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之中,鸦雀无声。</p>
唯独只剩下叶伯巨慷慨激昂的谏言。</p>
“历代帝王册封皇子,其本意是为了戍边!”</p>
“但臣却以为,祸乱并非来自于边外,恰恰是来自于诸王自身呐!”</p>
老朱闻言目光一凝,下意识地环顾左右,果真发现了群臣之中不少人都在窃窃私语。</p>
显然,他们也不同意这分封之策,只是没有叶伯巨的胆量罢了!</p>
“他们拥兵藩镇,割地称王,没有不乱的道理啊陛下!”</p>
“昔年贾谊规劝汉文帝,尽分诸国之地,空置之以待诸王子孙,如若文帝能够听从谊言,哪里还会爆发七国之祸呢?!”</p>
“还请陛下收回成命,三思而后行啊陛下!”</p>
叶伯巨到底是个名士,还是有几分水平的。</p>
他先是言简意赅地指出了分封诸王的隐患,紧接着又着重提及了西汉的七国之乱。</p>
当年贾谊劝谏文帝,直接废掉诸王,然后将他们聚集在一起养着,类似于满清贱奴豢养宗室的做法,这样势必就不会有后面爆发的七国之乱!</p>
正如眼前这般,叶伯巨就是想用贾谊规劝汉文帝的例子,劝老朱陛下听自己的谏言,千万不要分封诸王,否则大明王朝也不会爆发藩王之乱。</p>
可惜,老朱又岂是个从谏如流的帝王。</p>
只见皇帝陛下冷笑了一声,然后怒斥道:“你是,咱家这些个皇子,日后都会变成拥兵作乱的叛逆是吧?!”</p>
听到这话,叶伯巨怔住了,难以置信地看着老朱陛下。</p>
李祺则是神情复杂,不知道该怎么形容。</p>
你别</p>
你还真别</p>
要不是你老朱还活着,我都想直接去跪舔永乐皇帝陛下了!</p>
“你是,咱朱元璋的封王戍边之策,将会是祸国之源是吧?!”</p>
李祺啧啧称奇。</p>
嗯</p>
靖难之役打崩了华北平原。</p>
北疆不计其数的百姓子民流离失所,死于战乱!</p>
嗯怎么能不算呢?</p>
“叶伯巨!”</p>
老朱缓缓走到他身前,然后突然一脚将他踹翻在地。</p>
“你作为一个臣子,竟然敢在这中秋夜宴上面,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儿,当着整个大明天下的面儿,大放厥词不,而且还公然诬陷皇家父子的血脉真情,离间皇室天家的骨肉亲情”</p>
“你真是好大的胆子啊你!”</p>
眼见局势不对,刘伯温急忙再次出言。</p>
“皇上,叶伯巨烂醉如泥,满口胡言,请皇上不要轻易相信”</p>
“不!微臣没醉!”叶伯巨陡然高喝,“微臣现在清醒得很呐陛下!”</p>
“微臣博览群史,通晓古今兴亡,如果知而不言,如这些尸位素餐者一样,那才是最大的不忠啊陛下!”</p>
一边着,叶伯巨竟然还一边膝行上前,然后一把抱住了老朱的大腿。</p>
“陛下,微臣可是一片赤诚啊陛下,万不可分封诸王啊”</p>
话音未落,老朱陛下就再次一脚踹了过去,随后愤然离去。</p>
这一次,他真是被气坏了。</p>
皇帝陛下都走了,那这晚宴自然也就开不下去了。</p>
太子朱标和一众皇子面面相觑,然后快步跟上了老朱。</p>
满朝文武愣在了原地,随后尽皆不敢多言,识趣地各自离去。</p>
刘伯温看向叶伯巨,痛心疾首地呵斥道:“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此举与“讪君卖直”有何区别?”</p>
“你大可以在明日上奏反对即可,上奏谏言亦可,为何非要在今日闹得这般难堪呢?”</p>
</p>
叶伯巨神色坚定,摇头失笑。</p>
“若今日不开口,选择明哲保身,那么陛下今日就会册封诸王,届时还能如何?”</p>
“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忠君之事!”</p>
“我等身为士人,自不能眼睁睁地看着陛下定此取祸之策!”</p>
“叶伯巨,你”刘伯温还想些什么,可是已经晚了。</p>
锦衣卫指挥使毛骧抵达战场,目光冷冽地看向这叶伯巨。</p>
“奉陛下之命,叶伯巨挑拨皇家亲情,包藏祸心,立刻打入诏狱!”</p>
“锦衣卫何在?将案犯带走!”</p>
叶伯巨浑然不惧,一脸视死如归的模样。</p>
刘伯温见状暗自叹气,再次萌生了致仕的念头。</p>
他为大明做的已经够多了,可是现在的大明,好像已经不再需要他了。</p>
这一次,叶伯巨掀起了惊天大案,淮西党人定然不会眼睁睁的坐视,这把火终究还是会烧到他刘伯温身上。</p>
毕竟,叶伯巨可是刘伯温一举荐提携的。</p>
叶伯巨昂然挺胸地走出了大殿。</p>
路过李祺等人时,韩宜可这些御史言官全都用钦佩的眼神看向他。</p>
李祺注意到了这个细节,不免有些心神失守。</p>
你你叶伯巨图什么呢?</p>
你一个从七品的言官,给你算七品,月俸七石半,年俸九十石,折算下来还不到五十两银子。</p>
就这么点工钱,你玩什么命啊!</p>
你也不看看这满朝缙绅,刚刚谁敢开口反对的?</p>
怎么,就显得你叶伯巨忠君爱国,刚正敢言啊?</p>
原本李祺以为,这叶伯巨是个“讪君卖直”之辈,他做这些是为了求名。</p>
拥有一个好名声,对于文人士大夫而言,那是十分重要的,做起事情来都会无往不利,升官发财什么的那更是予取予求。</p>
可是方才叶伯巨被锦衣卫押着路过李祺时,李祺敏锐地观察到,此人眼神很是清澈纯粹。</p>
所以他并非什么为了求名,而是真正为了家国大义,为了他心中的理想与抱负。</p>
分封诸王,这是动乱之根,这是祸乱之源!</p>
满朝缙绅冷眼旁观不敢出言,那又如何?</p>
我叶伯巨食君之禄自当忠君之事,就算舍了性命,也要规谏天子!</p>
这就是叶伯巨!</p>
这就是大明王朝的士子啊!</p>
韩宜可怔怔地看向李祺。</p>
“文和,居升兄他真的错了吗?”</p>
看着神情恍惚的韩宜可,李祺一时间竟无法回答。</p>
思索良久之后,他这才给出了一个模糊的解释。</p>
“他错了,也对了。”</p>
“他为心中信念,所以不畏强权,这种献身精神值得我们学习。”</p>
“但问题在于,他做事的方式不对,这样一闹他必死无疑,死了也就死了,可陛下依旧会分封诸王,他的死就显得毫无意义了!”</p>
“如果换一种方式,私</p>
韩宜可怔怔无言,神情恍惚地转身离去。</p>
“文和,居升兄没错!”</p>
“错的是我们这些懦弱之辈!”</p>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