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都市言情 > 1976步步生莲 > 第719章 好多零呀
    前门饭店。</p>

    曲卓安排徐嘉强住下后,带他在餐厅随便吃了口东西。约好明天九点半一楼大堂碰面,便把人打发上楼了。</p>

    不然呢?</p>

    热情的送回房间?</p>

    想屁吃呢</p>

    等徐嘉强迈着貌似夹着尿的脚步走了,外事办一姓于的工作人员冒头,苦笑着:“曲领导,您也太糊弄港岛来的朋友了。”</p>

    “糊弄?”曲卓不解。</p>

    “就两菜一汤加米饭,过于简单了。”</p>

    “港岛属于亚热带,那边的人胃口都,咱菜码又大。这都是我告诉他,铺张浪费得蹲笆篱子才强吃完的,不然能剩下一多半。”</p>

    “”于办事员都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了,满心无奈的声解释:“徐先生此行的一切花费,都是他自己买单。”</p>

    “哦?”曲卓瞬间懂了:“那啥,通知后厨,从明早开始到姓徐的离开之前,满汉全席一百零八道菜,从头到尾给走一遍。”</p>

    “”于办事员心里默念领导的交代,不断告诫自己,这位爷得哄着来,别置气,千万别置气。</p>

    默默安抚好自己的情绪,兜里掏出一沓招待票:“满汉全席太夸张了。接下来几天,您带着他多去京城的大馆子转转,让客人体验一下咱内陆的饮食文化”</p>

    于办事员着话从兜里掏出一沓厚纸票,印刷还挺精致的。递给曲卓:“这些招待票您拿着,京内各大饭店凭票用餐。吃完签个字就行,回头外事办会跟各家结账。”</p>

    “所有馆子都能用?”曲卓接过招待票。</p>

    “八大楼八大坊八大居,包括老莫新桥,全都能用。”于办事员脸上浮起笑意,特意叮嘱:“给您的是一类票,不限额的。想吃什么随便点。别怕浪费,也浪费不了。”</p>

    “新桥也行?”</p>

    “行呀,当然行。”</p>

    “哦”曲卓点点头,见招待票上的有效期到月底,直接揣兜里:“那啥,毕竟是马校长的亲戚,这两天吃喝的费用我出”</p>

    “不,您”于办事员有点发急。</p>

    能不急嘛,外事办用软妹币跟各家饭店结账,姓徐的用港币跟外事办结账,一进一出能赚不少外汇呢。</p>

    曲卓压了压:“告诉你领导,这些票我自己用,回头港币结账。”</p>

    为啥把几张招待票当好东西?</p>

    因为,在京城下馆子有点复杂。</p>

    一般的国营饭店没什么好的,直接掏钱加粮票和肉票用餐。</p>

    这个楼那个居的大馆子道就多了。</p>

    大部分可以用招待票、福利券,也可以直接花钱。</p>

    票和券一般是各单位发的,或者是对先进和优秀的奖励。比如全聚德的烤鸭票和老莫的套餐券。</p>

    点餐时在票券的限定范围内不用花钱。如果超出范围,就得额外掏钱了。</p>

    没票也没劵,直接花钱进去吃也行。不需要粮票肉票,但价钱比较贵,属于溢价消费。</p>

    另有一些饭店,你再有钱人家也不接待,只能凭票和券进门。</p>

    比如新桥饭店。</p>

    虽然新桥和老莫齐名,但老莫只是个西餐厅,已经“沦为”有钱就能进的地儿。</p>

    新桥作为专门招待外宾和名人的地儿,眼下这年月还不对外呢。</p>

    所以,之前肖安要在新桥攒个局请饭时才那么扬气。</p>

    </p>

    理论上京城的馆子曲某人属于“蒙多”,想去哪就去哪。不让随便进的,跟哪都能要几张招待券。</p>

    但他今天才知道,还有这种可以随意消费,事后买单的法。</p>

    没办法,乔雨也好许桂芸也罢,都对他动不动就下馆子,或者去大饭店打包的举动意见很大。</p>

    一方面是节俭惯了,即便知道曲某人很有钱,但还是觉得铺张浪费。再一个,是觉得太张扬,被人看到影响不好。</p>

    搞点这种事后买单的招待票就好办了,就是上面发的,而且有限期,规定时间内不用就作废了。</p>

    相信会过日子的大媳妇和老丈母娘,一定不会浪费的</p>

    于办事员不愧是外事办的办事员,脑子反应贼快。稍稍郁闷了一瞬,意识到某人把票扣下,单位也一样能赚到外汇,兴许还能赚到更多呢。</p>

    不良情绪转瞬间一扫而空,眼睛发亮的问:“回头我给您多要几张?”</p>

    “以后每个月都给我来几张。加上限期,到月底就作废的那种。”曲卓声交代。</p>

    “明白,我回去就跟领导汇报,肯定没问题。”于办事员贼痛快。他有预感,今儿这事儿回去肯定能受表扬。</p>

    曲卓喜欢这种头脑灵的人,稍稍打量了下于办事员:“明儿和我一起去荣宝斋。给你创造个会,跟姓徐的熟络一下。我一天忙的要死,没空总答对他。”</p>

    “听您安排。”于办事员稍一愣,脸上的喜色越发明显。</p>

    陪徐嘉强去荣宝斋这活儿虽然挺突然,还有点添乱,但曲卓并不排斥。</p>

    相反,还觉得事儿来的正是时候。</p>

    随着北新仓那边的“旧家具”被吕杰带人上午一车下午一车,傍晚再来一车,耗子搬家似的转移进五号院。藏在火墙和火炕里的东西,也到了要开盒的时候。</p>

    “开盒”不是问题,问题是后面如何妥善的保存。</p>

    曲卓之前准备向王世襄、赵教授,或者启功先生请教。但这段时间他有点忙碌,三位老先生也各有各的事儿,不是随时都能碰上,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时。</p>

    如果三位老先生懂书画的保存方法,那荣宝斋就属于专业的。</p>

    正好,借着陪徐嘉强的会,系统的做一番了解</p>

    转过天曲卓去单位晃了一头,见没啥重要的事儿,头九点半到了前门饭店。</p>

    姓于的办事员和徐嘉强,已经在大堂的沙发上等着了。看架势俩人聊的还行。</p>

    俩人之间的茶几上,摆着一带着提的硬皮箱子,里面应该就是要修复的古籍和古画了。</p>

    曲卓没瞎耽误工夫,打了个招呼喊俩出门,开着破车直奔荣宝斋。</p>

    荣宝斋已经接到了外事办布置的任务,一位岁数不,穿着灰色劳动布干部服,戴着蓝套袖子的领导热情接待。</p>

    进了领导办公室,稍作寒暄,徐嘉强放轻动作将皮箱放到桌上。</p>

    打开卡扣,露出里面长短大各不相同的包绸匣子和盒子。</p>

    心翼翼的将匣子和盒子从箱子取出来,在桌上摆成一溜。努力用国语解释:“这些古物一直存放在乡下老屋。家祖去世后疏于打理”</p>

    徐嘉强一边介绍情况,一边轻轻打开一个方形的盒子。又轻轻掀开盒子里衬的绸布,露出一本泛黄卷边,还有不少霉痕的古书。</p>

    书皮上有字,但受潮浸和干涸的霉斑影响,已经无法辨认了。</p>

    荣宝斋领导稍一打量,绕到办公桌另一侧从抽屉里拿套的功夫,曲卓安耐不住好奇心,欠儿登的伸舒展了下有些卷边缺损的书角。</p>

    “别碰!”</p>

    荣宝斋领导焦急大吼的功夫,曲卓不由得暗暗吃惊</p>

    黄帝内经灵柩,卷二。唐,启玄子好多零呀!</p>

    再使使劲儿,都快赶上北新仓正房里,那个不知道怎么搬出来的黄花梨拔步床值钱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