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初升,照得同安县衙亮堂堂的,也照亮了在场每个人的面庞。</p>
余正青没想到,同安县人的脚如此快当,称重筛种一气呵成,他不禁叹道,这种办事儿效率,若是放在官场</p>
里正们闻言一拍脑袋,光顾着给沈大人炫耀稻种了,竟是忘了亩产!</p>
不过他们也是有备而来的,因为他们几个,立志要做最省心的里正,要做沈大人的左膀右臂!</p>
周里正嘿嘿一笑,从怀中掏出一沓草纸。</p>
“大人,这是各村统计好的亩产,每个村有多少户人家种了高产水稻,每亩收成是多少斤,整个村子拢共有多少斤,都详细的记在上面了哩。”</p>
“哦?”余正青一挑眉,他的确没想到,里正们的准备竟是如此充分。</p>
他陡然间想到了柳阳府中的某些下属,简直跟田鸡似的,点一下跳一下,连同安县里正都比不上!</p>
余正青伸接过那一沓厚厚的草纸,大致翻阅了一番,问道:“这字,不是你们写的吧?”</p>
各里正立刻打直腰板:“回大人话,是村中学子帮忙誊抄记录的!学子们还会算数与筹数,各村的具体产量,也是他们帮忙计算的!”</p>
其中一人最为骄傲,早在昨日,他们几人就已经互相攀比了一番,其中最高亩产嘿嘿,出自他们村!</p>
“嗯。”余正青点头,“还算有点用,也不枉你们沈大人开设县学。”</p>
里正们笑眯了眼,他们知道,这位知府大人话不好听,但他的心与沈大人一样,希望他们好。</p>
余正青将草纸递给沈筝后,又:“走吧,先将稻种拉到粮仓去,可有带些稻谷来?”</p>
稻谷?</p>
“人只带了筛好的稻种来,村中板车不多,再带稻谷就装不下来了。”里正们挠头,不知道他意欲何为。</p>
余正青点头,当着众人的面将赵休唤了过来,“你驾本官的马车,去各村一趟,每个村子随抽取两袋未筛种的稻谷,要快。”</p>
赵休闻言一愣,他懂余正青的意思,但他堂堂知府的马车,用来装稻谷麻袋?</p>
怕是往后好长一段时日,坐里面的人都浑身奇痒难耐。</p>
饶是赵休想到,都忍不住搓了搓臂,暗叹这位知府大人是个狠人。</p>
沈筝本也有这意思,不过话先被余正青了,她只能对里正们道:</p>
“我与余大人肯定相信你们筛的稻种,但前面我也过,咱们同安县办事儿,要做到有据可循,也不怕被人寻到错处才是,筛种事大,是得运一些未筛种的稻谷回来对比。”</p>
对于她这种见过稻种的人来,稻种的优劣应当很好分辨,但县中除却沈大人和王家庄子上的人,其余人其实基本都没见过稻种。</p>
沈筝顿了顿,又道:“且咱们作为第一家种高产水稻的,出种率也要详细记载,一是免得往后有人钻空子。”</p>
“二嘛,则是”沈筝话头一转,在场众人的心思都被吸引了过去。</p>
她明媚一笑,高声道:“咱们的稻种,可是会被记录在史册,给后辈们看的,你们,要不要记录完整!”</p>
“嚯!”记录在史册!</p>
史册!</p>
那可是史册,流传于世的,用沈大人的话来,那就是高!大!上!</p>
在同安县百姓的认知中,史册,那是皇帝才能被记上去的嘞!他们这群泥腿子,能与皇帝写在一起?那不是反了天了!</p>
</p>
他们这样想,也这样问了。</p>
余正青闻言,神色复杂,“你们多大的脸呐?”</p>
众里正与县民们面色一僵,沈大人骗他们?</p>
不可能啊!沈大人怎么可能骗他们。</p>
县民们委委屈屈,可怜巴巴,余正青见状也不重话了,只是道:</p>
“人家圣上是有专门的史官记录的,不论是衣食起居还是国之决策,都事无巨细记录在册,与你们能一样吗,肯定不在一个册子上啊。”</p>
他似想到了什么,皱眉问道:“你们该不会以为史册就只是一个册子,啥都写一块儿吧?上一页写你们,下一页写圣上做了啥决策?”</p>
那咋可能!</p>
众人听到这儿,才发觉自己犯了蠢。</p>
沈筝噗嗤一笑,安慰道:“虽然不能与圣上写在一个册子上,但咱们同安县的功绩是实打实的摆在那儿的,史册也分很多内容的,一定会有咱们大家伙一席之地。”</p>
这不是吹牛,像这种民生大事,是一定会被记载的,若是记得细致,余正青、沈筝还有同安县中的代表性人物等,都会被记录上去。</p>
众人恍然大悟。</p>
且沈筝有个大胆的猜测,并未出口。</p>
那就是余正青是递了信入京的,圣上看了信上内容,不可能全无动作,史官在记录圣上言行起居与决策,还真有可能将同安县记进去。</p>
不过没有众人名字,也不会太细致罢了。</p>
毕竟对那位贴身史官来,圣上才是主角。</p>
但闹了这一出过后,众人那是一个热血沸腾斗志昂扬,都想让赵休随自己回家拿稻谷。</p>
自家的稻谷被拿去做记录,不定册子上就会记下他们的名字哩——大周国柳阳府同安县县民,刘铁柱家,稻谷</p>
啊啊啊!光是想想都美得冒泡!</p>
“不行,不拿你们的,捕头赵休去各个村子里,随抽两户人家的稻谷,带些过来。”</p>
余正青一声令下,打破了众人的幻想。</p>
赵休领命,将余正青的座驾牵了出来,一扬鞭便逐渐消失在众人视线中。</p>
县衙门口众人双合十,心中默默祈祷:选我,选我,一定要选到我啊!</p>
沈筝见他们期待的模样,心中轻笑,对各里正道:“走吧,先将稻种拉过去,到了我先算一下平均亩产。”</p>
</p>
同安县粮仓。</p>
粮仓就设立在县衙背后,与县衙仅一墙之隔。</p>
几间略显老旧的仓房形成一个院,院中间则是一个天井。</p>
仓房前后出檐,墙体为青砖所砌,而仓房的台阶,整整垫高了一米左右,墙根留有气眼。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