,俗话看山跑死马,就是这一座山李仕山也足足走了一个多时。</p>

    到了土路上的时候,一个穿着牛仔服的青年靠在摩托车上抽着烟。</p>

    看见李仕山他们来了,将烟狠砸了两口往地上一丢,站直了身子,“爷,表叔,你们来了。”</p>

    这个青年是李林远的孙子李增波,比李仕山还要大两岁。</p>

    李仕山笑了笑,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总不能叫大侄子吧。</p>

    称呼比自己年纪大的人“大侄子”或者“波娃子”李仕山还是有些叫不出口的。</p>

    不过农村可是很讲究辈分的,晚辈对长辈那必须是该怎么叫就怎么叫,要是直呼名字那可是要挨打的。</p>

    李增波初中毕业就去镇子上开“摩的”了,也就是用摩托车把人从镇子上拉到村里或者城里,一趟十块到二十不等,相比于在家种地还是挺挣钱的。</p>

    李增波驾驶着摩托车在蜿蜒曲折的土路上疾驰着,李林远坐在中间,李仕山坐在最后紧紧地抓着座位下把。</p>

    这条土路太颠簸了,李仕山感觉随时都有可能被甩出去的风险。</p>

    担惊受怕了一路,终于在行驶了一个多时后终于到了乡政府门口。</p>

    李仕山七荤八素地下了车,这一路上不仅颠簸还尽是灰,此刻的他从头到脚全是尘土,都快成土人了。</p>

    不过这也给李仕山提了一个醒,要想让李家村富起来,路必须修,要不然不管在村里搞什么产业,运不出去啥都白瞎。</p>

    看了看时间已经快十一点了,要赶紧办正事了,要不然乡政府要下班了。</p>

    李仕山简单地拾掇了下自己就拉着李林远进了大门。</p>

    时隔几个月再次踏进乡政府,虽然时间不长,早已物是人非。</p>

    这一路上,但凡是认识的他人,看见后的反应都是一愣,然后有意无意地转头或者低头,避免和他有任何的视线接触。</p>

    还记得自己调去区委的那天,对自己热情似火的同事此刻就像是变成了没有感情的np,表情冷淡,就像是躲避瘟神一般,刻意地和他保持距离。</p>

    李仕山感叹一声果然这个社会就是如此的现实,世态炎凉,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p>

    这一切的变化恐怕要从林国梁带着省教育整顿指导组进驻安江起。</p>

    林国梁一来就宣布了省委对安江市委领导班子的调整。</p>

    市委书记被调去了省城,姚兴亮被调去了保康市做市委副书记,接替他位置的是区长周全。</p>

    唐博川听也要走了,听他下一步回省里,具体什么地方还不知道。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