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穿成荒年女县令,带家国走向繁荣 > 第103章 棉布的成本与盈利
    她接着道:“其实这作价还有些高,因咱们柳阳府鲜少有人种植棉花,所以这二十文的作价,起码有十五文都是运回途中产生的费用。”</p>

    余正青赞同地点点头,这棉花的价格他最近也去了解过一番,也正如沈筝所的这般,棉花不贵,贵的是运输过来的费用。</p>

    但让府里或是县里的居民来种植棉花也不划算,比不上种粮食,更何况如今他们还有了高产水稻,谁愿意再去种棉花与其他粮食啊?</p>

    所以,这采买棉花一事,他们得谈!</p>

    不管是棉花产地的成本价格,还是将棉花运回柳阳府的费用,都还有商议空间。</p>

    他们这做的又不是一锤子买卖,买一次就不买了,往后发展下去,整个对棉花的需求只会更大。</p>

    并且沈筝脑海中还有一个想法。</p>

    那就是待他们能稳定收购棉花之时,还可以着制作冬天的棉衣与棉被。</p>

    现今百姓过冬,有些人家有祖上传下来的动物皮毛,家中几人出门时换着穿还能捱一捱。</p>

    但家中没银钱,又没皮毛衣服的,只得将前几季的衣服里三层外三层地套上保暖。</p>

    棉花能保暖,他们当然知道了,但奈何没路子买不到啊!</p>

    能运回来的棉花,那都是高价棉花,沈筝能拿到二十文一斤的棉花,一是靠着胡利开的路子,二是靠着她县令的名号。</p>

    谁敢赚她太多银钱?</p>

    但若是百姓去买,那便是另外的价钱了,如此算下来自是不划算,还不如里三层外三层的裹上呢!</p>

    此时余正青脑子里也有个想法。</p>

    他作为知府,上所拥有的权利自是比沈筝大上许多,在采买棉花一事上也更有优势。</p>

    所以这采买棉花一事,若是交给府衙来办,是最为省钱省心的。</p>

    但毕竟这纺织是在同安县造好的,无论如何也要与沈筝商议才是。</p>

    他开口道:“其实这棉花,就算你买成一斤二十文,织成布后也有得赚,是吧。”</p>

    虽当时沈筝在信上告诉他,这棉布只为惠民,但同安县费劲将纺织造出来,后面织布造衣也要本钱,自是不可能一分不赚。</p>

    沈筝闻言沉思片刻,其实这账,她早在心中算过了。</p>

    她看着纺织上正一点点织成的棉花,答道:“大人也知,如今市面上的细麻布,作价两百文左右一匹,而咱们如今织出来的棉花,不论是舒适度还是耐性都要高于细麻布。”</p>

    余正青点头,不然他大周的匠人,也不会对能织出棉布的纺织那般执着。</p>

    沈筝接着道:“但下官之前便与大人过,下官寻乔老将纺织造出来的本意,是惠民,所以这棉布定价,自是要低于细麻布许多的,不然下官惠哪门子民呢?”</p>

    “那你的意思是,一匹棉布作价几何?”</p>

    余正青想过,这棉布作价应该不会太高,但没想到沈筝竟能直接承诺,棉布作价会低于细麻布许多。</p>

    沈筝摇头,“现在还不知,待乔老将这匹布织出来,下官再与大人商议吧。”</p>

    这时余正青才反应过来,自己太心急了,这第一匹棉布都还未织造出来,谁能知道一斤棉花能织出多少棉布呢?</p>

    他不再话,而是认真看着乔老师徒二人织布。</p>

    在场的四人皆把思绪放在了纺织上,在纺织一声声吟唱中,棉布逐渐成型。</p>

    一下,两下,三下,竹片上拉好的经线用完了。</p>

    </p>

    乔老拉完最后几次架后停了下来。</p>

    他看着纺织上那匹织好的棉布,强压住心中的喜悦,转头对沈筝二人点了点头。</p>

    第一匹棉布!在他老乔中仅一次便织造而成!</p>

    沈筝与余正青对视一眼,呼吸都急促了起来,二人眼中都是止不住的喜色。</p>

    余正青感觉像做梦一样,这就成了</p>

    这让他产生了一种织棉布也不难的错觉,可若真不难,他大周工匠怎会多年毫无进展。</p>

    他率先走了上前,将背伸了过去,轻轻地在棉布上摩擦了一下,感受到棉布触感的余正青愣在原地,喃喃道:“竟是与棉花一样,这般柔软。”</p>

    沈筝看着他的反应,也走上前去伸出背来试。</p>

    她碰到后眉间轻皱起。</p>

    若她是土生土长的大周人,并未见过真正的棉布的话,定会与余正青一样,被这棉布柔软的触感折服。</p>

    毕竟这柔软的亲肤之感已经比麻布好上太多。</p>

    可奈何她并非土生土长的大周人士,且她早在很久以前便见识过了真正的棉布。</p>

    真正好的棉布比起一般的绸缎来,也是不遑多让的,那触感,能与婴儿的肌肤一般柔软。</p>

    但她也知道,如今他们刚起步,这棉线较粗,且并未浆洗过,触感有些生硬也是正常之事,若有不好,逐步改进便是。</p>

    众人费心费力才造出这第一匹棉布,她也不能太过苛刻才是。</p>

    沈筝想罢脸上挂起了笑,对余正青道:“大人,方才乔老也过,这织布的棉线并未浆洗,若是能浆洗晾晒一番再用来织布,亲肤之感将会更甚才是。”</p>

    乔老也赞同地道:“女娃娃的是,若是咱们前面的工序做得再精细一些,这织出的棉布能更好!”</p>

    他完便站起身来,与程愈一起将织好的棉布取了下来。</p>

    之前造纺织时,他便将这织调试好了,用这织织出来的一匹棉布,与市面上的麻布尺寸等同。</p>

    他将这匹棉布递给了沈筝,开口道:“一匹棉布,用料约棉花两斤。”</p>

    沈筝将中的棉布递给了余正青,对他道:“两斤棉花,那如今咱们织出一匹棉布来,光用料的本钱,便是四十文钱。”</p>

    余正青仿似没听见她的话,整个人都沉浸在他中棉布的触感上。</p>

    反而乔老一听沈筝的话,赶紧伸出来捂住了耳朵。</p>

    这是他能听的吗!</p>

    沈筝瞧见他的反应哭笑不得,伸将他的拉了下来,“往后造纺织还得靠您呢,这些话,您老都听得!”</p>

    乔老听了这话,心中美得不行,笑得满脸都是褶子。</p>

    在同安县的这一个多月,他早就把这儿当成了第二个家。</p>

    他不禁在想,既然往后还要造纺织的话,那他干脆不走了?</p>

    总之他在柳阳府除了一个屋子,也别无他物,还不如就留在这同安县呢。</p>

    也不知道女娃娃愿不愿意。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