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楼比住平房好,这个认知在很长时间里人们的主流想法。</p>
公共厨房、公共场所的筒子楼,对应的是脏乱差拥挤不堪的大杂院。</p>
有独立厨房、独立洗间,有暖气和烧液化气的高级楼,对应的是厕所里臭气熏天、厨房里烟熏火燎、夏天得拔草,冬天得烧火取暖的独院。</p>
总之,住楼房好,住楼干净、省心,高级。</p>
原本丁芳华也是这个看法,觉得家里现在住的三室两厅的校官楼,比以前的破院子好太多了。</p>
直到看着曲卓收拾出来的,两间带厕所带厨房的厢房,她才知道,原来平房也可以住得这么舒服,跟住楼差不了太多。</p>
好吧,只不过跟住楼差不太多罢了。</p>
等今天看到工程差不多过了三分之二的新院子,丁芳华忽然发现了独院的好处。</p>
以后孩子的房间在东厢房,客房在倒座房,虽然同住在一个院里,但各有各的活动空间,各有各的厕所、浴室,生活上互不打扰。</p>
不像她家,夏天晚上热,得开着房门睡觉。父母那屋声话,她听得一清二楚。</p>
老爸上厕所哗哗响,能把睡着的她给吵醒了。家里有客人时,上厕所时更是得收着点,不然尴尬的要死。</p>
而且,宽敞真宽敞!</p>
大大的客厅,大大的餐厅,大大的厨房,大大的厕所,带落地窗的卧室卧室窗外居然对着一片独属于自己,或者夫妻俩的花园。</p>
还有乔雨偷偷跟她的,可以把所有衣服都挂起来,带全身镜的步入式衣帽间,俩人自己专用的厕所和浴室。</p>
冬天有比暖气好使的地暖,夏天有风扇强百倍的空调。还有太阳能,家里的电器随便使,都不用走电字。</p>
丁芳华终于明白了,不是独院不好,而是过去的老式独院,不适合新时代的人居住。</p>
事实上,住楼根本没法跟独院比!宽敞、舒服、私密、随心所欲,简直哪哪都好!</p>
当然,丁芳华不算是五谷不分的大姐。她知道这个院子收拾下来,得花不少钱呢。</p>
但她还知道,自己家有钱。</p>
当年她正式工作,拿到了第一个月工资,自己留了五块,喜滋滋的把剩下的四十交给老妈。</p>
老妈抱着她好一顿亲,然后告诉她,以后工资都留着自己花,一分都不用往家里交。</p>
也是那一天,丁芳华知道了自家的家底。</p>
几张存折每一张都存着好几千,加一起有一万多。除了存折,老妈还在衣柜。</p>
一千一摞的,加一起也是一万多呢。</p>
丁芳华吓的冒了一身冷汗,以为老爸和老妈是贪官。结果被老妈拍了两巴掌,跟她细细的算账。</p>
当年张云英和老丁结婚时是副排,一个月五十。老丁是副营,一个月八十九。</p>
转过年怀上丁芳华时,张云英提了正排,一个月五十七。老丁提了正营,工资涨到一百零一。</p>
丁芳华上学的时候,张云英是正连,一个月八十。老丁已经是副团了,一个月一百二十七丁芳华念中专时,张云英一个月一百二十七,老丁一个月一百五十九。</p>
一番账算下来丁芳华才知道,从她出生到参加工作的二十年里,老爸老妈给她攒了快三万块钱。要不是贴补亲戚和走人情,能攒下三万好几千。</p>
为什么给她攒的?</p>
因为她是独女!</p>
老爸老妈早就过,家里所有东西,都是她一个人的。没人跟她分,更没人跟她抢。</p>
眼下又过去了三年,虽然没再跟老妈盘过家底,但丁芳华知道,家里的存款肯定过三万了。</p>
</p>
听到隔壁院闹闹着要卖了院子分钱,丁芳华瞬间就动起了心思。</p>
买院子七八千,修房子的水泥物料什么的找总参的孙二哥,花不了几个钱。电器什么的,某个货能买到又好又便宜的。</p>
全算下来有个一万两三千应该够了,多也多不到哪去,还不到家底的一半呢。</p>
再想到乔雨偷偷告诉她的,某人的那些话丁芳华一咬牙稳赚不赔,买!</p>
在柳主任的协调下,两边很快谈妥了价钱,丁芳华骑上曲卓的电驴,风风火火的赶回家。</p>
从楼下邻居那把老娘拽回家,一伸:“妈,给我拿钱!”</p>
“干嘛?用多少?”张云英问话时进里屋拿钱包。</p>
“八千一!”</p>
“多少?”</p>
“别喊别喊,我跟您,我今天碰上个大便宜”</p>
随着丁芳华一番讲述,张云英抬就是一巴掌,埋怨的:“风一阵雨一阵的,家里这么大的房子不够你住呀!”</p>
“不是,妈你听我</p>
”丁芳华又把从乔雨那听到的,一家四五个孩子,四五个孩子每个再生四五个孩子,用不了几年京城就得让人口挤爆了。</p>
到时候家家只能搬进落着摞的楼房里住,独院才是最值钱的</p>
听闺女嘴叭叭叭的一顿分析,张云英觉得好像还有点道理。不过,还是不赞成花八千多买个院子。</p>
皱着眉头:“也太贵了。去年你徐叔叔把老家亲戚接过来,在天坛公园那边弄了个三进的院子,连买带收拾才花了不到四千。”</p>
“那能一样嘛,珠市口南边早年间连唱戏的都不愿意去。”丁芳华一顿抢白:“破胡同两辆自行车并排走都费劲,连个下水都没有。你不能拿平民户家的房子跟”</p>
“闭嘴,瞎什么!”张云英喝住口无遮拦的闺女,用眼神示意了下隔壁邻居家的方向。</p>
“哎呀!一分价钱一分货。住楼有什么好,楼上动不动就漏水,楼道里堆得全是东西,话都怕隔墙有耳。”丁芳华不高兴的发脾气。</p>
张云英合计了一下,闺女的好像也不是完全没道理。</p>
去年冬天她去拜访一退休的老领导,人家就是个套院儿。又僻静又安逸,院里还搭了个暖棚。</p>
外面冰天雪地的,暖棚里面韭菜和蒜苗绿油油的确实挺让人眼气的。</p>
琢磨了一下,进里屋换便装:“我跟你去看看。这么大的事儿,不能让你做主。”</p>
丁芳华瞬间见了笑模样,催促:“快点,快点,带钱。那边街道主任当中间人,价都谈好了”</p>
等丁芳华骑着电驴,驮着双护着个黑包的老娘回到帽儿胡同时,十二号院的那家人都等的不耐烦了。</p>
见有钱的姑娘带着娘来了,一个劲催促赶紧的。</p>
张云英不管对方怎么催促,拉着脸里里外外看了一圈儿。实话,非常不满意。</p>
路南的倒座院就算了,房子也太老了。据是光绪年间盖的,到现在都八九十年了。房顶的瓦破破烂烂的,门窗也都糟了,到处都腐的厉害。</p>
丁芳华看出老娘不满意,拽着人去参观了隔壁院,让老娘开开眼,看一看新时代的房子应该是什么样的。</p>
娘俩参观曲卓家时,一个帽儿胡同学的半大子,做贼似的把陪着娘俩的乔雨喊了出去。</p>
乔雨跟着学生进了斜对面的五号院,曲卓掏出几块糖把半大子打发走。</p>
拉着媳妇进到一间没人的倒座房里,面色严肃的声交代起来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