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不耐烦地摆了摆道:</p>
“行了,咱不是听你拍马的。”</p>
“咱是问你,有没有什么办法,既能不让宗室俸禄拖垮大明,又供养的起宗亲的。”</p>
刘伯温摇了摇头。</p>
“陛下,您不觉得,这两者本就是相矛盾的吗?”</p>
“既要供养宗亲,朝廷便要出钱,俸禄更不能少了。”</p>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p>
朱元璋很显然不满意这个法。</p>
“照你的意思,这俸禄,也是非削不可了?”</p>
刘伯温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p>
“陛下如果执意要让宗亲都吃上一份皇粮,要让天下百姓举倾国之力供养皇家子弟,便可不用削藩。”</p>
朱元璋怒道:</p>
“天下百姓自己都吃不饱肚子呢,指望他们供养宗亲?”</p>
“他们能养得起一代,养得起两代,那十代呢?二十代呢?”</p>
这个老东西,当年刚投靠咱的时候就是这样,如今还是这样。</p>
总是把咱的心思猜的透透的。</p>
从来不让咱怎么做,只是把事实摆在咱眼前,好似未卜先知似的!</p>
刘伯温不急不缓地道:</p>
“既然陛下都明白其中道理,那臣也就不多了。”</p>
“臣记得当年陛下为宗室制定等级,从最高一级的亲王,到最低一级的奉国中尉,共击八个等级,如果全部供养,朝廷势必是承担不起的!”</p>
“所以臣的想法便是,朝廷只供养到镇国将军一级,至于后面的宗亲,那就儿孙自有儿孙福了。”</p>
听着刘伯温的话,朱元璋本就不好看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了!</p>
他知道刘伯温这个办法其实是可行的!</p>
光是前面的亲王,郡王,镇国将军,朝廷绝对是能供养的起的。</p>
但是那些再往后的儿孙怎么办?</p>
心背都是肉,那些都是咱的龙子龙孙,别没钱用,就是给的少了,朱元璋都要心疼!</p>
“好一个儿孙自有儿孙福!”</p>
“刘伯温,咱问你。”</p>
“这些宗亲,从就养在深宫中,别糊口的艺,就是让他们去种地,他们都种不明白!”</p>
“你不给他们俸禄,让他们怎么活?”</p>
面对发怒的朱元璋,刘伯温丝毫不惧,据理力争道:</p>
“寻常百姓人家的孩子,尚且能够靠双养活一家老,难道陛下的龙子龙孙,还不如寻常百姓家的孩子吗?”</p>
“你”</p>
刘伯温继续道:</p>
“陛下深知汉家江山来之不易,难道岂能因失大?”</p>
“一旦宗室俸禄超出朝廷承受范围,朝廷唯有加税,届时,又是另一个前元!”</p>
“朝廷若是不理会,陛下的龙子龙孙,依旧无人供养,天家之间,必生嫌隙!”</p>
听着刘伯温的话,朱元璋气得直磨牙!</p>
这个老东西,话向来直戳心窝子!</p>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p>
刘伯温的心思,朱元璋心知肚明,他不在意天下姓不姓朱,而是天下百姓能不能过的安稳。</p>
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璋对刘伯温这个态度的原因。</p>
可以在刘伯温心中,他的主子永远不是自己,而是天下百姓!</p>
所以供养宗室在刘伯温看来,其实就跟在养猪没什么两样。</p>
他这是在想着法儿的要害咱的龙子龙孙!</p>
没了俸禄,他们还能活吗?</p>
看着一言不发的朱元璋,刘伯温也不多什么。</p>
朱元璋的脾气,他太清楚了。</p>
自己这个办法,他是绝对不会用的。</p>
“臣的话完了,陛下,臣告退!”</p>
朱元璋不耐烦地挥了挥,“滚滚滚!”</p>
当刘伯温路过前殿遇见马皇后时,感受到马皇后关切的眼光,刘伯温无奈地摇了摇头。</p>
如今这位陛下,心中只有一个软肋。</p>
那就是亲情,削减宗室俸禄,那就是在朱元璋的心口上动刀子。</p>
没有万全的办法,他是不会答应的!</p>
马皇后见状不由得叹了口气。</p>
刘伯温的主意,她是知道的。</p>
她觉得这确实是比较稳妥一些的办法了。</p>
刘伯温走后,马皇后走到床边,一脸关切地问道:</p>
“重八,我觉得刘伯温这个办法确实算是好的,你为何不用呢?”</p>
朱元璋冷哼道:</p>
“好个屁!”</p>
“难道让咱的龙子龙孙,日后都去种田吗?”</p>
“那咱还当这个皇帝干啥?”</p>
闻言,马皇后不由得叹息一声。</p>
</p>
其实她也有些于心不忍。</p>
但是跟大明的存亡比起来,别你的龙子龙孙去自力更生,就是让他们去战场杀敌,马皇后也是会答应的!</p>
她轻柔的拉过朱元璋的道:</p>
“我去找刘伯温的时候,他对我,天下,不是一家一姓之天下,让你好好想想这话。”</p>
朱元璋冷哼道:“咱就知道,他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问他也是白问!”</p>
闻言,马皇后不由得叹息一声。</p>
朱元璋对刘伯温的偏见,早在当年还是义军的时候就有,如今当了皇帝,反而更严重了!</p>
君臣二人,可以是互相看不顺眼。</p>
</p>
</p>
东宫太子府。</p>
朱樉几兄弟一大早就赶了过来。</p>
中一个个都捧着一沓宣纸。</p>
这是昨日朱标让他们抄的书。</p>
朱标随意的看了看,倒是都抄的挺认真。</p>
“你们抄完之后,都有何感想?”</p>
朱棣不情不愿地念道:</p>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p>
朱标不耐烦地打断他道:“孤是问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p>
朱棣三人连忙回忆先生讲劝学篇时的话。</p>
“荀夫子是,学业一道,当坚持不懈,逆水行舟,不进则退!”</p>
“这番道理,其实也不仅仅只是用在治学上,治国,治政,同样适用!”</p>
朱标缓缓道:</p>
“治国治政同样适用,削俸一事,亦是此理!”</p>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p>
“朝廷需要支应给宗室的俸禄同样是越积越多,不削?等着大明的财政被宗室拖垮吗?”</p>
闻言,朱棣三人一阵错愕。</p>
原来如此,就大哥为何会突然就提出要削减宗室俸禄。</p>
自己每年领多少俸禄,朝廷每年有多少收入,其实朱棣等人都心知肚明。</p>
只是父皇非要给,他们自然不会傻乎乎的不要!</p>
谁会嫌钱多呢?</p>
虽然对于国库来是大额支出。</p>
但是他们都感觉,问题是不大的。</p>
毕竟他们这才几个人?难道朝廷就养不起了?</p>
只是他们忽略了自己后代也是要领朝廷俸禄的。</p>
经过朱标这么一提醒。</p>
兄弟三人登时便齐齐打了个冷战!</p>
按照朱标所,总有一天,大明的财政就会被他们这些宗亲拖垮。</p>
到时候,大明亡国,他们这些当祖宗的,都是后代儿孙眼里的罪人!</p>
念及此,朱棡心翼翼的试探道:</p>
“大哥,那父皇那边”</p>
朱标摆道:“父皇那边,你们不用管,他答不答应,是他的事。”</p>
“孤既然决定了,哪怕是父皇不做,日后,孤也是要做的。”</p>
反正圣旨已经发下去了,系统奖励也已经到账了。</p>
朱元璋答不答应,朱标倒还真不在意。</p>
正如他与朱元璋的那句话一样,你不削,日后我当了皇帝,自己来削!</p>
有了这系统,自己有的是时间等。</p>
前世朱标看过不少关于明朝的书,其中有穿越,也有史书。</p>
所有人都直白表达的一件事,就是拖垮大明财政的,就是宗亲俸禄。</p>
明末几十万的宗室,朝廷得有多少钱才能供养的起?</p>
削藩一事,不仅仅要在兵权上做文章。</p>
宗室俸禄,一样是重中之重!</p>
三位藩王相视一眼,都从朱标话中听出了他的决心。</p>
朱樉眼珠子滴溜溜一转。</p>
话锋一转直接拍起了朱标的马屁!</p>
“大哥圣明!”</p>
“大哥得对,这俸禄就得削!”</p>
看着变脸如此之快的朱樉,朱标三人登时就愣了一下。</p>
朱棣满脸黑线地问道:</p>
“二哥,你这”</p>
“之前大哥要削俸禄,反应最大的就是你!”</p>
怎么现在就跟个狗腿似的开始拍大哥马屁了?</p>
你这变脸也太快了!</p>
9,\"tt???vy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