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岛有电子产业,但没有高端电子产业。</p>
白了,就是些依靠外来设备和原料的基础元件加工作坊,和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组装作坊。</p>
能赚钱,但只能赚个辛苦钱。</p>
辛苦钱这种东西,大家大业的人上人,自然是看不上的。</p>
但人上人嘛,见识和视野肯定是有的。</p>
他们知道集成电路的上游产业和近些年兴起的计算,都是非常赚钱的。</p>
就像老美的ib、因特尔,日子的ne、日立、东芝。</p>
还知道南盲肠和弯省几年前也开始跟进,比如三星和鸿海。</p>
七十年代初港岛经济环境特别好时,还真有人动过心思。</p>
但稍一了解,就被天文数字的投入,庞大的支撑产业、复杂到天书一般的技术和投入后的不确定性给吓退了。</p>
同时,他们也有了一个很正确的认知——高端电子产业,必须有国家级的组织和投入才能推动。</p>
直到顺生的出现和gby的火爆,才又有人将视线投向电子产业这一块。</p>
最开始留意到顺生的,是烂仔和一些不成器的土财主。</p>
烂仔被新义安和权叔给压制了,不成器的土财主被顺生的排它性股权结构,和动辄就搬回弯省的威胁搞的没招。</p>
属于狗咬刺猬,没处下嘴。</p>
随着gby的愈发火爆,大批量向东亚和东南亚外售,大把的赚钱,终于有大人物正眼“看”顺生了。</p>
不过。稍微一了解发现顺生就是个组装作坊。跟收音、电风扇一样,核心部件全靠埠外进口。</p>
按照固有经验,这种工厂即便销售火爆,利润也非常有限。</p>
但随着顺生不断扩建厂房,引进新的先进设备,有人发现好像看走眼了。</p>
顺生似乎特别赚钱,利润远高于大家以为的组装作坊。</p>
稍微深入的探寻,顺生赚钱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竞争。</p>
不同于收音、电风扇,各国各地各价位的同类商品遍地都是,gby是没有任何竞争的新东西。</p>
独门生意,当然赚钱了。</p>
终于,有真正的能量人士眼红了。</p>
一番调查和谋划后,想用设备和原料没有按规报关这一点搞事。</p>
不过,不等发动呢,就被利亚姆动用“黑暗魔法”给压了下去。</p>
再然后,就有了二马的事。</p>
顺生,或者弯省曲家展露出的能量,和睚眦必报,赶尽杀绝的狠辣,让暗处那些蠢蠢欲动的,悄无声息的缩了回去。</p>
插顺生失败,康乐大厦的be公司,随着曲卓一起进入有心人的视线。</p>
稍一研究,发现be这家公司,几乎不在所有人的认知范围内这家公司什么都没有。</p>
没有工厂,不搞组装,不涉及金融、地产,也没有产品。</p>
只租个写字间,再养几个整天无所事事的文员,凭着里的专利就能赚钱。</p>
就很神奇。</p>
感觉神奇,是因为不了解。</p>
</p>
be公司虽然有办公场地,有员工,似乎也做业务。但作为一家离岸公司,在港岛这个自由港,所有业务和金融往来,几乎不需要任何申报和登记。</p>
法务也委托给了戴英的律师事务所,外人很难窥探公司内部是如何运作的。</p>
虽然无法深入了解,但可以观察。还可以动用一些特殊的调查段。</p>
比如,be与老美的苹果公司有合作,很可能还与日子财团有关联。</p>
而顺生真正的决策者,很可能是内陆出身的曲。</p>
老美日子内陆?</p>
越研究就越觉得神奇。</p>
更神奇的是,be、顺生和日子的三菱、夏普,进行了科技含量特别高的大笔合作。</p>
具体怎么合作不重要,重要的是,be和顺生这种在传统认知里,极为不起眼的公司,凭什么跟三菱和夏普那种大公司,甚至是国际化的集团公司合作?</p>
还是平等的合作。</p>
为了搞清楚缘由,有人花重金聘请了日子的商业情报构深挖。</p>
得到的答案就俩字——技术!</p>
be公司掌握着合作项目的核心技术,并将技术注册为专利。三菱和夏普想用be的技术,就必须与be合作。</p>
至于顺生,属于被be拉进内场,用来平衡股权结构的陪跑</p>
为什么港岛人上人们会下大力气研究be?</p>
当然不是闲的egg疼。</p>
上半年他们都得到了准确的消息,内陆与戴英有意在半导体、集成电路和计算领域展开合作。</p>
合作的落实地,正是港岛。</p>
也就是,像日子、南盲肠和弯省那样,港岛的电子产业,即将迎来国家级力量推动的大发展。</p>
还是老牌发达国家戴英和已经被全世界认可,在电子和微电子领域处于领先序列的内陆共同推动。</p>
这对港岛的资本来,无疑是一股可以确定的,有保障的,能够借势所用的东风!</p>
鉴于9临近,逐步将发展重心向埠外转移的那些要差一些。依旧将港岛当做基本盘的家族和公司,或多或少的都动起了心思,做好了掺一的准备。</p>
问题又回到了原点,他们不了解高端电子产业。</p>
有心,却雾里看花。</p>
be公司的运转,就是他们窥探这一全新领域的窗户。</p>
同时,大家观察到的,be公司的实际掌控者曲先生,是计算领域毫无争议的专家。</p>
有内陆背景,与不少戴英的高级科学人才交好。了解内陆与戴英的合作,甚至深度参与其中,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p>
6对他的重视和维护,就是铁证!</p>
于是,曲先生在港岛的人上人们眼中,就是一个现成的,懂行的,也是合适的合作伙伴。</p>
呃,好吧。</p>
“合作伙伴”只是个体面的法。</p>
在资本的认知里,曲同志是个有能力帮助他们了解和进入全新领域的,替他们赚钱的工具人。</p>
没错,工具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