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氛围是持续的!是激烈的!”</p>
“能让官员时刻保持拼搏状态,一旦松懈,就会被我淘汰。”</p>
“就像草原上的狼群,时刻面临生存挑战,每只狼都得拼尽全力,弱的就被淘汰。”</p>
“所以我称之为虎嚎文化。”</p>
“正是在这样的虎嚎文化引领下,曹炳麟他们才会深夜到府衙办公,因为他们不想被淘汰。”</p>
“也正因如此制,大同府的各项建设才能如此高效完成!”</p>
尽管“虎嚎文化”这词是后世的产物,但朱桂也不好跟朱元璋详细解释。</p>
于是朱桂干脆在朱元璋面前自认是虎嚎文化的创始人。</p>
“这虎嚎文化好啊!”</p>
朱元璋听得眼前一亮,连声赞叹。</p>
对于朱桂的虎嚎文化,朱元璋深有感触。</p>
可以,在元末乱世,各路势力无不在默默实践着虎嚎文化。</p>
那时被淘汰的,可不只是丢官这么简单,</p>
而是丧命,乃至家族被灭!</p>
但朱元璋正是在这样一个充满虎嚎的乱世中,杀出重围,成为最后的赢家!</p>
与兴奋的朱元璋不同,</p>
朱棣和朱榑脸上则露出了惊恐之色!</p>
这虎嚎文化,听着有点折磨人啊!</p>
让朱棣二人害怕的原因,</p>
是现在朱桂对大同府官员用了虎嚎文化,还让朱元璋听见了。</p>
万一朱元璋心血来潮,要在藩王之间也搞虎嚎文化呢?</p>
光想想,朱棣就觉得绝望!</p>
十三,你别了,我不想学了!</p>
朱棣刚燃起学习虎嚎文化的念头,瞬间就熄灭了!</p>
“但这虎嚎文化有个问题。”</p>
不过朱元璋在兴奋之余,也敏锐地指出了虎嚎文化中的缺陷:</p>
“十三,你的竞争环境不错,但你怎么保持这个环境不衰减?”</p>
“人总会放松的,不可能时刻激情满满,这个问题你怎么解决?”</p>
朱元璋这一问,</p>
朱桂心里暗叹。</p>
不愧是老朱,看问题就是透彻!</p>
实际上,老朱的这个问题,在后世也引发了关于真虎嚎文化和假虎嚎文化的讨论。</p>
随后,朱桂耐心解释道:</p>
“具体实施其实挺简单。”</p>
“都要马儿跑得快,得先给马儿吃草;要想狼有干劲,就得给狼吃肉!”</p>
“为了让大同府官员时刻保持热情,我定了两条规矩。”</p>
“首先,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激励制,高压之下出效率!”</p>
“相应地,给他们开了高工资!”</p>
“仅靠制度不够,还得有个领头羊,这领头羊还得比他们更能卷!”</p>
“高薪让他们口服,领头羊的示范让他们心服!”</p>
“这样双管齐下,保持虎嚎文化的氛围并不难。”</p>
如今,大同府虎嚎文化的领头羊,自然就是代王朱桂自己了!</p>
听到这儿,</p>
朱棣和朱榑彻底惊呆了!</p>
哎呀妈呀!</p>
这虎嚎文化,真是学不来啊!</p>
想学工业化,那得有技术;想在领地里铺水泥路,那得有钱。</p>
可现在学这虎嚎文化,带头搞这个,简直是要命啊!</p>
朱棣俩兄弟感觉,朱桂为了和别的藩王比拼,连命都不想要了!</p>
这时候,朱元璋一脸凝重地看着朱桂。</p>
从朱桂的那些段里,朱元璋看出了朱桂惊人的管理才能。</p>
其实朱桂那套方法来也简单,</p>
就是恩威并施,自己先做出表率!</p>
这些道理听起来挺简单的,但真正做到的人很少,朱桂却做到了!</p>
</p>
这让朱元璋挺高兴的!</p>
他没想到,朱桂除了创造力强、商业头脑厉害,还有管理的天赋!</p>
接着,</p>
朱元璋觉得该给朱桂提个醒,告诉他虎嚎文化的潜在问题。</p>
“十三啊,你这虎嚎文化听着挺好,但我听着有个大问题。”</p>
朱元璋板着脸对朱桂:</p>
“你用高薪水驱动官员,让他们沉浸在虎嚎文化的氛围里。”</p>
“但你想过没,这样下去,官员会不会都变成只看利益的人呢?”</p>
朱元璋这一,</p>
朱棣和朱榑差点拍叫好。</p>
对对对!父皇得太对了!</p>
这虎嚎文化不能要!</p>
朱桂则笑眯眯地回答:</p>
“父皇,在您之前,我想先明一件事。”</p>
“不是所有当官的都是为了百姓,不然哪来那么多贪官呢?”</p>
这话一出,</p>
朱元璋的眼睛立刻变得锐利起来。</p>
朱桂这是承认贪官存在的合理性?这和朱元璋的观念不合啊!</p>
朱元璋一辈子治理官场,都是高压政策,贪官污吏在他眼里是大罪。</p>
但现在朱桂的话,好像有点在为贪官开脱的味道。</p>
朱桂见朱元璋脸色严肃,就没再什么。</p>
他刚刚的话并不是贪官是对的,而是认为贪污是基于人的本性存在的。</p>
贪污不对,但必然会出现。</p>
这并不冲突。</p>
只是似乎和朱元璋的理念不合。</p>
所以朱桂也没和朱元璋争辩下去。</p>
朱桂心里开始盘算起来。</p>
以后自己当了皇帝,大明的官场必须得改革!</p>
毕竟,想要马儿跑,总得让马儿吃草吧?</p>
现在朱元璋管的大明朝,官员薪水少得可怜,很多官员为了生活,不得不贪。</p>
这种情况是朱桂将来掌权时不愿看到的。</p>
父子俩理念碰撞之后,</p>
朱棣和朱榑在一旁,表情极其复杂。</p>
这时他们看向朱桂的眼神,都有点害怕了!</p>
朱桂连着搞了几件大事,既要技术又要钱,还得豁出去,把朱棣哥俩都弄懵了!</p>
他们现在只求朱桂别再这么拼命了,给兄弟们留条活路!</p>
后来朱元璋又和朱桂聊了些别的,眼看天色已晚,大家便离开了府衙。</p>
</p>
一晚上没话。</p>
第二天,早晨五点到七点。</p>
朱元璋一大早就起来了。</p>
他本以为自己已经起得很早了。</p>
可当他去找朱桂时,</p>
惊讶地发现朱桂正指挥着一块田地和一群农民忙着种植两种奇怪的作物。</p>
形状椭圆,一种黄皮白心,另一种红皮白黄相间!</p>
都是切块后种的!</p>
朱元璋一下就起了好奇心。</p>
咱们老朱还是农民出身呢,竟然还有不认识的作物?</p>
朱元璋此刻的好奇心爆棚。</p>
眼前这些农民种植的作物,有两类是他以前从未见过的!</p>
这让朱元璋心里全是疑问。</p>
随即,朱元璋走到朱桂旁边,看着忙碌的人群,问朱桂。</p>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