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都市言情 > 1976步步生莲 > 第962章 羡慕不来
    知道王之涣不?</p>

    不知道?</p>

    登鹳雀楼总有印象吧?</p>

    学肯定学过。</p>

    诗里面有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p>

    人话就是——站得高,看得远。</p>

    于芳和赵勋两口子,就属于“看得远”那伙的</p>

    虽然才八月,但之前还有争论甚至是争执的讨论,眼下已经相对明朗化了。</p>

    所以,赵勋准备动一动,转做经济型干部。</p>

    俩选择。</p>

    稳妥一些,偏向于做理论。摇旗呐喊,承上启下。搞些观察啦,总结啦,寻找和发现问题之类的工作。</p>

    属于“苦劳”居多。</p>

    好处是,进可攻退可守,必要时相对容易调头。</p>

    真正想出成绩,成为“明星”,就要做实干型了。</p>

    好处是,成功了收益大。坏处是调头比较难,出了问题还容易背锅。</p>

    关键是,虽然是在自己家里折腾,但对象是外面的人。</p>

    与外面的人对接,把人请进来对于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人来,都属于想烧香都找不到庙门在哪。</p>

    以赵勋的资本,不需要急功近利,稳妥发展保证不出错,面前就是一条笔直的大路。</p>

    犯不着冒风险</p>

    老太太对曲卓还是很关心的。</p>

    毕竟在很多人眼中,那子与她老人家渊源颇深。</p>

    比如,曲某人“狂浪不羁”“目中无人”“不注意团结同志”引发非议时。就有人找到老太太,让她管一管。</p>

    有人不满那子在外面瞎搞胡来,理应为国家创造价值的脑子,整天琢磨着怎么为私人牟利时,也是老太太开口:要将眼光放长远。虽然那子在外面为私人牟利,但于团圆是有益的。</p>

    而且,现在已经发挥了巨大的价值。取得了二十多,近三十年以来最大的突破。</p>

    因为这些,曲某人实际上已经多多少少的,算是被打上了老太太的标签。</p>

    甭管实际情况如何吧,老太太就算为了耳根子清净一些,也得多盯着一点。</p>

    所以,这次曲卓出门后,定期会有人把他在外面做的事,汇总后送到西花厅。</p>

    于芳作为贴身生活秘书,是能看到那些资料的。甚至有时候会读给老太太听心里啧啧称奇的同时,她猛然间意识到,原来别人求而不得的资源这不就在身边嘛。</p>

    于芳对曲卓的性格,还是比较了解的。</p>

    知道那子桀骜不驯,不识权威,毛病一堆。但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或者是缺点也行人情味很重。</p>

    他为啥跟梅老二好?</p>

    他为啥跟老太太亲近?</p>

    </p>

    他为什么照顾自家烂泥扶不上墙的儿子?</p>

    一桩桩一件件的都明,但凡对他好的人,或是给予过他帮助的人,都能得到他积极的回馈,甚至是不讲原则的回馈。</p>

    于芳自问,没少帮那臭子话,虽然是看在老太太的面子上。</p>

    有这么一个触可及的资源即便自家男人不用,也可以握在里。向下扫视一圈,瞅瞅有没有顺眼的。</p>

    刚好,那子在大社了一番极为刺耳,但忽略掉激进成分,又不无道理的话。</p>

    大社领导觉得有价值,整理后进行了汇报,引得三号特意开了场会讨论。</p>

    老太太是纪律口的嘛,也参加了会议。回来后还念叨了不少看法。</p>

    于芳顺势提议:等那子回来,得好好教训教训。幸亏大社那边的几位对后面的事是支持的,要是那些话落到另一帮的耳朵里,搞不好会再起波澜。</p>

    老太太摆摆:批评就算了。臭子在外面折腾了两个来月,东跑西颠的办了许多大事,可以算得上劳苦功高啦,批评不合适。请吃顿饭吧,顺带着点他两句。</p>

    于是,便有了今天这顿饭。</p>

    也是“赶巧”,正好赵勋有公事回京。</p>

    听老太太请曲同志吃饭,表示要借着老太太的酒,感谢一下那子对自家犬子的照顾</p>

    其实赵勋半下午就来了,陪老太太了会儿话,去三号那边汇报了近期发现和想到的新问题,并做了一些请示。</p>

    见时间差不多了,告退时顺嘴,老太太晚上请曲吃饭,他要过去好好感谢一下那位伙子</p>

    不出所料,饭局尾声,正谈到暂时不适合将工厂搬到内陆的原因时,三号笑呵呵的来老大姐这边讨碗面条吃。</p>

    这不,赵勋就有了工作场景之外,倾听三号教导,并展现自身才干的会。</p>

    没办法,谁让人家媳妇耳聪目灵心思巧,对几位老大人的脾气秉性了如指掌呢。</p>

    旁人羡慕不来的</p>

    “最大的问题,是电!”曲卓加重语气,随后解释:“集成电路相关的所有产业,全都是耗电大户。就咱们南边现有的几个电厂,完全无法满足需求。”</p>

    “你不了嘛,是所有产业。我们地大物博,可以分散开嘛。”赵勋面上不解,甚至显的水平偏低,实际上是故意勾搭曲卓多。</p>

    “地大物博是实情,但我们的基础设施跟不上呀。公路铁路不完善,油料也相对紧张,物流就成了大问题。</p>

    一方面供应保障容易出问题,一方面平添成本。而稳定的产能和成本控制,直接决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p>

    “嗯,看来还是要先集中一点呀。”赵勋点点头,余光留意了下三号的表情。</p>

    眼下的既定策略是,先圈出几片地方搞试点。三号定的调子。</p>

    “不是所有方面都不行嘛,暂时忽略掉基础建设和能源问题。还有什么,一并出来。”三号发话,掏出烟抽出一支,随后把烟盒扔给曲卓:“不要像挤牙膏一样。”</p>

    曲卓忽略掉三号不知真假的不满,里拿起烟盒沉吟,琢磨了足有两三分钟,才开口:“在哪些方面不行之前,先一个概念吧,或者设想也行。</p>

    然后再基于这个概念,讨论我们哪些方面有欠缺。”</p>

    “嗯。”三号点头,转头看了眼门口的秘书,意思是:“后面的安排,能取消的取消,不能取消往后推。”</p>

    秘书无声离开时,曲卓开口:“产业集群!这个想法现在可能比较新鲜。毕竟眼下的大企业、大财团,还处于贪大而求全的时代。</p>

    但是,具有垄断性的超级企业,对我们来是不利的。所以,我们需要的是能够带动产业簇群,或者叫竞争性集群共同发展的领头羊们!</p>

    而不是一家大而全,一念之间就决定几万几十万人饭碗,敢跟任何人拍桌子叫板的皇上皇”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