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穿成荒年女县令,带家国走向繁荣 > 第213章 有些苦痛,回头看不过如此
    余正青见她沉默,知道自己方才话重了,好心补了一句:</p>

    “不过还好,罗止敬与他妻子,在他入京赴考之时就已相识,二人两情相悦。他妻子很幸运,自己看中的男子,刚好能做她父亲中的刀,不过她的庶姊庶妹们就没有如此好运了。”</p>

    沈筝的心似是被一双大紧紧攥住,那位夫人是幸运,但有些婚姻,却是时代下的悲哀。</p>

    她又想到罗止敬丈人“买马”的做法,喃喃道:“朝堂盘根错节。”</p>

    余正青抿唇,这是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事儿。</p>

    沈筝又问:“那您那位友人,如今如何了?”</p>

    她不会犯蠢到去问余正青,为何不替友人出头,为何不当场检举揭发罗止敬丈人。</p>

    就算他是永宁伯之子,可科举中的蝇营狗苟,岂止罗止敬这一例,牵一发而动全身。</p>

    那位侍郎敢干,敢让余正青查到真相,就是有后招、有退路。</p>

    但他如今还只是个侍郎,其中必有永宁伯的笔。</p>

    不能一次性将你拉下马,但能让你这辈子都不能得到梦寐以求之物,让你日日夜夜想到,都犹如万蚁噬心。</p>

    这才是杀人诛心。</p>

    余正青到那位友人,又笑了起来,“他如今还不错,也在地方上熬了十几年,我与他时常通信,估计要不了几年,他定能回京。”</p>

    他没的是,那时的他没有能力对抗朝堂上的不公,但他做到了一件事儿——在几年漫长的等待中,不断替自己的友人自证,让旁人知道了他的不凡之处,让他有官可做。</p>

    至于他为什么不直接靠家中,给友人安排个位置?</p>

    因为方才他二人就过,一个萝卜一个坑,若他那般做,与罗止敬丈人有何区别?坏了初心。</p>

    且有聪明之人,已经从中看出了猫腻,叹道那人也是运气好,遇到了此生挚友,不然这辈子,就这么不明不白下去了。</p>

    “这位前辈很厉害。”沈筝,“靠自己,能在地方上出头的官员不多。”</p>

    余正青笑得更厉害了,“你是夸他,还是夸你自己?”</p>

    沈筝也笑了,有自知之明地道:“那位前辈是厉害,下官嘛运气好,且下官不也靠着大人的吗。”</p>

    “你啊你”余正青不赞同她的话,运气是一部分,若人品不端,心思狭隘之人,也做不到她这般。</p>

    就算做到了,他也会将之扼杀。</p>

    沈筝想着罗止敬,又起了八卦的心思。</p>

    “您罗大人在上京名声臭了,又是怎么一回事儿?”</p>

    “就知道你想问这个。”余正青眼中笑意愈发明显,“那时本官才多大,年轻气盛,借着我父亲的人脉,查清了其中缘由,自是气不过,但若本官去斗”</p>

    “自是斗不过。”他得了然,“位置抢都被抢了,若是本官有那能力,当然可以替那友人抢回来,但那时的本官刚醒事,空有一颗忿忿的心。”</p>

    沈筝看着余正青,这时的他得轻松,可那时呢?</p>

    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初入官场便见到了那独有的阴暗面,心中该是何等痛苦踌躇。</p>

    可人总是这样,艰难险阻,只要咬牙迈过,再回头看,也不过四个字。</p>

    不过如此。</p>

    是的,不过如此。</p>

    不是现在的他有面对的勇气与实力,而是日子要过下去,总要与自己和解。</p>

    有些事时刻惦记着,不过给自己徒增烦恼。</p>

    </p>

    沈筝问道:“所以您就搞臭了罗大人的名声?”</p>

    余正青点点头,“来也好笑,那人庶女虽多,但一个儿子都没有。”</p>

    沈筝惊讶:“庶子都没有?”</p>

    她倒是觉得没啥,但对罗止敬那位丈人来,怕是觉得自己造大孽了。</p>

    余正青被她的表情逗笑:“一个都没有,所以我传罗止敬吃绝户。”</p>

    吃绝户!这太狠了。</p>

    余正青又:“来可能有些盲目,因为后来我才知道,罗止敬在放榜前,根本不认识他丈人,是他丈人选中了他,主动替他铺的路,但我还是选择了针对罗止敬。”</p>

    沈筝倒不觉得他盲目,她轻声道:“他不知情,但他是受益方,他已经得到了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且您也了,那时的您,并无与罗大人丈人叫板的能力,您已经做得很好了。”</p>

    余正青看着沈筝,有些话,从她的口中出,总能让人心中舒坦。</p>

    他道:“是啊,不过从那时起,本官便暗下决心”</p>

    到这儿他停住了话头,又:“与罗止敬接触了这些年以来,他这个人,大毛病没有,毕竟吃过苦,干起差事也算兢兢业业,勉强还行吧,毕竟进士是他自己考上的,只不过未进十二甲。”</p>

    其实能考上进士之人,都称得上是人中龙凤,而那时的罗止敬,也等于半只脚迈进了官场,他丈人又替他垫了一垫。</p>

    “那时的事儿,您他知道吗?”沈筝这样问,是因为她觉得罗止敬对余正青的态度很奇怪。</p>

    “他想去了解,就会知道。他不愿承认,知道了也会自欺欺人。”</p>

    沈筝闻言点头,这话在理,余正青当时在上京闹得动静应该不大,因为他只是针对一个进士,并未将其中内情揭露。</p>

    但罗止敬作为当事人,若是细探,定会明白余正青为何针对他。</p>

    就像余正青所,能中进士的,哪个不是天之骄子,全村,不,全县全府的希望,谁愿意承认自己的名次来得不明不白?</p>

    谁愿意承认自己技不如人,只能靠被姑娘家看上,靠丈人捞?</p>

    自始至终,明面上的受害者只有余正青那位友人罢了。</p>

    “您那位友人,真的很厉害,心中清明,遇不公也不气馁,如今还在地方上发光发热,若是往后有会,下官也想拜见拜见他。”沈筝又一次夸道。</p>

    余正青嘴刚撇下去,又听沈筝:“您也很厉害,讲义气,与您做友人,也很幸运。”</p>

    余正青双眼骤然亮起。</p>

    这马屁!</p>

    简直拍的准得不能再准!</p>

    “也就一般吧,他也谈不上多幸运。”余正青强压嘴角道。</p>

    </p>

    往后几日,沈筝与余正青又接待了几位府官。</p>

    有些风尘仆仆,从远方赶来,余正青,他们起码坐了好几日的马车,是有诚意的。</p>

    但有些府官不一样,他们地界近,这两日才来,是因为在等出头鸟——罗止敬的消息。</p>

    所有人到之后,都会先将她夸赞一番,什么女中豪杰、钟灵毓秀,什么百闻不如一见,还有圣上圣明,慧眼如炬。</p>

    沈筝觉得他们或是收到了什么消息。</p>

    不过令她意外的是,有些府官除却银钱,还带了不少地方特产,直言是送给她和同安县的。</p>

    粮食布匹,首饰摆件应有尽有。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