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复不知何时从人群中挤了出来,他上前给余时章行礼后,三两步便蹲在了三合土边,哪儿有半点年迈之相。</p>
在众人目光注视下,他缓缓伸,摸向方才被砸出来那坑。</p>
“果然如此”他有些激动,又有些猜对了的得意,“正如老夫猜测一般,这三合土,一旦成型,外力便很难令他分解。”</p>
这几日他除了夜间歇息,几乎都在下河村待着。</p>
布坊修建材料跟流水儿一样的往这边运,土窑刚开始煅烧石灰石,漕运司之人也在码头那方整地,若没个人来看着,他实在不放心。</p>
故而三合土算是在他眼皮子地下成型的,每过一日,他心中的猜测就确定一分——真如沈大人先前所言,三合土一旦成型,将是如今这世间最适合铺路铺地的土。</p>
他一摸着三合土便不愿再撒,嘴里喃喃道:“这地,我工部异一定得铺上啊”</p>
“你给本伯起来。”余时章不知何时站到他身侧,一把将他薅了起来,“布坊和同安县都还没铺上三合土,你工部凭啥一定得铺上?”</p>
梁复被他问得一噎,好一会儿才道:“下官只是想着工部也得铺上,但下官并无抢沈大人功绩之意。”</p>
余时章这人多心眼呐,当即便道:“总之你得沈筝这边铺好了再传信回去。这三合土地不似稻种棉布,你如今知晓了配方,工部便可自行制成,到时工部上上下下,有头有脸的加起来几十张嘴,沈筝如何得过你们?”</p>
梁复当即老脸一红,无从辩驳,只能抿唇道:“下官听伯爷的。”</p>
怪,其实也怪不上余时章心眼儿,工部某些官员作风有问题,那也是远近闻名的。</p>
那些个人仗着自个儿是官身,头上顶了个官帽,将他人的心血占为己有之事,也并不少见。</p>
经此一出,周遭安静了不少,村民脸上齐齐写着“看戏”两个大字,沈筝见梁复瘪嘴站在一旁,上前将话头挑开了去。</p>
“梁大人,依您所见,这三合土为何会在两种不同力道作用之下,依旧保持着原样?”</p>
梁复那点子委屈顿时烟消云散,思索片刻道:“本官拙见,以为这三合土也并非多大力道都能承受,只是方才不论是伯爷还是巴县令,都没能使出能令这三合土分崩离析之力。”</p>
他这句话有点饶,沈筝用了俩字做总结——上限。</p>
三合土所能承受之力的的确确是有上限的,莫三合土,就连水泥都有。</p>
但靠人力,几乎不可能。</p>
沈筝点头道:“梁大人得没错。”</p>
她转头看向村民与巴乐湛几人,笑道:“三合土并非无坚不摧,它比泥土坚硬,也比石头更加有韧性,是中和二者优点的存在,就拿这受力来,普通牛车马车,是难以使它形状发生变化的。”</p>
往日听是一回事,今日亲眼见到又是另一回事。</p>
村民们心痒不已,你推我我推你,最终选了个“代表”出列问道:“那大人咱们什么时候可以铺上三合土地哩?又需要多少银钱哩?”</p>
他也是第一次与沈筝话,实在是有些不好意思,一边急得抓耳挠腮,一边补充道:“大人您放心,我们绝对不占县里便宜!村里的地,都自己出银子铺!”</p>
话语简单而朴实,或许这就是沈筝喜欢和他们待在一起的原因。</p>
什么,是什么,没有弯弯绕绕,没有不清道不明的心思与试探。</p>
她浅浅一笑,对他们道:“石山正在开采当中,土窑也在煅烧石灰石,待县里正街铺好后,剩下的石灰粉便用以给各村铺路!往日县中欠收,今年大家伙的日子也好不容易好上了些,故而”</p>
</p>
村民们好似猜到了她要什么,一个个头都摇得跟个拨浪鼓似的。</p>
“不要不要!大人,不用县里出钱,方才咱们就了,不论是村中还是各自家中的,我们都自个儿出银钱!”</p>
这大半年来,他们受了大人与县中数不清的恩惠,就铺个路罢了,凭何还要县里出银子?</p>
这狼心狗肺的事儿他们做不出来!</p>
沈筝无奈一笑,抬道:“你们让本官将话完。”</p>
“诶诶诶!大人您!”</p>
她弯下腰,将搁置一旁的水桶提起,桶里还有半桶水,估摸着是伍全之前打来洗的。</p>
“大人这是”</p>
在众人好奇的目光中,沈筝将水桶里的水倒在了三合土地面上。</p>
“有谁愿意上来踩一踩,感受一下?”沈筝问道。</p>
她这样问,摆明了是给村民们会,余时章几人虽然好奇,但也并未开口。</p>
“人可以吗?”之前被推出来的那个村民站了出来,偷偷在枯草上磨蹭着鞋底。</p>
雨后的泥地本就黏鞋,更莫河坝旁的泥,若是不时常蹭着,怕是没走几步就踩上了“高跷”。</p>
“当然可以。”沈筝朝他招招,“上来多走几步,蹭着鞋底走。”</p>
蹭着鞋底走?</p>
这是什么奇怪的要求。</p>
众人愈发好奇了。</p>
那位村民却不问为什么,只是在枯草上将鞋底蹭了个干干净净后,面色忐忑地走上了三合土地。</p>
他听沈筝的话,在三合土地上来来回回蹭了好几圈,鞋底与土地接触,沙沙作响。</p>
他越是多走几步,面色越为惊讶。</p>
“怎的了这是?”</p>
村民们好奇地看着他那双溅满泥点的鞋,奈何左看右看之下,其他的没看出来,只看出——</p>
“大嗓门儿这鞋真得补补了,大脚趾都要出来单独寻活路了。”</p>
“哈哈哈哈哈——”一阵哄笑。</p>
被唤作“大嗓门儿”的男子一听,下意识将脚趾缩了回去,瞪眼道:“你们懂什么?出来给县里帮忙穿那么好的鞋作甚。你们怕是不知道吧,我媳妇儿疼我!才给我做了双新冬鞋,里面塞满了稻草绒子,可暖和了!”</p>
此话一出,没人再嘲笑大嗓门了。</p>
大嗓门儿两口子感情好,村里谁人不知,前些日子他去镇上买了两匹可厚的厚布,是给媳妇儿娃娃做冬衣呢。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