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大儒彼此不服,都认为自己加的标点是正确的,并欲寻求官方的刊行推广!</p>
一时间,大儒间的舌战四起!</p>
争论中,有人提出建议:</p>
“大家都认为自己的标点应用应被采用,却又争不出个结果。”</p>
“我有个主意。”</p>
“既然我们争不出结果,不如找一个公证人来评判,看该采纳谁的?”</p>
“这位公证人,我看非代王殿下莫属,毕竟是他创造了标点符号。”</p>
此言一出,争吵的大儒们顿时安静下来,觉得此言在理。</p>
“好!我们就去找代王殿下评理!”</p>
紧接着,以方孝孺为首的一群大明名儒,向着朱桂的住处进发。</p>
街道的另一侧,朱元璋与朱标身着便服走来。</p>
二人处理完政务,想来找朱桂聊聊天。</p>
“起来,咱们朱家最遗憾的就是没出过真正的才子。”</p>
朱元璋边由朱标搀扶着走,边回想朱楧那些号的事情,不由得感叹道。</p>
朱标一愣:</p>
“父皇,十三不算才子吗?”</p>
朱元璋摇头。</p>
按朱元璋的标准,朱桂虽有学识,但算不上才子。</p>
“我的才子是指那些风流才子,是能被文人士大夫公认的才子。”</p>
朱元璋解释道。</p>
尽管朱元璋平时不把文人放在眼里,心底却期盼朱家能出个有学识的人。</p>
对此,朱标只能苦笑。</p>
虽然朱标也有不少文人追随,但他们或是因朱标的太子身份,或是因其仁厚性格而跟从。</p>
至于成为被文人、士大夫公认的真才子,朱标不敢自居。</p>
“武将我家倒不缺,至于被文人承认的才子”</p>
朱标未再下去。</p>
他觉得这样的才子家里恐怕是不会有了。</p>
但正当朱标还想什么时,猛然发现朱桂府前聚了一群人!</p>
而且朱标注意到,人群中有不少翰林院学士!</p>
朱标当即愣住了!</p>
“这些人聚在十三门前做什么?”</p>
朱标望着眼前景象,惊讶地问道。</p>
朱元璋的眼眸也微微收缩。</p>
他留意到人群中不仅有翰林院学士,还有许多白发苍苍的老者,乃是大明著名的大儒!</p>
这令朱元璋瞬间愣住了。</p>
“这群茅坑石又找十三什么事儿?”</p>
朱元璋下意识道。</p>
虽然刚刚朱元璋还盼望着朱家能出一个被文人、士大夫公认的才子,但见到顶级大儒时,依旧将他们喻为茅坑里的顽石。</p>
“不清楚,不过府门开了。”</p>
朱标下意识摇头,但见朱桂府门开启,顿时眼睛一亮。</p>
既然朱桂开门迎客,想必他已知大儒们来访的原因。</p>
“诸位有何贵干?”</p>
朱桂站在府门前,望着以方孝孺为首的诸多大明大儒,疑惑问道。</p>
他不明白,为何一大早就被一群老者堵在了家门口。</p>
方孝孺立即回应:</p>
“我们想请代王殿下做公证!”</p>
“昨日代王殿下发明了标点符号后,大明有许多人便用它来注解各类典籍。”</p>
</p>
“我们想请代王殿下评判,究竟我们中谁注解的典籍才是正确的。”</p>
这话一落,一旁围观的朱标与朱元璋相视一眼,两人都有些摸不着头脑!</p>
若非听错,这群大儒竟是希望朱桂主持公道,或者,寻求朱桂的认可?!</p>
这一下,二人都惊呆了!</p>
朱桂竟然让大儒们主动寻求认可?</p>
难道是朱家出了顶尖才子?!</p>
这位顶尖才子不仅得到了大明大儒的认可,更是大儒们亟需得到他的认同!</p>
朱桂听着方孝孺的话,一时愣住了。</p>
他只是让朱楧等人注解大学,怎料这群人也开始注解典籍,且门外这群人中,熬夜注解的不在少数!</p>
以至于他们出现了分歧,因而需要他这个标点符号的创始人,来判定谁的标点才是正确的!</p>
“这事可不好办啊!”</p>
望着方孝孺等人充满期盼的眼神,朱桂微微蹙眉,开口道。</p>
闻言,方孝孺等人的眼神顿时黯淡下来。</p>
如果连标点符号的发明者朱桂都无法判定谁的注解才是正确的,那还能有谁有这个能力呢?</p>
恐怕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将来文坛为了争夺唯一的注解权,大明朝的学者们怕是要争个头破血流了!</p>
朱桂其实并非真的袖旁观。</p>
稍作沉吟后,朱桂提出了自己的想法:</p>
“不过,我倒是有个主意。”</p>
一听朱桂有主意,方孝孺等人眼睛顿时一亮。</p>
“还请代王殿下明示!”方孝孺拱道。</p>
朱桂点点头,接着:</p>
“我的想法是,你们不是想确定谁的注解才是正确的吗?这样办吧。”</p>
“大家都把自己的注解公布出去,千年之后,谁的还能流传,那自然就是正确的。”</p>
“时间和大众自会淘汰其他所有本。”</p>
此言一出,全场静默无声。</p>
许多人都是一脸的惊讶。</p>
随后众人又觉得,用时间来验证这个方法,确实行之有效!</p>
谁也没法挑剔!</p>
“代王此计实在是高!方孝孺佩服!”方孝孺首先赞同,拱赞叹道。</p>
“我也觉得这个办法妙极了!”</p>
“得好!我们不用再争论了!谁的注解能流传千百年,那便是最好的!”</p>
其他翰林院学士及大儒纷纷表示赞同。</p>
众人向朱桂道谢后,便各自散去了。</p>
现场只剩下朱元璋和朱标父子俩。</p>
此时朱元璋的脸上满是欣慰。</p>
刚才他见到那群大儒先求朱桂的认可,后又向朱桂致谢,对于这一幕,老朱心里颇为满意。</p>
毕竟老朱出身贫寒,而朱桂的发明能让大儒们刮目相看,无论从哪方面,老朱家总算是出了个真正的读书人。</p>
而朱标则是满脸震撼。</p>
他心想,这朱桂真是走到哪儿就把“内卷”带到哪儿。</p>
而且,朱桂的这种竞争还是有正面意义的!</p>
对方孝孺这样的大儒,是平定北方的策略,关乎国家安定;</p>
对其他王爷,则是标点符号的使用,这对文学来是巨大的创新!</p>
面对多才多艺的朱桂,朱标不禁自愧弗如!</p>
随后,二人步入朱桂的府邸,讨论了一番标点符号的应用,又谈了些关于大儒的事情。</p>
最终,二人离去了。</p>
就在他们离开不久后,朱桂脑海中响起系统的声音。</p>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