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毒士帝婿,朱元璋你别怂 > 第459章 缺盐!真是天大的笑话!
    铁厂改革。</p>

    老朱陛下紧接着就派遣监察院入驻。</p>

    不管是官营还是民营,亦或者双方都有,只要是铁厂,那就必须进行改革。</p>

    怎么改?按照遵化铁厂的模式改!</p>

    为此太子标下了死命令,谁敢敷衍了事督促不力,他这个监国太子爷会亲自将其处以极刑。</p>

    整个大明都因此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铁厂改革之风。</p>

    “始作俑者”李祺,此刻却是来到了一处不知名的乡野。</p>

    蓝玉率五百甲士随行,对此颇有些茫然。</p>

    “公子,我们这是去什么地方?”</p>

    李祺没有理会,而是眺望着远方。</p>

    田地里面,还有不少百姓正在劳作,可看起来却是面黄肌瘦,衣衫褴褛。</p>

    “天津繁华更甚以往,可这些百姓却是面带菜色,衣不蔽体,你们觉得这正常吗?”</p>

    蓝玉眯着眼睛打量了一番,下意识地摇了摇头。</p>

    “公子,看起来也没什么异样啊?”</p>

    他是个粗鄙武夫,也不怎么动脑子,瞟了一眼就觉得没什么奇怪的地方。</p>

    李祺无语地瞪了蓝玉一眼,随后解释道:“诚然,百姓生活艰苦,这是大明常态。”</p>

    “当今天下,能够填饱肚子,还可以时不时沾点荤腥的,可能也就只有京师百姓了。”</p>

    “但是,你们现在看到的这些百姓,他们不是填不填得饱肚子的问题,而是身体状况已经差劲到了极点,随时都有可能一头栽倒在这田地里面,变成一具尸体!”</p>

    听到这话,众人这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p>

    确实,底层百姓吃不饱,这是常态,毕竟大明连年战争不断,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生产。</p>

    好在李景隆和冯诚及时带回来了甘薯、土豆与玉米,这才提升了大明的粮食产量。</p>

    但是吃不饱归吃不饱,那后面还有一个饿不死,每天靠着稀粥充饥日子也能过得下去。</p>

    但是眼前这些百姓呢?</p>

    一个个地,看起来走路都快没力气了,还得辛勤劳作,还得耕田种地!</p>

    这他娘地,究竟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p>

    李祺看向蓝玉,后者先是一怔,随后这才反应了过来,急忙下马,走向了一位地里的老农,不断套话打探着消息。</p>

    不得不承认,蓝玉跟了李祺这么久,还是被调教得听话了不少。</p>

    李祺欣慰地笑了笑,随即下令就地休整,吃干粮的吃干粮,喝水的喝水。</p>

    很快蓝玉就领着老农回来,态度还算和蔼。</p>

    “公子,问清楚了!”蓝玉脸色难看地走了过来。</p>

    李祺眯起了眼睛,“,问题出在哪儿?”</p>

    “盐!”</p>

    蓝玉言简意赅,吐出了一个字。</p>

    李祺闻言却是一愣,随即又觉得可以理解。</p>

    盐是人体必需品,长期不吃盐,或者吃不起盐,就会导致四肢无力,严重一点的还会引起全身水肿,身体出现一系列的毛病!</p>

    </p>

    可问题是,天津缺盐吗?</p>

    这就是天大的笑话了。</p>

    天津海河口两侧,东临渤海湾,存在着一座巨型盐场——长芦塘沽盐场,也就是我国三大盐场之一的长芦盐场。</p>

    长芦盐区的开发历史悠久,大明立国之后,就立刻在沧县长芦镇就设置了管理盐课的转运使,统辖河北全境的海盐生产。</p>

    因为长芦盐场距离京师最近,变现也方便,所以长芦盐引就成了大明官员行贿的通用物。</p>

    你给银子又重又沉的,还容易落人口实,多不方便。</p>

    但是你给盐引,轻飘飘的盐引往袖子里一收,这事情不就成了嘛!</p>

    只是,不管怎么,天津都不可能缺盐,也不会缺盐。</p>

    就算没有这座近在咫尺的长芦盐场,天津可是大明漕运的枢纽之地,难道还愁没有盐吗?</p>

    但是,偏偏这些乡野间的天津老百姓们,连盐都吃不上,连盐都买不起!</p>

    嘿,这可真是有意思!</p>

    李祺脸上挂着笑容,可是傻子都看得出来,他这笑容是多么冰寒刺骨。</p>

    “那这位老人家,有没有过,盐到哪儿去了?”</p>

    “没有,他确实不知道。”蓝玉低声回答道:“据老家伙,以前还是吃的上盐的,而且那个时候盐也不贵,大家都买得起。”</p>

    “但是自从前些年开始,这盐价就一路飙升,而且官府也丝毫不予理会,哪怕有人去报官也没用,反倒是那些倒卖廉价私盐的私盐贩子,官府抓捕起来倒是积极,抓到一个杀一个,所以后来连卖私盐的都没有了。”</p>

    “这官盐太贵买不起,卖私盐的又被官府给杀光了,老百姓是真买不起盐,被逼得没办法只能不吃”</p>

    官盐太贵买不起?</p>

    私盐贩子被杀光?</p>

    漂亮,真是漂亮!</p>

    官商勾结,贪腐受贿,玩的这么花吗?</p>

    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啊!</p>

    李祺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关键信息,那就是老农的从前些年开始。</p>

    盐引,就是领取食盐和贩卖食盐的凭证。</p>

    大明因为西北部长城一线地区的盐粮由于高寒,屯田的产量十分有限,这就是使得军队的部署得不到足够的后备储量,所以朝廷推行“开中法”,鼓励商贾百姓纳粮中盐。</p>

    所谓“开中法”,简单流程就是商人把粮食送到边镇,然后再用交割文书到户部领取相应的盐引,拿到了盐引再到盐场领盐,最后就是通过自己的渠道售卖出去以此谋利。</p>

    盐铁都是百姓必不可少的生活物资,因此存在极大的暴利。</p>

    寻常百姓什么都可以缺,但盐是活命的东西,怎么能缺得了?</p>

    这“开中法”其实就是一种打包形式的捆绑销售,利用商贾逐利之心,放出食盐专卖权,从而通过商人的销售渠道和运输渠道来完成粮食的配给,以此解决九边重镇粮食短缺的问题。</p>

    晋商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凭借开中法赚了个盆满钵满,崛起了不少富商巨贾。</p>

    但也正是这盐引存在暴利,因此朝廷实施开中法后,许多权贵看到有利可图,便开始想方设法奏讨盐引,倒卖给商人,换取利益,或公然走私,在正盐中夹带私盐,牟取暴利。</p>

    只是李祺没有想到,这才过去了多久,还没到洪武中期,就有人这般张狂肆意地贪腐受贿!</p>

    怎么?</p>

    真以为洪武大帝提不动刀了?</p>

    还是,想感受一下“大明慈父”的温暖?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