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人能做到的事吗?</p>
一天,大明一年的税收也才两千多百万两银子!</p>
而现在,一个工业区一天就能赚千万两?!</p>
&p;34;这这!?&p;34;霍匡同样震惊不已!</p>
他虽亲眼见识过工业区的壮观,但也没料到它能一天之内捞金千万两!</p>
&p;34;标儿,这消息怕是假的吧?&p;34;沉吟片刻,朱元璋恢复镇定,蹙眉向朱标询问。</p>
在他看来,这必是有人故意捧杀朱桂,让朱桂难堪。</p>
朱元璋这样判断,原因简单:按照大明年税收两千多百万两计算,千万两几乎是国库收入的三分之一!</p>
而大明拥有六千五百万人口,辛劳一年才能贡献出两千多百万的税银!</p>
朱桂那区区一个工业区,工人加起来不足万人,怎可能一天创造出一千万的收入?</p>
凭什么呢?!</p>
因此,朱元璋认定,这绝无可能!</p>
&p;34;父皇,这消息千真万确!&p;34;朱标一脸严肃地回应父亲的质疑。</p>
这话让朱元璋一时恍惚,真的?这怎么可能?!</p>
朱标接着:&p;34;我这儿还有大同府官员的证言,他确认一天赚一千万是真的!&p;34;</p>
朱元璋精神再次一振,竟然还有官员作证?</p>
朱桂赚钱的能耐比国家还强?!</p>
&p;34;之前信国公在大同,十三以火车展示为由,召集了各地商人,徽商、晋商等等都参与了!&p;34;朱标继续解释,&p;34;我想,十三一天赚一千万,恐怕与火车展示有关!&p;34;</p>
朱元璋闻言,不再多问,只是紧锁眉头沉思。</p>
如果是别人这么,朱元璋肯定不信,但这话的是朱标,而且态度坚定,让朱元璋也犯了迷糊!</p>
霍匡则一直皱着眉,朱桂招揽天下商人的事他也略有耳闻。但即便商贾云集,朱桂也不可能一天赚千万两银子!</p>
虽然朱桂产的焦炭和钢铁质量上乘,但若在一两年内赚到一千万,霍匡或许还能相信。</p>
可朱标的是一天!一天赚了千万两银子!</p>
霍匡不禁思考,这得卖出多少万吨钢铁和焦炭才能赚这么多?</p>
短期内,朱桂绝对拿不出这么多货物。</p>
这意味着这巨额财富很可能不是卖东西赚来的!</p>
&p;34;代王该不会绑架了那些商人吧?&p;34;霍匡脱口而出自己的猜测。</p>
话音刚落,霍匡意识到不妥,连忙闭嘴。</p>
朱元璋瞥了霍匡一眼,嘴角微动,却没什么。</p>
朱标听了霍匡的话,觉得有几分道理,便点头:&p;34;这可能性也不能排除。&p;34;</p>
霍匡闻言,有点绷不住了。</p>
看来众人普遍认为,除非用绑架这种极端段,否则朱桂很难一天之内合法赚到千万两银子!</p>
&p;34;别瞎猜了。&p;34;朱元璋打断大家的臆测,揉了揉隐隐作痛的额头,决定道:&p;34;这样,我们派锦衣卫去大同府调查清楚,等他们回来再。&p;34;</p>
朱标和霍匡对此建议都表示赞同,毕竟胡乱猜测也得不出答案,还是等锦衣卫的消息再。</p>
随后,三人不再讨论此事,气氛也随之轻松起来。</p>
&p;34;你匆匆赶来还没吃饭吧?来,一起进宫吃点。&p;34;朱元璋笑眯眯地邀请霍匡。</p>
霍匡正要答应,不远处一名文官快步走近,里拿着文书,走到朱元璋面前,恭敬呈上,大声禀报:&p;34;陛下,秦王和晋王联名上奏,关乎代王殿下,请陛下过目!&p;34;</p>
这话一出,朱标和霍匡面露诧异,而朱元璋先是微怔,随即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p>
有意思,这俩子刚从朱桂那里学习归来,转身就弹劾朱桂,毫不避讳啊!</p>
</p>
&p;34;好,咱们看看。&p;34;朱元璋笑着接过文书,展卷阅读起来。</p>
在查阅文书前,朱元璋虽面上带着玩味的笑容,内心却是不悦的。</p>
他认为皇子们作为一家人,应彼此关爱尊重,即便有分歧也应在私下解决。</p>
而不是选择私下解决,而是公开了皇子间的不和,让这些矛盾光明正大地展现出来。</p>
毕竟,两位皇子一起针对另一位的情况,肯定会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飞遍整个皇城。</p>
到时候,全天下的人都会知道老朱家内部争斗的不堪画面!</p>
光是想想这个场面,朱元璋就觉得脸上火辣辣的烫!</p>
虽然心里这么想,但朱元璋对这两个皇子究竟编造了什么理由去弹劾朱桂,还是挺好奇的。</p>
“也不知道这两个子,找了些什么由头来整十三。”</p>
朱元璋心里嘀咕着。</p>
历来弹劾这种事情,总要编些罪名,有的人品行不端,找罪名自然容易。</p>
但朱桂不一样。</p>
如今在朱元璋眼里,朱桂年轻有为,既勤奋又关心百姓,为人还十分谦逊。</p>
就算让朱元璋自己去找朱桂的过错,</p>
他也挑不出什么毛病。</p>
所以,朱元璋对这两个皇子能捏造出什么罪名来弹劾朱桂,也感到一丝好奇。</p>
揣着这份心思,朱元璋仔细阅读起那份弹劾文书,只见上面写着:</p>
“儿臣朱棡、儿臣朱樉共同弹劾代王朱桂弄虚作假!好大喜功!盘剥百姓!”</p>
刚读了个开头,朱元璋就愣住了。</p>
好家伙,上来就是三项罪名!</p>
就是不知道这些罪名怎么来的。</p>
朱元璋接着往下读。</p>
“儿臣得到消息,朱桂吹牛逼自己的什么工业区挣了六千万两银子!”</p>
“估计不久,朱桂就会向朝廷报告这事,所以我们先行一步弹劾他!”</p>
“因为儿臣觉得这六千万两银子的数字,问题很大!”</p>
“要么就是朱桂从百姓那搜刮来的,再用工业区做幌子洗白这笔钱!”</p>
“除此之外,儿臣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渠道能让朱桂赚这么多钱!”</p>
“以上就是我们的弹劾理由。”</p>
“儿臣朱棡、儿臣朱樉伏地叩首,恳请父皇明鉴!”</p>
看完这份弹劾文书,</p>
朱元璋的脸色忽明忽暗!</p>
这两个子真是翅膀硬了!</p>
竟编排出这种罪名来坑自己的弟弟,真是一点大哥的样子都没有!</p>
这些罪名,朱元璋一眼扫过去,</p>
就知道是瞎编的!</p>
毕竟大明一年的税银也就两千多百万两。</p>
朱桂一个工业区,短时间内能赚六千万两银子?</p>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