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禀奏陛下,节气已到了春耕之时,各郡上计行文皆春耕之事。”</p>
嬴政步入前殿坐到高台的案几后,谒者刚刚带着朝臣行过礼,李斯便立刻再次起身。</p>
将借口抛出,看到嬴政没吭声的意思,李斯为了稳妥,没有直奔目的继续铺垫道:“耕种为国之头等大事。</p>
而西境之战不关乎国之存亡。</p>
定然是西境战事为耕种让路。</p>
更何况以西境的态势,即便想止耕而战也做不到。”</p>
顿了顿,李斯将头略微抬高了一些,语气更为铿锵道:“西境于大秦确实至关重要。</p>
安登君也固然满腔报国赤血,一心想为大秦西境开永世太平。</p>
可眼下除去春耕大事,九原也在全力筑路。</p>
府库已经快要入不敷出,离财竭不远矣。</p>
国力根本无法支撑在西境持久用兵。</p>
甚至因路途遥远,无法调拨一粒米粮,派发一件衣袍。</p>
而财物皆不能援受西境,出兵的将士苦不堪言之下,定会生出诸多不满。</p>
种种掣肘之下,此战的结果显而易见。</p>
除去图耗锐士性命以及耽搁北境筑道,再无其他所获。</p>
加之传信不畅,内史郡已经谣言四起。</p>
即便”</p>
“不要即便了。”</p>
李斯这番话是前几次朝议上翻过来调过去的辞。</p>
嬴政懒得继续听,先是语气满是戏谑的打断,随后盯着李斯缓声道:“事因已经不知道了多少遍,你直接事毕要如何处置就好。”</p>
嬴政的直截了当与之前装傻打哈哈截然不同。</p>
这让李斯心中微微一惊。</p>
难道月氏的战事不只是取胜几场?</p>
亦或是黄品将月氏国给灭了?</p>
想到这,李斯差点当着嬴政的面就摇头起来。</p>
这个想法太可笑。</p>
黄品固然有谋略,遇事有他自己的章法。</p>
可那是月氏国,不比匈奴人差到哪去。</p>
北境是以三十万屯军,又做足了准备才将匈奴从河南地赶走。</p>
黄品领着五万兵马就能灭了月氏,除非这个半胡儿真是仙神下凡。</p>
不,就算是仙神下凡也做不到。</p>
陛下与先前的不同,恐怕是在反其道而行之。</p>
以商议事毕之果为名,继续拖下去。</p>
心中有所笃定,李斯嘴角微微向上扬了扬,沉声应道:“兵事瞬息万变,且安登君之前又为大秦立下种种不世功勋。</p>
此战虽然徒劳,足以将功抵过,甚至是功大于过。</p>
臣以为,不但不能治安登君的罪,还要调回朝堂加以雕琢。”</p>
顿了顿,李斯话锋一转,脸色带着惋惜道:“不过安登君即便有再大的愿景与报国之志,立国天大的功勋。</p>
世人皆言与月氏的战事都是陛下授意,还把公子扶苏也给派去西境。</p>
而让陛下受非议,甚至是替他代过,大不敬是定然的。</p>
不稍稍惩戒,将有损天子威严。</p>
安登君勋爵可不动,并且调回咸阳入官学或是入工室皆可。</p>
磨砺性子稳重下来后,再为大秦出力出策。</p>
但假子之身却再不合适。</p>
该当从宗室中除名,以抵牵连陛下之过。”</p>
李斯的话仿佛是一块大石扔进死水中荡起层层波浪。</p>
殿内的大多朝臣顾不上朝堂礼仪,纷纷交头接耳起来。</p>
心思转的慢一些的,都觉得李斯这样的处置简直与没处置一样。</p>
心思活泛一些的,只是觉得李斯这个安排肯定有不对的地方,至于是哪不对一时想不出。</p>
而班位靠前的一众上卿几乎瞬间就明白了李斯的真正目的是什么。</p>
这让一众上卿不约而同的皱起了眉头。</p>
甚至有几个眼热西北唾可得的功勋,对李斯采取钝刀子割肉的处置不满。</p>
不过联想到之前始皇帝罕有的在后殿纵声大笑,大多数上卿的眉头又舒展开。</p>
始皇帝拖了这么久,应该是到底等到了想要的消息。</p>
但也无非就是暂时胜了几场。</p>
终是没法长久与月氏对峙。</p>
先轻拿轻放的夺了宗室的身份,待西境不利的消息传过来,再彻底将黄品按下去。</p>
即便是能维持住与月氏的对峙。</p>
入了官学或是工室容易,想要再出来却难如登天。</p>
</p>
不是自比学首,自认工道无人能及,那就窝在那吧。</p>
而且既然能胆大包天的擅自对月氏动兵,今后还怕找不到这个半胡儿的错处,给治了罪?</p>
回过味来,那几个不满的,以及与李斯交好看不上黄品的立刻起身附和。</p>
“左相所言最佳,臣附议。”</p>
“安登君入秦以来一直奔波劳苦,也该歇一歇,臣赞同左相所言。”</p>
“安登君到底是年轻气盛,如此毛糙不知还会做出什么不宜之事。</p>
宗室之身确实不适合他,臣也赞同左相之言。”</p>
“如此安排既不显得陛下无情,又能诚挚安登君之过,臣附议。”</p>
“如此安排确实上佳,另外眼下最紧要的该传诏安登君,让其立刻回咸阳。</p>
再拖下去,对陛下,对安君都非好事。”</p>
“应当如此,安登君该尽早回来,臣恳请陛下立刻下旨。”</p>
“以安登君工道之境也该尽早回来,恳请陛下立刻下旨。”</p>
“恳请陛下立刻下旨!”</p>
“恳请陛下立刻下旨!”</p>
</p>
嬴政面色虽然如常,心中却是有些恼怒。</p>
不过恼怒的却不是李斯。</p>
他了解李斯的品性,也知道李斯对他是何等忠心。</p>
而且这个安排算不上过分,既不是死罪,也不是要下了牢狱。</p>
可以李斯既直接对黄品使了绊子,又将套在黄品脖子上的绳头给交了出来。</p>
黄品今后如何,全由他这个大秦之主来决定。</p>
并且这是李斯一贯的段。</p>
想要什么既能直接提出来,又让人挑不出太大的毛病。</p>
可跟着一声声附议与恳请的家伙,则完全是为了得利。</p>
一个个都坐到如此高位,大多又都亲历了平定六国。</p>
怎么天下一统了,反而变得贪婪可憎。</p>
为了族里的后辈,恬不知耻的惦记旁人拿命拼来的得利。</p>
想到这,嬴政用力握了握捏在里的传信,打算压下越想越大的火气。</p>
可想到信中的内容,黄品与下边的这些家伙更是高下立判。</p>
这让嬴政不但火气没压下,反而窜的更高。</p>
环视了一圈那些附和的,嬴政刚想开口质询,杨端和却罕见的开口道:“臣认为左相安排不妥。</p>
兵事向来无常势,有些时候战稍纵即逝。</p>
何况上将军已经传回文书,给了黄品便宜行事之权。</p>
且与月氏是如何开战,到现在也没个准确的辞。</p>
只知因塞宁夫人先克下大泽之地。</p>
之后是安登君为了战而动,还是月氏人怒而反攻都不得知。</p>
臣同意将人招回,不同意先给定了错。”</p>
出于武人相惜,以及性格的正直,杨端和过自己的意见后,对着附和的那些人瞪起眼睛道:“战事结果不管如何,安登君都是敢打敢上之人,没弱了我大秦国威。</p>
你们急着把人招回来,那就把自家的儿郎拎出来顶上去。</p>
别只知道挑人家的错处,不想着如何补救。”</p>
到这,杨端和收回目光,挺了挺胸膛,对嬴政继续道:“上将军虽言陇西侯已经去了西境,但毕竟已经十年未曾领兵。</p>
恳请陛下许臣前往西境!</p>
若是锦上添花最好,若是战事不利,臣即便拼上性命,也不会坠了大秦国威。”</p>
嬴政的眼角抽了抽。</p>
杨端和有护着黄品的意思,但并不是太多。</p>
更多的是他自己痒,又想上战阵。</p>
好不容易给这个噎得他不出话的给按在咸阳,再放出去指不定又要打多少次嘴仗。</p>
不过杨端和的搅和倒是让嬴政也比较欣慰。</p>
武人还是之前的成色,一就是一,二就是二。</p>
想要功勋自己用命去搏。</p>
尤其是斥责跟着附和的那些家伙,连带火气也消了不少。</p>
而这也让嬴政改了主意。</p>
不是都挺能吗,且都打着为国之名。</p>
那就等着正主回来,让黄品跟他们仔细。</p>
想到这,嬴政嘴角略微扬了扬,对杨端和摆了摆,“区区月氏之战,不必劳烦卿上阵。”</p>
收了笑意看向那些附和的重臣,嬴政沉声道:“不用你们请旨,安登君已经在回来请罪的路上。</p>
半月后,你们与他亲自问询吧。”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