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车队浩浩荡荡朝县衙驶去,马蹄声整齐,士兵甲胄在初升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p>
拉着头车的枣红色骏马最是威风,马首高昂,双耳如削竹般耸立,乌金辔头,黑铁马镫尽显霸气。</p>
头车车架上旗帜迎风飘扬,上头绣着金线的四个大字尤为夺目。</p>
百姓夹道围观,对着那旗帜窃窃私语:“那四个字写得是啥?这些官爷又是打哪儿来的?可是柳阳府?”</p>
“我觉得不像,那旗帜我总觉得在哪儿看过。”</p>
“你?可别显能了,那可是官旗,与你八杆子都打不着关系!”</p>
“我当真看过!哎哟,在哪儿看到来着”</p>
“皇恩浩荡。”</p>
“啥?”</p>
“那四个字,为皇恩浩荡。”</p>
“皇恩?!”</p>
“那这车队,是从上京来的啊!那这上面装的”</p>
百姓们嘴巴微张,脑中浮现出两个字来——赏赐。</p>
天子又赏他们大人来了!</p>
“我就那旗子啥时候看过!就是伯爷刚来咱们县那会儿,马车上就有个一模一样的旗!”</p>
“咱们大人又要受赏了!咱们大人做的那些事儿,皇帝陛下都看在眼里的!”</p>
似是一阵风自大街巷刮过,顷刻间,便将“皇恩浩荡”四个大字传遍县中。</p>
百姓争相相告,还有不少人远远缀在车队后头,想瞧一瞧这次天子又赏了些啥宝贝。</p>
待一架架马车规规矩矩停在县衙门口之时,缀在车队后头的人已数百计。</p>
沈筝早已领着县衙众人在门口等候,余南姝站在她身后,偷偷帮她理着衣裳。</p>
“还好您没去印坊,不然还得赶回来换官服”</p>
沈筝嘴角勾起一个细微弧度,偷偷拍了拍余南姝。</p>
“莫话,人下来了。”</p>
待领头将士下马后,沈筝偷偷打量了一眼。</p>
不是上次那位姓“以”的羽林军将士,而是个生面孔。</p>
对方行走间,身上甲胄发出冷硬交响,待他走近后恭敬行礼:“卑职羽林军左卫杨树遣,见过伯爷,见过沈大人。”</p>
若余时章今日不在,沈筝自是规规矩矩回礼,等候对方宣旨。</p>
可谁让余时章这么大个人就立在她身侧呢?这会儿自是不用她主动开口。</p>
百姓窃窃私语不绝于耳,袁悄悄上前示意众人安静。</p>
“以前没见过你。”余时章打量的目光比沈筝更加直白,片刻后才道:“宣旨吧。”</p>
“是。”杨树遣从身后副将中接过明黄圣旨,圣旨展开,他清嗓后高声道:“同安县县令沈筝,听旨——”</p>
沈筝下巴微收,脊背挺直,屈膝跪下。</p>
在场数百人跟草原上的劲草似的,狂风一过,纷纷弯了膝盖。</p>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同安县县令沈筝,自赴任以来功绩卓着,为朕排忧,为百姓解难,甚得朕心,实乃朝廷之栋梁。开春在即,稻种下地、棉布问世,皆乃沈卿之功。”</p>
“医道之术,本就在于仁心仁术,朕又闻,同安医馆医者虽身怀绝技,却不以利为先,所收医资低廉合理,贫寒之家亦能求治无忧,尽显医者之德,故朕甚感欣慰。”</p>
</p>
“然”</p>
圣旨还没完,沈筝偷偷挪了挪膝盖骨,换了个舒服的姿势跪。</p>
她之前便在想</p>
印坊本就暗中行事,暂时还见不得光,布坊利益又只入了天子私库,明面上也与朝廷不挂钩。</p>
故而此次天子当以何等名义赏赐自己,才能显得稍微名正言顺一点儿。</p>
这会儿她明白了。</p>
——医馆,是个很好的由头。</p>
但宣旨还在继续:“然,纵观大周上下百年,百姓求医之难,并未得到朝廷重视,朕心甚忧,此事亦为朕心头之痛。故,自同安医院成立后,朕亦下令太医院改制国医署,只为解百姓求医之苦。而沈卿功不可没”</p>
国医署?</p>
沈筝悄悄压下眼皮,掩住眸中震惊。</p>
国医署,不就是大周卫健委?!</p>
成立便为了监察各地医馆,顺带向地方上输送人才。</p>
这次陛下竟先她一步,提出了医馆监察部门改制,这可是实打实地为百姓着想,而并非为了所谓的“政绩”。</p>
“明君”两个字,沈筝已经烂了,但这次她还是想夸——有此君王在前,何愁大周不繁荣?</p>
余时章肩膀微震,伸出指偷偷扯了一把沈筝衣袖,二人一对上眼神,都从对方眼中读到了一个字——明!</p>
杨树遣将二人动作看在眼里,待二人结束动作后,才接着开口:“卿之功绩斐然,赏,朕亦思索良久。观太后寿辰在即,朕,特许沈卿赴京,为太后祝寿。钦此。”</p>
所谓一回生二回熟。</p>
待“此”字落下,沈筝径直起身,双接过圣旨,“臣沈筝接旨,叩谢吾皇,吾皇万岁。”</p>
余时章等人跟着起身,但跪在旁边的百姓就跟被下了定身咒似的,双撑地,呆呆看着地面。</p>
他们听到了啥?</p>
皇帝陛下邀请他们大人,给太后娘娘祝寿!</p>
他们大人,要去上京!见皇帝!见太后!</p>
那大人是不是能进传中的皇宫了?皇宫的地,是不是都是金砖铺的?皇宫的花,是不是当真一年四季都不会凋落?</p>
“都起来吧。”</p>
当沈筝声音传入他们耳中之时,他们才如梦初醒,互相搀扶着站了起来。</p>
沈筝和余时章对国医署着实好奇,一左一右围住杨树遣,沈筝率先开口:“杨将士,可否与本官细国医署?”</p>
杨树遣一愣,微微落后他们两步:“自是可以,但大人,这些乃陛下赏赐之物”</p>
沿着他指方向,沈筝才注意到马车板上整齐罗列的一众木箱。</p>
差点忘了!</p>
陛下替印坊搜罗来的书籍,还有皇后娘娘给她准备的衣饰,可都是大宝贝!</p>
“赵休。”沈筝将赵休唤了过来,“带将士们将东西卸到库房。”</p>
赵休领命,与袁一同带着一串马车入了县衙。</p>
今日是去不成印坊了。</p>
沈筝跟着众人进去,杨树遣率先将第一架马车上的木箱卸下,叮叮当当走过来,恭敬道:“沈大人,此箱内是皇后娘娘赏赐之物,您可要看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