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穿成荒年女县令,带家国走向繁荣 > 第463章 县衙修葺完工,造景
    二人将一切防治疫病事宜谈妥后,余九思问了李时源最后一个问题。</p>

    “李大夫,这次的疫病,你可有办法寻到源头?”</p>

    有股担忧总在他心中萦绕,他从方才开始便在反复思考一个问题——若换成他想陷害现在的自己,需从哪方面入,才能够给自己致命一击?</p>

    自是疫病源头。</p>

    若源头是因他余九思指挥不当而产生的,那此次疫病的责任,便全落在了他一人身上。</p>

    如今李时源来了,疫病或能得到有效防治,可若他没来呢?</p>

    结果显而易见,不是吗?</p>

    ——随着时间的推移,疫病肆虐,患病人数逐日增多,重症病患逐渐死亡,或许会从一天一具尸体,变成一天十具,甚至一百具,直至堆都堆不下。</p>

    尸山。</p>

    光是想想,便令人通体生寒。</p>

    村民本就在洪涝中死里逃生,好不容易捡回一条命来,若再村民因疫而亡</p>

    吉木村和他的下场都只有一个。</p>

    余九思霎时感到一阵心悸,“本将不能坐以待毙,如此太过被动。咱们要想办法反击才是。”</p>

    李时源自出发之时,便已做好被卷入这场斗争的准备。</p>

    他此次前来不仅是为自己、为同安医馆,也是为了沈大人与永宁伯府。</p>

    “郎将,自古大疫病千百起,其中有源头记载的不过堪堪几十例。此事老夫尽力探查,但老夫不敢给你保证一定能寻得出疫病源头。”</p>

    这一要求有些强人所难,余九思自己也知道,但他还是好奇问道:</p>

    “此事本将也会尽力协助你,若咱们能找出第一个患病之人,是否就能离真相更近一步?”</p>

    在余九思看来,只要能将第一个患病之人找出来,再探查他患病前段时日的行踪,不定就能寻到蛛丝马迹。</p>

    可李时源却并未全然赞同他这一法。</p>

    “郎将有所不知,人的体质不同,患病后的体征也会有所不同。有些人在染病后几个时辰便会感觉身体不适,可有些人或许需要十天半个月,才会有所感觉,甚至”</p>

    “甚至如何?”余九思问道。</p>

    李时源面色沉重,“甚至有一类人,染病后并无明显身体不适,就连探脉都不能将其探出,若是这种情况”</p>

    他会如此,也不是没有依据的,而是药王集中的疫病医案便对此类事件有所记载。</p>

    ——疫病肆虐之时,将几十名无病症之人分隔开来,再将其分为若干队,再交替换队、缩队人数,便能发现一个很恐怖的结论。</p>

    </p>

    ——这几十名无病症之人,有一位无症状的病患藏于其中,甚至于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早就沾染上了疫病。直到其余人尽数染病,而他依然安然无恙之时,众人才发现其实这一结果早已有迹可循。</p>

    ——此人分到哪个队,那个队的人便会依次染病,将此人称呼为行走的活疫也不为过。</p>

    余九思俨然不知道还有这类人的存在,垂眸道:“但愿不是此等情况。无论如何,尽人事,总比坐以待毙来得舒畅。”</p>

    李时源闻言也露出一抹笑,“倒也是老夫悲观,那便依郎将所言,老夫先将村中疫病控制下来,咱们再作其余打算。”</p>

    病棚被黄昏所笼罩,不再似之前那般死气沉沉。</p>

    暮时,不能只代表生褪去。</p>

    </p>

    同安县。</p>

    县衙后院修葺完工,只待将之前搬去县学的物件搬回来,再对各个房中稍加装饰,沈筝众人便可入住。</p>

    伍全领着沈筝往后院而去,一路都在给她讲着各处变化,后院各处布局都是一开始便由县衙等人商量定好的,所以梁复只挑着一些改动、却别出心裁之处着重介绍。</p>

    “沈大人且看,这方原是一面寡墙,好似有些过于素了,所以人征求了梁大人意见后,将此处开了一面窗景。由外望去,恰好能看到其中翠竹,特别是日落之时黄昏照耀之下,更是别有一番韵味在其中。沈大人您觉得如何?”</p>

    伍全这句话听起来饱含自信,但他的指颤抖,喉间不断吞咽,俨然紧张极了。</p>

    沈筝循着他指方向看去,经此一改,那面平平无奇的墙面,果真变得意境了不少,夕阳穿过窗柩,仿佛洒在了另一个平行世界,美得有些不真实。</p>

    她走至墙边,缓缓抬,将指穿过墙面。</p>

    “好看极了。”她从不吝啬夸赞,“没想到你竟还会造景这一技艺,往日倒是埋没了。”</p>

    伍全没想到真能得到她的夸赞,开心得声音都大了些许。</p>

    “大人喜欢就好!不瞒大人,人原是从工做起的,刚接触这行时,可以是两眼一抹黑,连什么是景都不知。还是有人才告诉人,富贵人家建屋子,讲究的就是‘景致’二字。”</p>

    他一边着,一边将沈筝引至另一处造景之处。</p>

    “那时的人压根不知道景色该如何相配,毕竟没见过世面,打眼一看,觉得啥啥都好看。后面呀,还是人有幸随着之前的工头,去富贵人家做工,才得以窥得一二。那时人才知道,什么才叫景致。”</p>

    沈筝静静听他着,适时道:“本官觉得这二处的景致便极为不错。伍全,你接触造景多久了?你或许有这方面的天赋。”</p>

    伍全听她如此,心怦怦乱跳,既开心又慌乱。</p>

    “人接触造景有四五年了,约莫每年能看到两处景致,那之后人便会回家寻迟卿,让他帮人画下来,而后人再自己拿出来瞎琢磨。”</p>

    “这一来二去的,人便越发喜欢造景,平日就自己用炭条画画,奈何一直没有会尝试。人这次有幸替县衙翻新,又得了您与梁大人的首肯,所以才敢斗胆一试”</p>

    伍全一边着,一边带她往内里走去。</p>

    沈筝细细分辨着后院每一处变化,心中升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满足感。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