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得高看得远,整天操心大事的大人们,真忙到完全没精力关注自家崽子吗?</p>
可能吧。</p>
信了!</p>
反正从周天晚上开始,一直到九月的最后一个周,主要是京里,但不止是京里,不知道多少家的家长专门抽出时间“整理内务”。</p>
用最严厉的语气,警告自家平日里调皮了一些,心思单纯容易被坏朋友拐带,或是才十七八,二十几,三十来岁,年纪还不咋懂事的崽儿们,不要顶着家里的名头招灾惹祸,尤其是不要招惹某个脑袋铁脖子硬的货</p>
至于大家口中脑袋铁脖子硬的货,实打实的忙碌了一周,周六下午再次站在了北大大饭厅的临时讲台上。</p>
这次讲的是计算语言</p>
从四十年代的器语言和汇编语言,到五十年代的frtran、bl和最早的用于人工智能研究的lisp,再到algl、pl和语言。</p>
以及我们在语言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出的和++</p>
来的学生太多,什么专业的都有。有些听得获益匪浅,有的在努力理解,有些则两眼神光发散。</p>
等正课结束,进入问答环节时,所有人瞬间活泛了起来</p>
和上次东一嘴西一句不同,这次大家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浩瀚的星空上。</p>
主要是过去的一周,曲卓关于一到十级文明的法,在学校迅速传播,并引起了广泛且热烈的讨论。</p>
以至于图书馆里的天文类书籍和弗兰肯斯坦、海底两万里、时间器、94等有限的几本科幻,莫名变得抢起来。</p>
随着大家的提问,什么虫洞、光速、星际旅行、星云团、月背猜想、火星遗迹、土卫五、木卫六曲某人仗着脑子里零零碎碎的记忆好一顿忽悠,把三百多快四百号学生听的ne愣ne愣的。</p>
扯来扯去,有学生居然知道比尔凯辛4年出的那本“我们未曾登陆月球”的册子,并问曲卓怎么看。</p>
曲卓花了几秒钟的时间,捋顺了下脑子里零散的信息,随即道:“首先,老美和毛子,确实把宇航员送上了太空,这点毋庸置疑。</p>
其次两家的探测器,确实降落到了月球表面,这点应该也是真实的。</p>
但是,可能是我个人对太空环境,以及月表环境了解的浅薄,对于登月画面中很多细节存在不解。</p>
所以,我仅代表我个人,对阿美莉卡宇航员是否真实登陆月表,是持怀疑态度的。”</p>
比尔凯辛的那本册子,几乎没什么人知道。但老美阿波罗号登月,几乎所有学生就没有不知道的。</p>
曲卓的一番话出口后,立马引起了好大一阵骚动。</p>
在大家迫不及待的追问下,曲卓一一例举了诸如扬尘、光线、星空、气质、重力表现</p>
以及搭载的计算性能,不足以承担导航和控制任务?。当时的通信和视频录制技术,也无法支持在月球表面进行流畅的视频录制和传输</p>
一番有理有据的阐述后,引起了更加热烈的讨论。来去,问题最后集中到了一点——为什么?</p>
如果阿波罗载人登月真是一场骗局,老美图什么?</p>
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科技的强大吗?</p>
对于这个问题,曲卓给出的答案是:为了消耗毛子的国力。</p>
让毛子将庞大的资金和资源,砸到时下科技发展水平根本无法实现的项目上。从而在经济上拖垮毛子,继而战胜毛子。</p>
</p>
一番话出口,引发了更加激烈的讨论。有人依旧怀疑,有人老美干的好,有人老美满肚子坏水</p>
一直持续到几个打饭窗口内飘出饭菜香,闹闹腾腾的场面才暂且告一段落。</p>
好多学生意犹未尽,诚意满满的邀请曲大讲师晚饭后继续。</p>
不曾想某个毫无敬业精神的货嫌弃的摆摆:“加了一个礼拜班,要困死了都,谁跟你们闲磨牙呀。”</p>
“诶”</p>
失望的声音此起彼伏</p>
把大饭厅里闹哄哄的讨论声甩在身后,曲卓去燕南园接上媳妇、吕红梅和唐闻声出了北大。</p>
先把吕红梅送回单位,然后奔北池子大街。</p>
梅宣宁那个紧挨着筒子河的院外面依旧不起眼,里面已经收拾的焕然一新。</p>
除了梅宣宁两口子和俩孩子在家,曾老太太居然也在。</p>
老太太没搬过来,还一个人住在椿树胡同。今儿特意过来吃这顿饭,足可见唐闻声,或者唐闻声的老子有多大的面子了。</p>
当然,老太太肯定不会表现出来,饭桌上一视同仁,不止关心了唐大姐,也关心了乔雨,绝对没有半点亲疏薄厚之差。</p>
另外,因为上周天的事儿,把曲卓好一顿埋怨。</p>
曲卓肯定抱屈呀,把当时的场面讲的异常凶险三个人把他堵在门廊里,其中一个拎着三棱刺奔着他就来了。</p>
那可是三棱刺呀,要不是躲的快,这会儿都埋万安公墓里了。吓的头皮都炸了,没当场弄死俩货就够不错了</p>
老太太听当时场面凶险成那样,真真的吓的够呛。</p>
不埋怨曲卓胡来了,气的直骂那俩老兔崽子,顺带把俩货的爹妈也一顿数落。</p>
乔雨脸刷白。</p>
她都不知道上周天逛西单时,家里发生了那么吓人的事。</p>
唐闻声仿佛重新认识了曲某人一般,盯着他一个劲的看。</p>
发生了那么大的事,她们几个回来后居然半点都没看出来,这个人的心脏到底有多大呀?</p>
也太能装事了吧?</p>
晚饭吃完,老太太不顾梅宣宁两口子加俩孩子的挽留,坚持回了椿树胡同。</p>
是在那边睡习惯了,换个地睡不着。</p>
老太太走后,孩子被打发去写作业,女人们在屋里唠闲嗑,曲卓收到梅宣宁的信号,跟他去正房西面挨着筒子河的露台抽烟。</p>
抽烟不用躲那么远,主要是事。</p>
梅宣宁告诉曲卓,英国佬的参观团还没到呢,先送来了一份大礼。</p>
真正的大礼!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