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大明:机甲六战机是有亿点点快 > 第99章 毕生追求的目标
    多数时候,哪怕是长子是个草包,也得让他上。其他皇子,再有能耐,除非造反,否则也只能安安分分当地方王。</p>

    这不是对错问题,只是为了政权交接能平平稳稳。</p>

    可在朱标眼里,事儿没那么绝对。有些人才华横溢,能破例。</p>

    朱桂就是这样的人。</p>

    不让朱桂当皇帝,损失的不是朱桂,是大明朝!</p>

    可怎么让朱元璋转变观念,是个难题。</p>

    琢磨了一会,朱标有了主意:</p>

    “父皇,您刚才的意思,是不是觉得十三弟的本事还没到让其他藩王服气的地步,所以越过他们封十三弟,他们会不高兴?”</p>

    “但父皇您想过没有,万一十三弟的本事比那些藩王强很多呢?”</p>

    朱标一边出主意,额头上冷汗越冒越多,话也越来越吃力。</p>

    朱元璋看得心疼,连忙拦住:“标儿,别了,先休息会儿!”</p>

    “父皇!这事我得完!”</p>

    朱标硬撑着,心想非得把这事儿解决了不可。</p>

    “好吧,那你讲,我听着。”</p>

    朱元璋看着朱标那股子热情,也不好打断,只好答应了。</p>

    朱标趁接着:</p>

    “人的能力强弱看不出来,但可以通过解决问题的段来评判。以前父皇考核过藩王们,但多偏军事。要做个合格的储君,得啥都懂点。”</p>

    朱标不停地,朱元璋也大概明白了意思。</p>

    朱元璋直接问:</p>

    “所以标儿的意思,是通过考核来选下一个储君?”</p>

    “对。”</p>

    朱标点头。</p>

    朱元璋表情有点古怪。</p>

    朱标这像是在安排后事啊!</p>

    他现在就是储君,却要用考核选下一个储君,感觉他自己已经不行了。</p>

    “我不同意,这太胡闹了。”</p>

    朱元璋马上反对。</p>

    毕竟,大明朝的储君就在眼前,朱元璋可不想搞换储君的事。</p>

    朱标没直接反驳,提出了考核内容:</p>

    “儿臣打算让他们改革大明的钱币,谁的改革受百姓欢迎,谁就赢!”</p>

    一听这考核,朱元璋眼睛一亮。</p>

    改革大明的钱币,那可是关乎国家钱包的大事!</p>

    钱多了,很多事情都能干!</p>

    朱元璋一时心动了,想让藩王们试试改革大明的钱币,有效果最好,没效果也不亏。</p>

    至于考核奖励是储君之位,朱元璋不愿承认:</p>

    “考核挺好,奖励储君之位的事,你可以放出风声,但我提前好,这奖励我不认。”</p>

    朱元璋认真地看着朱标,嘴角藏着一丝狡猾的笑容。</p>

    老朱这是打算空套白狼,而且对象还是自己儿子!</p>

    朱标不在意这些。有的事开始可能假,但假的也能成真。</p>

    朱标相信朱桂能赢。</p>

    他也相信自己走后,朱桂很可能接管大明。</p>

    可惜的是,到时候自己已经去世,看不见大明在朱桂中变成什么样了。</p>

    旁边的蓝玉全程听完,心里跟翻江倒海似的。</p>

    他没想到朱标不想让自家儿子接班,反而老想推给弟弟朱桂!</p>

    一时间,蓝玉也不知道该朱标无私还是天真。</p>

    同时,蓝玉开始盘算退路。</p>

    </p>

    如果朱标真没了,皇位又不传给朱标的儿子,而是那个代王朱桂,蓝玉琢磨着,要不要去巴结一下代王朱桂?</p>

    毕竟自己也是堂堂凉国公,战功赫赫,朱桂应该不会拒绝这样的支持吧?</p>

    当然,蓝玉也就是想想,朱标活着一天,他就不打算行动。</p>

    随后,应天府里流传起一条消息:</p>

    太子朱标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又觉得自己的孩子年纪太,挑不起大梁。</p>

    所以太子朱标建议让其他藩王继任储君。</p>

    藩王多,太子朱标就出了个考题。</p>

    让藩王在自己的地盘上改革大明的钱币,谁能赢得最多的百姓认可,谁就是赢家。</p>

    据,胜者能拿到储君之位!</p>

    于是,好多藩王都疯了!</p>

    他们想当储君,想当皇帝!</p>

    当然,他们不知道朱元璋这只是空套白狼。</p>

    朱元璋只想拿改革钱币的方案,可不想真把储君之位当奖品。</p>

    可储君位子的奖赏能激发藩王的积极性,朱元璋便没有出面澄清谣言。</p>

    至于之后不履行承诺可能带来的麻烦,朱元璋更是不放在心上。</p>

    毕竟老朱身为大明朝的皇帝,最终解释权牢牢握在他中。</p>

    考试的消息传出后,藩王们纷纷广纳贤才,都希望能找到能改造大明宝钞的高人!</p>

    这消息传到了大同府。</p>

    朱桂刚从第二个基地回来。</p>

    目前,他已经拿下了西北边疆的伊犁城。</p>

    不过,朱桂并未透露第二基地是明朝人的杰作,表面上仍是草原人的旗号。</p>

    朱桂还给自己加了个伪装,把第二基地叫做大汉!</p>

    大汉的扩张路线是向西进击!</p>

    当朱桂回到大同府时,朱棣也正从迤都返回顺天府。</p>

    途径大同时,朱棣与朱桂闲聊了起来。</p>

    “听前阵子你嫂子来找你算账了?”</p>

    在代王府内,朱棣饮下一杯酒,饶有兴致地望着朱桂问道。</p>

    桑婉妙正是朱棣的妻子,燕王妃。</p>

    上次桑婉妙带妹妹桑婉柔来找朱桂理论,却被朱桂以公事繁忙为由挡了回去,令桑婉妙无从下。</p>

    “兄长应该也听,嫂子那时怒气冲冲地离开了吧。”</p>

    朱桂微笑着答道。</p>

    这话一出,朱棣哈哈大笑起来。</p>

    他仿佛看到了那位强势的妻子吃瘪的模样,笑得更加畅快。</p>

    但转念想到最近宝钞改革的风声,朱棣便向朱桂问道:</p>

    “最近父皇布置的考验,四处都在传言是为了挑选储君,十三觉得这传言可信吗?”</p>

    朱棣此行从迤都归来,正是为了筹备这次考验,因此想多搜集些情报。</p>

    站在朱棣身边的陶光啸,也专注地看着朱桂。</p>

    他想从朱桂的回答中,评估朱桂的见识。</p>

    “应当是假的,储君之位怎会用这般儿戏的方式来选定?况且大哥健在,不会急于选出储君。”</p>

    朱桂给出了自己的见解。</p>

    陶光啸听了,眼睛微微一眯。</p>

    这判断与他的想法如出一辙!</p>

    果然是个和自己一样怀有野心的代王殿下!</p>

    虽然陶光啸猜测储君位的奖赏可能是虚构,但他仍准备助朱棣全力应对这次考验。</p>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