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洪武大帝?本太子的傀儡而已! > 第172章 老头子别皮
    朱标也有自己的想法。</p>

    “首先,提出观点并不能代表什么。纵天下大势,以民生为重。而办法,若是儿臣提出,你就赞同,朝臣会如何想?”</p>

    “再者,心思深沉者很多,此次的做法虽没有问题,可人家就觉得你有问题。”</p>

    如此,又何必再出头呢?</p>

    朱元璋:“呵!原来你还在意这个?咱以为,你已经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了!”</p>

    朱标谦虚道:“不敢不敢。”</p>

    “你敢!”</p>

    朱标:“这话题,明日再议。”</p>

    回去的朱标,处理了一些政务,听闻朱雄英生病了,便停了下来。</p>

    过去看望后,就在那里守着了。</p>

    翌日早朝。</p>

    朱标不疾不徐的走在最后。</p>

    原本都快进入殿中的宋濂见到他,特意走回来,跟他行礼。</p>

    朱标:“宋大人。”</p>

    宋濂:“湖广填川一事,老臣有些许不明之处,想要向太子殿下请教。”</p>

    抬了下的朱标温润一笑。</p>

    “为何不是福建,浙东等地,又或者是奴儿干都司等地呢?”</p>

    “倒也不是必须得湖广一带,只是相比较福建浙东还有奴儿干都司等地,湖广的气候和四川相近一些。”</p>

    奴儿干都司属于最北方,乃是最冷之地,而四川呢,四季分明,冬日气温最低也不过零下几度。</p>

    福建呢,一年有半数是夏天,且空中湿度相对较大。</p>

    浙东的夏天超级热,冬天也很冷,综合来看,不如四川的柔和。</p>

    “另外,还有作物等。四川人凋敝,又常有洪涝地质灾害等,百姓过去是要生产生活的,只有切身的将这一切问题都考虑周全了,再下发湖广填川的惠民政策,如此才可能会有百姓愿意去。”</p>

    得了朱标解释,宋濂恍然大悟:“原是如此,是老臣狭隘了。”</p>

    “无妨。再者,填川需要的人非一个两个,还是需要百姓自愿。因此,也就湖广等地合适一些,其余地方若是愿意去,自然是欢迎的。”</p>

    宋濂:“那太子殿下可想好了惠民政策?”</p>

    朱标:“这个呵呵呵,那我就没想了。毕竟这也是国家大事,大家都来动动脑,效率一定更高。”</p>

    就在二人谈话的时候,刘伯温等人凑了过来,认真的听了。</p>

    朱标完了,就进去了。</p>

    其余大臣也跟着进来。</p>

    刚好他们都进来站定,朱元璋就来了。</p>

    今日,最主要的就是商讨湖广填川的具体细节。</p>

    其一,湖广填川对大明的稳定有一定作用。四川作为强大的后盾,标儿得对,不能没有,而且还得投入时间精力去发展。</p>

    其二,如何填川也是重中之重。</p>

    何人,做何事,若有意外,该如何应对。</p>

    朱元璋开了口:“众位爱卿,昨日太子所的湖广填川一事,可有异议?”</p>

    无人站出来。</p>

    朱元璋又道:“无人反对,咱就要实施计划了。首先,什么人去。”</p>

    今天朱标就是打算静静的看,不管他们什么。</p>

    率先站出来的,是刚刚在外面问朱标问题的宋濂。</p>

    “如此大事,自然需要领导者,微臣认为,朝中有威望的官员做主导,会相对好一点。”</p>

    此话一,有些官员赞同,有些官员则拒绝。</p>

    拒绝的觉得,朝中官员多为文臣,嘴皮子功夫确实不错,可湖广填川,那是得下地干活的。</p>

    要是领导者都不做出表率,那还叫什么发展四川呢?</p>

    朱元璋看了好几圈,见有些大臣有意见,便让人出自己的意见。</p>

    然,无人站出来。</p>

    </p>

    这下朱元璋怒了。</p>

    “咱你们这群庸臣!有意见那啊,瑟缩的不发表看法,就爱当墙头草,风往哪吹往哪儿倒?”</p>

    “咱警告你们,这是最后一次!”</p>

    这下,大臣们被吓到了。</p>

    总算有两个站了出来。</p>

    畏畏缩缩,生怕被惩罚的哆哆嗦嗦的完了自己的意见。</p>

    朱元璋听了以后,目光落在朱标的身上。</p>

    朱标就当没看到。</p>

    摇头晃脑,也不和朱元璋对视。</p>

    哟,这时候还敢忽略他?</p>

    行!</p>

    朱元璋:“标儿,你的意见如何?”</p>

    被点名的朱标嘿嘿的笑了笑,什么都没。</p>

    他就是不,你个糟老头子能把我怎样?</p>

    虽我确实是大明的二把,偶尔过分一点,大臣们也是能体谅的。</p>

    但,我为什么一定要跳呢?</p>

    不跳不跳,就不跳!</p>

    朱标得意的样子,可把朱元璋给气到了。</p>

    商讨的事,还没有定论,他不能贸然的停下。</p>

    朱元璋在听了双方的意见后,做了个折中的决定。</p>

    “朝臣与平民,都选一个出来吧。”</p>

    四川也是他的国土,国土之上有官员管理着各种内务,那是很正常的。</p>

    大臣们又是一阵互相看,没有话。</p>

    “那下一个问题。”</p>

    这时候,朱标站了出来:“无需下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没有解决。”</p>

    朱标环视一圈,提出几个关键的问题。</p>

    “第一,湖广填川需要大部分为湖广的居民,我想请问大家,你们之中有谁是湖广的?可能起带头作用?”</p>

    “这第二,过去后是需要农作,经商的,你们会吗?”</p>

    “这第三,路途艰险且遥远,你们当真有勇气走到最后?”</p>

    这三个问题,代表了三方面。</p>

    朝中湖广一带的官员还是有的,可是,威信度呢?</p>

    恐怕湖广当地的官员根本就不认可。</p>

    自然的,能带头的,绝非湖广人士。</p>

    这第二呢,就很容易理解了。</p>

    如今这大明,等级划分严格,官员绝对不会下地务农的。</p>

    过去以后,也就只能动一动嘴皮子,事儿对绝对干不好的。</p>

    再者,没有经历过农民的苦,又怎能体会到农民的心酸,自然的,也就提不出有效的办法来。</p>

    这最后一点,也就是最现实的一点。</p>

    太苦了。</p>

    朝中官员基本上是吃不了这个苦的。</p>

    果不其然,他提出了这几点后,大臣们都闭嘴了。</p>

    朱元璋:“你这个臭子,之前不是不愿意开口吗?怎么这会儿话这么多了?”</p>

    “今日,你的意见,咱不听!”</p>

    朱标回过头,略带埋怨的瞪了眼朱元璋:“老头子,别皮!”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