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都市言情 > 1976步步生莲 > 第454章 哥们的志向,是星辰大海
    两辆4上的理石砖和木料卸完,司赶紧开车驶出胡同。</p>

    一身臭汗的曲卓回到屋里,梅宣宁正翘着二郎腿抽烟呢。</p>

    “够不够,不够我再给你整点。”</p>

    “够了够了,用不了的用。也太多了。”</p>

    “哼”梅宣宁学着某人嫌弃的表情:“又不是你家子气的时候了。”</p>

    “我是不是家子气,你还不知道?”曲卓索性实话实:“其实都是无所谓的东西。我就是担心养成习惯了,以后就真成习惯了。”</p>

    梅宣宁稍稍反应了一下,脸上神色认真起来。点点头:“你担心的对,有些人确实没有私人和公家的概念。反正你子那驴脾气都出名了,闹一闹也没什么影响。”</p>

    “听话头儿,好像有人对我不满呀。”曲卓貌似无意的探话。</p>

    “呵有人?是很多人!”梅宣宁笑呵呵的冒出一句,见某人好像一点都不带紧张的,心里有点失望。</p>

    又补了一句:“不过,对你满意的人更多。所以呀,不用担心。”</p>

    “呵呵”曲卓撇撇嘴:“我一不想当官二不想进步的,满不满意的跟我有个毛线关系。”</p>

    “嘿”梅宣宁瞪眼:“你子真打算当一辈子普通群众?”</p>

    “普通群众?我可是立志要当学阀的人。”</p>

    “学阀?呵”</p>

    “嘿我瞧您那意思,有点看不起学术大佬呀。”</p>

    “能不能当上学阀,你的算吗?”梅宣宁意有所指。</p>

    “理论上我的肯定不算。不过,如果我得了诺贝尔呢?你知道诺贝尔是什么吗?”</p>

    “你子欠揍是吧!”梅宣宁扬了扬巴掌,随即咂吧了下嘴,笑呵呵的:“别想啦,外国人的奖。不单纯是有本事就能拿到的。”</p>

    “这么跟你吧。我这辈子要求不高,三个诺贝尔起步。”曲卓竖起三个指。</p>

    “你要能拿到三个诺贝尔,不管见着谁都能挺直了腰板。走到哪都得把你当祖宗供着。”梅宣宁压根没当真,只觉得是年轻人无知无畏。</p>

    “所以嘛。哥们真看不上你们这些在蚂蚁窝里争名夺利的。忙忙叨叨一辈子,了不得了留下点虚名,忒没劲。”曲卓嘚瑟的拿起茶几上的烟盒,抽出一根点上:“哥们的志向,是上教科书,是大学校园里立我的塑像,是星辰大海”</p>

    “得你志向高远,我这凡夫俗子,服!”梅宣宁挑了下大拇哥,问:“曲学阀,晚上有事儿没?”</p>

    “干嘛?”</p>

    “忘啦?老太太喊你家里吃饭。”</p>

    “我这一点准备都没有。”曲卓琢磨了一下,头还真没有适合送老太太的伴礼。</p>

    “准备什么准备。”梅宣宁起身:“走啦。下午还有点事儿。晚上头六点吧,我过来接你。”</p>

    眼见梅宣宁要走,曲卓赶紧提醒:“电话的事别忘啦。”</p>

    “对了,电话有点麻烦,南锣鼓巷这边的配线架满了。下午你得空去趟邮电局,找一个姓孙的科长,问问他是添是换,赶紧把款子打给人家。”梅宣宁摆摆走了。</p>

    “啥?配线架我掏钱换呀?”</p>

    “对呀!不然你那些钱留着干嘛,天天跟人打赌玩呀?”梅宣宁理直气壮的。</p>

    </p>

    “也忒黑了吧?”</p>

    “走了,忙着呢。你个大财主,还在乎那仨瓜俩枣的。”梅宣宁直接闪人,腿脚那叫一个利落。</p>

    曲卓追出去,正看到工头来了。顾不上找梅老二算账,招呼上人去了隔壁院。</p>

    家里,杨颖打开门窗放烟味,看着收拾桌子的乔雨,忍了又忍,还是没忍住:“曲卓跟梅二叔关系真好。”</p>

    乔雨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想了想,有点好笑的:“他俩总那样,碰到就斗嘴,跟孩似的。”</p>

    “”杨颖肉嘟嘟的下嘴唇包着上嘴唇,一副有话想,但忍住了的模样。</p>

    趴窗口看着外面堆了满院子的大理石砖和木料,不知道在琢磨什么</p>

    “又不起楼,碎石和粗砂多放点没事,照着四成五来,肯定没问题下水街上的口是一米,屋里照着八十公分挖就行,二十公分的落差足够用了。不用可丁可卯的,下管前还得垫一遍呢。”</p>

    “是不是太浅了,冬天可能会冻。”</p>

    “院里垫高八公分,上面再铺层砖,加一块一米多深了,自来水管都不冻,下水管多老粗呀,肯定冻不上”</p>

    十二号院里,工头正跟曹参谋和几个老兵讲民房地基和上下水管怎么施工呢。工棚那边收拾木料的一战士喊了一嗓子:“曹参某,你来。”</p>

    “什么情况。”曹参谋快步跑了过去。</p>

    “我先过那边了,使人把木工师傅喊来,再把料过一遍数。”工头见没啥事了,跟曲卓打了个招呼回隔壁院了。</p>

    曲卓搁这边待着也没啥事儿,打算问问曹参谋还有没有别的需要,没事的话去趟电报局。</p>

    正往工棚那边走呢,就听曹参谋喊:“别扎堆,该干嘛干嘛去!张也”</p>

    “到!”一名战士大声应喝。</p>

    “去街道借电话呀,张处长好像去香河了。”曹参谋着话挠了挠头,瞅见曲卓,问:“曲同志,你知道张处长家女儿怎么联系吗?”</p>

    “知道。怎么了?”曲卓纳闷的凑过去。</p>

    曹参谋见曲卓走近,下意识想用身体遮挡什么。但迟疑了一下,意识到挡也没用。</p>

    曲卓上眼一看,一根挺粗的柱子中间,有个巴掌大,方方正正的洞。旁边地上镶着铜边的木头盒子。看架势,应该是从洞里取出来的。</p>

    “呦,这是发现宝藏了?”曲卓笑呵呵的了一句,貌似没怎么当回事。</p>

    “那个”曹参谋扫了眼周围几个战士,又问曲卓:“张处长去外地出差了,你知道她女儿怎么联系吗?”</p>

    曲卓见工棚的案子上有画图的笔和纸,走过去写了个号码,撕下来递给那位叫张也的战士:“你去街道办打这个号码,找经贸一班的丁芳华。</p>

    就她家修房子,有工人受伤了。她母亲在外地,让她赶紧来处理一下。”</p>

    “哦,好!”张也接过纸条一阵风的跑了。</p>

    旁边带兵的赵排长开口:“打开看看吧,也许啥都没有呢,白闹腾一场。”</p>

    曹参谋心里有数,他掂量过盒子的份量,肯定不是空的。不过斜了眼赵排长,显然有点忌讳的。杵那琢磨了两秒,蹲下抠开木盒的卡扣。</p>

    稍微费了点力气,掀开转轴有点锈住的盒盖,里面是个一看就有些年头的油纸包。</p>

    心翼翼的连着打开好几层油纸包,露出一摞十几枚黑乎乎的钱币。</p>

    曲卓看颜色就知道,肯定是银币。不当回事儿的:“嗨,我当什么宝贝呢。袁大头呀”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