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京兆尹。</p>
渭水两岸的芦苇,褪去了青翠,染上了一层枯黄,在萧瑟的秋风中瑟瑟摇曳。</p>
浑浊的河水,裹挟着枯枝败叶,呜咽着向东流去</p>
长安城头的秦字大旗,在凛冽西风中猎猎作响,旗角撕裂的声响,如同垂死巨兽的喘息。</p>
京兆尹府内,青铜烛台上的火光忽明忽暗;司马防枯瘦的指颤抖着展开那道烫金诏书,绢帛上“雍王”二字在烛光下泛着诡异的血色。</p>
半个月前,曹操使者送来的这道敕封,本该是司马家百年难遇的荣耀,此刻却像块烧红的烙铁灼烧着他的掌心。</p>
“父亲,这是赵云派人送来的。”</p>
司马懿的声音从阴影处传来,青白的面容在烛光映照下如同戴了张玉雕面具。他中捧着个黑漆木匣,匣角渗出的暗红液体在地砖上洇开点点红梅。</p>
司马防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喉间涌上的腥甜让他想起二十年前在洛阳刑场看到的场景。</p>
那时,他还是个意气风发的青年,看着宦官们的头颅像熟透的果子般滚落。</p>
而现在,他分明闻到了同样的死亡气息。</p>
“打开吧。”</p>
司马防嘶哑的嗓音里带着垂死野兽般的喘息,每一个字都像是从肺腑深处挤出来的</p>
当木匣掀开的瞬间,司马懿的瞳孔骤然收缩。腌渍的盐粒间,那条惨白的人腿像截枯朽的树干横陈其中。</p>
大腿内侧那块暗红斑记刺得他眼前发黑,那是长兄司马朗出生时就有的胎记,当年接生的稳婆曾这是“朱砂痣”,主大贵之相。</p>
“朗儿啊~!”</p>
司马防的哀嚎撕破了夜的寂静,他枯枝般的指抚过那道胎记,盐粒簌簌落下如同泪滴</p>
司马防脑中不禁浮现光和初年,年幼的司马朗在庭院里背诵孝经的模样,那时春光正好,梨花落满少年的肩头。</p>
阴影中的司马懿攥紧了袖中的阴符经。竹简的棱角深深硌入掌心,这痛楚让他保持着可怕的清醒。</p>
“明日明日就派人去华阴”</p>
司马防的嘴唇哆嗦着,浑浊的泪水流过沟壑纵横的面颊,在下巴汇聚成珠,“向明国递降表”</p>
司马懿的喉结上下滚动,欲言又止案几上的烛火,突然爆了个灯花,将他修长的影子投在墙上,像柄出鞘的利剑。</p>
他不禁想起李儒曾过的话:这世上最毒的招术,不是屠龙术,而是攻心局。赵云这一,当真是诛心之极。</p>
“父亲三思。”</p>
司马懿突然扑通一声跪地,“如今曹操已纠集各地诸侯”</p>
“混账,你就如此冷血吗?”</p>
司马防突然暴起,案上茶盏被扫落在地,碎瓷片飞溅到司马懿脚边,有几片甚至划破了他的衣袍,“赵云捏着你七个兄弟的性命啊!”</p>
司马防的声音因愤怒而颤抖,“还有你的母亲!她最疼的就是你啊!”</p>
司马懿浑身一震,他闭上眼睛,记忆中母亲梳着堕马髻的身影渐渐清晰她总爱用带着并州口音的腔调唤他“二郎”,那双温暖的曾无数次抚过他幼时的额头。</p>
而现在,自己的母亲就捏在赵云里,这一次送来兄长的一条腿,下一次,会不会就是母亲的头颅?</p>
“你还有什么要?”</p>
司马防怒目微阖,胸口剧烈起伏着,像只受伤的老兽。</p>
“若没有,就退下!”</p>
“孩儿告退!”</p>
司马懿深吐一口气,他虽不愿投降,但他不能背上不顾生母死活,不顾兄弟死活的不孝不义之名。</p>
室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连烛火都停止了跳动。</p>
迈出房门的一瞬间,秋夜的寒风扑面而来,吹散了司马懿心中郁结。</p>
他忽然想起少时读过的韩非子——“夫龙之为虫也,可扰狎而骑也”。</p>
可见,即便是条龙,终究也要先低下高傲的头颅。</p>
</p>
五日后。</p>
华阴城头的“秦”字旗,在萧瑟秋风中缓缓降落旗杆摩擦发出的吱呀声,宛若垂死者的叹息。</p>
城下,司马父子身着素服,向大司马贾诩上交关中印绥,正式向明国投降。</p>
而公交车张宁,这个见风使舵的投者,自然不愿跟着失势的司马防。</p>
当夜,张宁带着下黑山贼将趁着月色西遁凉州,马蹄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p>
然而,张宁这样的角色,很难引起贾诩的注意。</p>
</p>
此刻,这位明国大司马正站在华阴城头,展目关中大地。</p>
随即,之前屯驻河东的两万白袍军,在贾诩一声令下,浩浩荡荡进驻关中</p>
</p>
数日后。</p>
关中,陈仓。</p>
贾诩接京兆尹长安后,马不停蹄赶来了陈仓这座军事重镇。</p>
秋日的阳光照在城墙上,将夯土染得金黄,但这份温暖却驱散不了空气中弥漫的肃杀之气。</p>
陈仓位于关中平原西端,坐落在渭水与秦岭之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p>
城墙上的每一块砖石都仿佛在诉着往昔的战事,比如汉初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奇谋,就曾在这里上演。</p>
另外正史上,曹操占据关中后,讨伐张鲁也是从此地出兵。</p>
而史上诸葛亮北伐一辈子,也未能攻克这座坚城。</p>
如今,镇守在此的秦军大将是宋宪,一个满脸风霜的老行伍。</p>
同时,之前在河东高平关外吃了大败仗的侯成,也在这里。</p>
自从二人得知吕布被赵云截杀于鲁阳的消息后,二人虽有点难以接受,但二人更关心自己的未来。</p>
数日前,二人甚至密谋起兵除掉司马父子,以此向赵云投诚。</p>
但后来听闻司马父子已准备投降,二人才按下了起兵的念头。</p>
这天清晨,宋宪、侯成二将早早就在陈仓西门外等候,因为二人已得到明国大司马贾诩将至的消息。</p>
不久后,远处官道上出现了一支白袍黑甲的大军。</p>
大军中,招展的旌旗,在朝阳下熠熠生辉,肃杀浩荡。</p>
当先一人,身着紫袍,面容沉静,正是明国大司马贾诩。</p>
贾诩这个大司马官职,属于在外临时职务,在关中有临专断之权,但回朝后就会卸任。</p>
此行跟在贾诩身边的大将是郝昭,在赵云称帝前,郝昭的官职是阳平都尉,驻守在黄河北岸魏郡一线。</p>
如今,赵云已经称帝,郝昭自然也升官了,受封从三品安西将军,凿乡侯,调任关中。</p>
“降将宋宪、侯成,恭迎天军!”</p>
待贾诩、郝昭领着一万白袍军来到陈仓城外,宋宪侯成二人领着一众部下趋身上前。</p>
见宋宪侯成皆已卸甲,贾诩颇为满意,虚相扶:</p>
“二位将军请起,我离开邯郸时,陛下就特别交待,二位将军乃陛下旧友!”</p>
一听此言,宋宪侯成二人顿觉投对了人,欣喜道:“每每想起当年,我等跟随陛下马踏弹汉山,痛饮广武,是何等畅快!”</p>
贾诩眼中闪过一丝不可察觉的讥讽,刚才他那句话,不过是客套话,没想到这两货还直接蹭上了,跟陛下攀旧情。</p>
随即,宋宪侯成二人将白袍军迎入城中,并一五一十向贾诩汇陈仓的情况。</p>
如今,宋宪中有两万兵马,不过分散在西面散关,北面番须口,以及南面褒斜道北口,所以陈仓城中只有五千兵卒。</p>
听后,贾诩点了点头,目光投向身旁一身明光铠,威风凛凛的大将郝昭。</p>
郝昭会意,取出锦盒里的圣旨递给贾诩。</p>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承天授,以启明运,云中宋宪、定襄侯成,骁勇果敢,卫边护民,忠勇可嘉,今特封宋宪,为从四品安众将军,特封侯成,为从四品安夷将军,另,陈仓众将士,皆有封赏!”</p>
“谢吾皇圣恩!”</p>
宋宪侯成二人虽不知道从四品是多大的官,但听有将军称号,连忙叩首谢恩。</p>
“二位将军,陛下交代,请二位将军收到圣旨后,启程邯郸,陛下另有重用!”</p>
贾诩将圣旨交给二人;陈仓这样的重地,自然不会继续交到两个降将上。</p>
所以,在贾诩来关中受降前就有了安排,以后郝昭坐镇陈仓,节制此地两万多降兵,以及来此的一万白袍军。</p>
就在交接仪式即将结束时,官署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和铠甲碰撞的声响。</p>
“报~”</p>
转眼间,一名风尘仆仆的赤衣黑甲军士疾步奔入,单膝跪地时膝盖重重砸在地上。他中捧着的战书,在空气中微微颤动。</p>
“启禀将军,陇西马腾派人送战书至番须口,大骂赵”</p>
报信甲士口快,差点就直呼赵云名讳,来了一个急刹改口,“马腾大骂大明陛下!”</p>
厅内顿时一片死寂,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p>
贾诩眯起眼睛,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印绥,暗道:马寿成也这么狂了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