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陛下的话!”</p>
“这话确确实实是代王殿下的!”</p>
锦衣卫详细叙述了事情经过。</p>
这样一来,朱元璋不得不信了。</p>
朱元璋的脸上也露出了复杂的神色。</p>
妈呀!</p>
这不是捧杀?真是朱桂的?!</p>
的大同府,竟想与全国媲美,这也太疯狂了吧!</p>
“陛下,这是属下探得的工业区详细情报。”</p>
接着,锦衣卫递上了资料。</p>
“拿来!”</p>
朱元璋迫不及待地抢过资料,仔细阅读起来。</p>
朱标也凑上前,站在朱元璋身旁一起看。</p>
很快,朱标就发现了一些门道。</p>
他猜,资料上的煤炭产业链,应该是朱桂的倚仗。</p>
只是这玩意真能一个月赚四千万?</p>
朱标表示怀疑。</p>
而朱元璋越看越惊讶!</p>
他分明看出,朱桂这是志存高远!</p>
朱桂不只是要在大同府建一个工业区那么简单,</p>
他要做的是一个全面覆盖的产业链模式!</p>
这份惊世骇俗的规划,让朱元璋震撼不已!</p>
好家伙!</p>
十三这是要从发明家摇身一变成为商业巨擘啊!</p>
紧接着,朱元璋心里冒出了奇怪的想法。</p>
有件事让他摸不着头脑:朱桂这种不断创造佳绩的人,怎么能够如此低调,只是埋头苦干呢?</p>
要是换成齐王朱榑,或者是秦王朱樉这些人,不做出朱桂的所有成绩,哪怕只完成朱桂的一项成就,这些藩王估计都要找上门来邀功,或是在他面前晃悠,好让人注意到他们的存在。</p>
可朱桂,实在是太低调了!</p>
人活一世,总有所图。</p>
现在朱桂低调得既不图名声,也不主动追求财富,一副无欲无求的模样。但朱元璋心里觉得,或许在冥冥之中,朱桂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正是这个秘密驱使着他去做这一切!</p>
“标儿,你觉得十三建这么大一个产业链,到底图个啥?”</p>
想到这儿,朱元璋就问了朱标。</p>
毕竟朱标最近是亲自见过朱桂的,不定他知道些自己不清楚的情况。</p>
“挣钱?”朱标试着回答。</p>
</p>
朱元璋摇摇头:“不像。”</p>
“那,是为了出名?”朱标又猜了一次。</p>
朱元璋再次摇头:“他看起来不像是渴望名声的人。”</p>
这下朱标犯难了,他也不知道朱元璋到底想知道什么。</p>
还好,朱元璋把问题具体化了:“标儿,我的意思不只是这个产业链,还包括十三最近热衷搞出来的这一堆事情。有了这些成就,按理十三该傲娇一下,就算不傲娇,也该向我邀功。可你看他,既不要名也不要钱,只顾自己忙活。所以我纳闷,十三最近这些疯狂的举动,究竟目的何在?”</p>
问题变得清晰多了:朱元璋想知道朱桂最近拼命做事,却不求回报的目的是什么!</p>
“父皇,儿臣猜,十三可能是想让那些藩王相形见绌。”朱标犹豫了一下,提出了猜测。</p>
“什么叫相形见绌?”朱元璋一脸迷惑。</p>
朱标之所以这样猜测,是因为他想起了曹炳麟描述的朱桂形象。</p>
整理了思路后,朱标沉声:“就是竞争!比如,如果规定一个县令每月至少要破案0件,大多数县令可能就只破0件或者稍多一些。这时,如果有位县令一个月破了00件,而且不求任何回报!消息传到京城,皇上很高兴,表彰了这位县令,还批评了其他县令,让他们学习这位一个月破00件案子的县令。这位破了00件案子的县令就是在进行竞争,他在让别的县令显得逊色!”</p>
听了朱标的故事,朱元璋没有马上回答。</p>
他第一个念头是:真有县令一个月能破00件案子?</p>
那岂不是随时随地都在解决民众问题?</p>
这样的县令,真是个好官啊!</p>
朱元璋朴实的心里,对朱标故事里的这种竞争充满了好感!</p>
“这种竞争挺好的!我很喜欢!”朱元璋评价了这个故事。</p>
朱标则苦笑了一声,这在他的预料之内。</p>
“不过标儿,你怎么知道这些的?”朱元璋好奇地看向朱标。</p>
这种竞争的概念,朱元璋以前没听过,也不记得教过朱标。</p>
“这些曹炳麟的。”朱标笑着答道。</p>
朱元璋微微惊讶。又是大同府的人,这事跟朱桂有关系?</p>
朱标接着:“曹大人他被十三的竞争给吓怕了。十三既然无条件地在县令间制造压力,那我猜十三现在所做的这些,也可以看作是在无条件地给藩王施压!”</p>
朱元璋一愣,随即想到故事中那个一个月能破00件案子的人,不会是朱桂吧?</p>
这让朱元璋感到既好笑又无奈。</p>
但一想到朱桂当前的所为,他又忍不住叹了口气。</p>
“如果十三那应该是真的。”朱元璋轻轻叹息。</p>
朱桂以藩王身份在断案上胜过县令,这是普通人能理解的竞争方式。</p>
但如今朱桂想在藩王中竞争,却用的是建设基础产业链的方法。</p>
朱元璋不认为朱桂能摊开这么大的场面,这其中的困难不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能应付的。</p>
“确实不一样了。”朱标,“十三打算以工业区为基础,大力开发煤炭业,但大明不止大同有煤。据工业区还产钢铁,这些钢铁运往全国各地,肯定会产生不少运输费用。在这种费用的影响下,十三的产品价格会比本地的钢铁高很多,也就失去了竞争力。”</p>
朱标明白朱元璋的顾虑,补充道。</p>
朱元璋边听边点头,不愧是大明太子,分析得有理有据。但世事无绝对,朱元璋又补充:“标儿,你的也不全对,十三还有会。只要他的产品质量能超越他人,那点额外的成本就不算什么了。”</p>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