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们听到朱桂质疑朱元璋的决定,然后看到朱元璋脸色不好,不由得心惊胆战!</p>
这下糟了!</p>
朱桂该不会要被责罚吧?</p>
&p;34;父皇先别急着生气,十三还有别的话。&p;34;</p>
朱标想补救,连忙喊道。</p>
&p;34;你接着吧。&p;34;</p>
朱元璋依旧没好气地回应。</p>
他倒是要听听,朱桂还能出什么花样来?</p>
如果只是些和平为贵,莫要轻易开战的老调,朱元璋怕是要对朱桂彻底失去信心了!</p>
&p;34;十三提出了一个新的点子!&p;34;</p>
&p;34;他大明地广物丰,从南到北走一趟耗时长,即便是骑着快马轻装简行也要半个月,运输物资更需数月之久。&p;34;</p>
&p;34;大大拖累了做事的效率!&p;34;</p>
朱标边看回信的剩下部分,脸上的惊讶难以掩饰,随后用自己的话概括道。</p>
听着朱标转述朱桂的观点,</p>
朱元璋的脸色略微缓和,但仍有些不悦地:</p>
&p;34;这些事情我岂会不知?&p;34;</p>
确实,朱桂提到的这些朱元璋清楚,朝廷里的官员们也明白,但知道了又能如何,他们无计可施。</p>
&p;34;父皇别急嘛。&p;34;</p>
&p;34;十三在回信里,他认为大明应当研发一种全新的交通方式,保证南北间只需几天即可抵达!&p;34;</p>
&p;34;十三表示,他已经对这工具的制造有了初步构想,并打算称它为火车!&p;34;</p>
朱标念着信件剩下的内容,声音低沉。</p>
此言一出,整个朝堂仿佛凝固,连心跳和呼吸都似乎停止了!</p>
众人皆如同见了鬼一般!</p>
满脸的不敢置信!</p>
&p;34;几天就能从大明南方跑到北方?&p;34;</p>
&p;34;这怎么可能?!&p;34;</p>
&p;34;我不相信!&p;34;</p>
&p;34;代王殿下是不是疯了?!&p;34;</p>
官员们的喧哗声四起,多数人认为朱桂在胡言乱语。</p>
而朱元璋则是直接愣在当场!</p>
他万万没料到,</p>
朱桂面对他的考验,非但不作答,反而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p>
朱桂想要为大明制造火车!</p>
然而朱元璋这位没上过几天学堂的皇帝,一时半会哪搞得懂火车是个什么玩意。</p>
难道是在马车上生火?用火烧马尾巴让马跑得飞快?</p>
因此叫做火车?</p>
即便朱元璋能想象出火车的基本模样,</p>
他也断然不信这样一辆“火车”能让明朝的南北之旅缩短至数日之内。</p>
毕竟马再怎么屁股后面有火,也只是四条腿奔跑,总有跑不动的时候。</p>
何况明朝疆域辽阔,南北相隔上万里,几天时间完成,简直是匪夷所思!</p>
此时,朱标中持着朱桂的回信,望着议论纷纷的官员们,神色显得有些尴尬。</p>
朱标看出,这些官员根本不相信朱桂的话。</p>
若非朱桂皇子的身份摆在那里,估计官员们早已开启嘲笑模式。</p>
不过,朱标心想,既然是自己主动揽下念这回信的任务,就得坚持到底。</p>
于是,朱标硬着头皮:</p>
&p;34;十三在信中还提议,希望朝廷出资共同建造这火车。&p;34;</p>
&p;34;他还特别指出,朝廷若投资,未来获利朝廷也能分红。&p;34;</p>
&p;34;但若朝廷不出资,未来这新鲜事物赚钱,朝廷就没份了。&p;34;</p>
话音刚落,</p>
群臣立刻像炸开了锅。</p>
&p;34;皇上务必三思而后行啊!&p;34;</p>
&p;34;这火车目前还只是空谈,代王这就伸要钱,万万不可轻信!&p;34;</p>
</p>
户部尚书首当其冲表示反对。</p>
朱桂信中所的朝廷出资,实际上就是要户部掏腰包。而当前国家处处都要花钱,犹如流水一般,</p>
就连掌控国库的户部,现在也是捉襟见肘!</p>
紧接着,工部尚书也站出来反对:</p>
&p;34;微臣作为工部尚书,亲建造过无数器物,见识过各种奇技妙法。&p;34;</p>
&p;34;但从没听过火车这种东西!&p;34;</p>
&p;34;再,大明南北相距近万里,即便是传中的千里马,来回也要二十天,代王所几天走遍南北,绝无可能!&p;34;</p>
户部、工部一开腔,其余六部的官员也纷纷表示,认为朱桂是在异想天开!</p>
见到这么多行家里都发言了,</p>
朱元璋反倒安静下来。</p>
看来朱桂这次的点子算是泡汤了。</p>
朱元璋同样不信火车这一。</p>
不过朱元璋觉得这事儿不大。</p>
凭朱桂以往的功勋,在功劳簿上躺几年不成问题。</p>
如今不过是偶有失,也算正常。</p>
&p;34;诸位言之有理。&p;34;</p>
&p;34;不过桂儿还未成年,年纪尚,难免胡思乱想,才会冒出火车这样的念头。&p;34;</p>
&p;34;孩子的玩笑话,诸位不必当真,笑过就算了。&p;34;</p>
朱元璋打了圆场,给朱桂和百官一个台阶下。</p>
官员们听了,都暗暗松了一口气。</p>
&p;34;皇上英明!&p;34;</p>
众人拱应和。</p>
关于朱桂的火车之论,就此告一段落。</p>
至于朱桂提议朝廷出资共建火车之事,自然也被朱元璋婉言谢绝了。</p>
</p>
消息传至大同府,</p>
宣读圣旨的锦衣卫念完圣旨,上前搀起朱桂,还安慰道:</p>
&p;34;殿下不必太过难过,此事虽未得到皇上批准,但皇上心中还是很重视殿下的。&p;34;</p>
朱桂诧异地瞥了锦衣卫一眼。</p>
我难过?</p>
我为何要难过?</p>
朱桂建议朝廷出资,只是想着铁路一旦建成,朝廷若参股,很多事办起来会顺畅许多。</p>
所以他并不是乞求朝廷出钱!</p>
而是期盼有钱大家赚,到时候朝廷也能替他挡风避雨。</p>
朝廷既然不愿出资,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p>
毕竟朱桂还顶着皇子的头衔,没有朝廷出资,旁人也不敢在铁路建设上找麻烦。</p>
&p;34;带头反对的是户部尚书和工部尚书吗?&p;34;</p>
虽然朝廷不出资对他影响不大,但朱桂记仇,便问起反对者。</p>
&p;34;回殿下,正是这二位大人。&p;34;</p>
锦衣卫实话实。</p>
朱桂闻言点点头:</p>
&p;34;哦,好吧。&p;34;</p>
&p;34;这两人,包括他们的家人,以后休想从火车上赚走分文,连坐都不许。&p;34;</p>
锦衣卫内心震撼不已!</p>
这位年轻的代王殿下,似乎报复心还挺重!</p>
更令锦衣卫惊讶的是,</p>
朱桂似乎信心满满!</p>
难道朱桂真能造出一种全新的交通工具?</p>
锦衣卫又惊又喜!!!</p>
</p>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