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反馈的数据上看,确实有问题,只不过不是性别占比,而是年龄。</p>
影院的平均观影年龄是一直在有年轻化的趋势,这么多年,大概是从25岁下降到了22岁左右。</p>
现在冯裤子弄出来部平均观影年龄30岁的电影,那简直是票房卖的越好,他的职业生涯结束的越快。</p>
放在陈锦年的眼中,这哪是电影数据分析表,活脱脱是一张职业生涯的病危通知单,还是药石无医的那种。</p>
靠在他肩膀上的王一笛,自然是不懂那些数据背后代表着什么,但动态更新的票房数据还是能看懂的。</p>
“今天都是四号晚上了,以华艺的家底来,这票房有些低了吧。”</p>
“确实低了,不过无所谓,华艺和冯裤子的十个亿的对赌协议,和送钱没什么区别,即使冯裤子五年一部电影都不拍,他个人照样吃三个亿的低保,只不过十个亿变三个亿,肯定不甘心。”</p>
陈锦年给王一笛解释道。</p>
“到三个亿?比你开公司还挣钱啊,你的公司都营业两年了,交完税后分到里的不过几千万呢。”</p>
“只玩金融,在股市上收割韭菜当然挣钱了,你看我现在都快搞成重资产了,每月看到报表上设备折旧费我都头疼。”</p>
公司现在不算人工成本,单单每月的基础性支出,就相当于买两辆顶配的9做碰撞实验,每月报废两辆,一年报废二十四辆。</p>
“没事,等明年你的特效公司就能盈利了。”王一笛安慰的道。</p>
“是啊,明年是能盈利,可后年电脑设备就要换代了,嗯,看来我还得再投资家做计算卡的公司。”陈锦年掰着指头算,全是花销项目。</p>
“计算卡,我好像听我妈起过,我爸正在投资这类型的公司,你回去后,可以找他好好聊聊。”</p>
“可我和你爸不对付。”</p>
“那你去公司,谈正式的业务,他绝对是笑脸相迎。”</p>
“嗯,你的主意很不错。”</p>
身在广东的王大壮还不知道,他的漏风棉袄,已经在千里之外算计他了。</p>
</p>
0月号,国庆节假期的最后一天,院线市场已经出现明显的颓势,各电影的日票房数据都已经连续两天下滑了。</p>
其中下滑最快的当属华艺,他们的电影由于此起彼落的各种节奏,导致在路人群体中的印象并不好。</p>
“幽灵场”“天价路演票”“公益票”“公知电影”</p>
线下的剧情比电影剧情都精彩,实在是过于喧宾夺主。</p>
反馈在票房上,已经从日票房榜的第二名下滑到第三名,目前正在和芭蕾复仇曲争夺第四名。</p>
两部电影都含有芭蕾的背景,加上前段时间冯裤子的拥趸还在攻击陈锦年蹭热度,所以现在事情就很有趣了。</p>
要是李鬼真的干死李逵,那乐子可就大了。</p>
不少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友,还帮忙安利陈锦年的电影,助“李鬼”一臂之力,等日票房超过后,再去好好嘲讽冯裤子。</p>
</p>
当然还有些反对友,他们倒不是反对陈锦年电影,只是反对日票房榜单的排名。</p>
他们认为去掉路演票和昨天包场的公益票,芭蕾复仇曲的实际票房早就超过芳华了。</p>
正在友们其乐融融讨论的时候,一个通知将大家雷的外焦里嫩。</p>
芳华又双叒要撤档。</p>
正式的公告是“为了更好的满足观众的观影需求,于0月日晚撤档,择日重新上映。”</p>
但据内部知情人士透露,电影是因为的尺度有问题,遭遇观众大量投诉,迫不得已下档整改。</p>
瞬间,一帮牧羊犬和公知纷纷跳出来了,批评国内的观众配不上如此优秀的电影,只配看熊大和熊二,还有如何如何反思之类的。</p>
只不过反思怪的作文刚发完,大家突然发现,发布“据内部知情人士透露”的老哥承认是编的。</p>
他本来只是讽刺两句,逗那群公知玩玩,没想到把冲锋在前的斗士们给一打尽。</p>
于是乎,整个络晋西北都乱成一锅粥了。</p>
你批评,我反思,你钓鱼,我咬钩。</p>
甚至出现“宫廷玉液酒,多少钱一杯”,“大锤八十,锤几十”,“如何成为公鸡中的战斗”,以及“队长,别干什么”的提问。</p>
这种玩梗的提问已经是直钩钓鱼了,但却仍有大量的境外公知和间谍咬钩,一时间,鱼钩都有些不够用了,那是抛钩就咬。</p>
芳华因为题材的原因,天然就吸引境外公知和进步怪,现在都让乐此不疲的友给钓出来了,那岂能独善其身。</p>
所以电影还没撤档,票房的增长就哑火,好像被冻结一样。</p>
汹汹舆情吸引到更多的注意。</p>
在撤档通知下发的几个时内,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和各地的警方,都加班加点更新消息,提醒大家在微博打卡时,注意甄别对方的身份。</p>
而华艺和路演的主创看到闹大的撤档后,感觉冤的要死,明明只是商业考量,怎么会上纲上线呢。</p>
不过华艺不算最冤的,谁让它最近的营销和炒作都太过火了。</p>
真要论最冤的,那还要数熊出没系列的出品方,方特好好的在家啥都没干,都没有参与国庆档,就被公知莫名其妙的骂了一通。</p>
八竿子打不着的都能抡身上,放谁身上都生气。</p>
于是他们只能下场,参与到这场乱战中,把身上泼的脏水洗干净。</p>
熊出没系列是奔着国民动漫去的,马上就要十周年,这意味着当年那批观众,有些都已经从学生变成大学生了。</p>
所以熊出没的入场,确实是带动了很大一群人的加入。</p>
大量的友在提问:什么叫“只配看熊大和熊二”,看熊大和熊二花你家的费了?看部破电影还看出优越感了,我还看过林肯呢,那能内战是我指挥的吗。</p>
而被爆破的公知还在负隅顽抗,话里话外都透着,只要是展示十年文革的电影,那就都是好电影,看不懂,就是认知有人问题,就是反思的不够。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