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桂这话,真假掺半。</p>
但不管真假,老朱听得非常满意。</p>
这十三年纪轻轻,为人处世却是一流。</p>
这样一个强大的藩王,如果一心为国为民,那就是国家的栋梁之材!</p>
但如果有了谋反的心思,对国家的威胁恐怕比唐朝的安禄山还大几分。</p>
当然,这些想法老朱并没出口。</p>
他只是满意地点点头,然后背着进了太子的寝宫,朱桂也紧跟其后。</p>
这次来,朱桂还带了些礼物,从系统里买了些抗生素和感冒药给朱标。</p>
不过看着朱标面无血色,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朱桂觉得这些药恐怕起不了什么作用。</p>
朱桂在拜访完朱标离开后,又遇到了一群商人,他们想插丝绸之路的事。</p>
朱桂没直接处理,而是让他们去大同府找管这事的管仲。</p>
之后,朱桂便离开了应天府,回到了他忠诚的大同府。</p>
算算时间,化工厂的化肥也快造好了,正好可以去看看成品。</p>
化肥的事,朱桂早有准备,而且非常上心。</p>
毕竟,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一切的基础。</p>
人要是连饭都吃不饱,哪有力气干活、做生意、打仗?</p>
虽然现在有了红薯和土豆,产量也惊人,但总吃这两样也容易腻。</p>
朱桂的目标很明确。</p>
对于大明百姓吃饭的问题,要先从饿肚子到吃得饱,再从吃得饱到吃得好!</p>
红薯和土豆解决了从饿到饱的问题,化肥则能解决从饱到好的问题!</p>
“只要红薯、土豆和化肥三样东西用到大明农业上,相信不久大明的人口就会激增。”</p>
朱桂坐在回大同府的火车上,思考着对大明农业的整体规划,并打算立即实施。</p>
化肥的出现会让粮食产量增加,粮多了,能养活的人也就多了。</p>
按照中原多数人多子多福的观念,人口自然会增长。</p>
现在大明有大约八千五百万人口,等红薯、土豆和化肥普及后,人口翻上几倍,达到三四亿并不难。</p>
当然,人多了也不能光在国内挤着。</p>
到时候,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都通了,大明人也可以出去闯荡一番。</p>
而且,在大明军队的保护下,出去的大明人根本不用担心被当地人欺负。</p>
如果外人敢欺负大明人,也不用搞“虽远必诛”,直接让当地的大明军队出就行!</p>
要做到这一切,根本上,就需要富饶的农业!充足的粮食!</p>
就需要化肥!</p>
“化肥增产的粮食不仅能给人吃,多余的还能喂牲畜。”</p>
“牲畜的肉又能改善人的饮食。”</p>
朱桂想着化肥的作用,觉得真是极好的。</p>
以前的年代,大部分人吃不起肉,因为养那些能产肉的牲畜需要粮食。</p>
但很多时候,粮食连人都不够吃,怎么可能用来喂牲畜,所以肉很少。</p>
但有了化肥,情况就不一样了</p>
</p>
化肥助力粮食增产后,随之而来的是充足的食物可以用来饲养家畜。</p>
这样一来,肉类、蛋类、奶制品等就成了提升生活品质的佳肴。</p>
这正是从吃饱到吃好的转变过程。</p>
朱桂思考到这里时,火车缓缓驶进了大同站。</p>
他环顾四周,见乘客们纷纷起身,准备提着行李下车。</p>
由于朱桂衣着朴素,只带了两名随从,周围人并未认出他的身份。</p>
就在这时,车厢内响起了一阵惊叹声。</p>
“外面有几个大人物在等人呢!”</p>
“我认出来了,最前面那位是大同的县令曹官!”</p>
“哎呀,能让曹官亲自迎接,肯定是大同要有大人物驾临吧?”</p>
“极有可能!不定那位大人物就和咱们同车厢呢!”</p>
乘客们的讨论愈发热烈,四处张望,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了镇定自若的朱桂身上。</p>
然而,此刻的朱桂已经走出了车厢。</p>
与此同时,门外等候的曹炳麟快步上前迎接。</p>
隐隐约约,乘客们还能听到外头的对话:“代王殿下,一路劳顿了。”</p>
“遵照您的吩咐,化肥一旦生产成功立即汇报,化工厂那边已经生产出大约一千袋化肥了。”</p>
车厢内的乘客们闻言,先是惊讶,随后一个个激动得呼吸急促。</p>
原来,刚才与他们同乘一车的竟是代王朱桂!</p>
大家震撼于代王朱桂竟然与他们同乘火车,还同在一个车厢,这让大家感到无比荣幸,仿佛与代王同车便等于认识了代王。</p>
这样想来,能认识如此厉害的代王,自己似乎也变得厉害起来了。</p>
乘客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红晕,心里盘算着回去后要好好向亲朋好友炫耀这次遇见代王的经历。</p>
毕竟,代王朱桂最近在明朝可是声名显赫。</p>
由于朱桂声誉极好,民间还自发流传起一些其实并未经证实的善行,比如他在火车旅行中主动帮助百姓搬运行李、给老人让座、安抚孩子入睡,听谁家有困难,还会慷慨解囊赠送银钱,活脱脱一位现实中的慈悲菩萨。</p>
各种美德事迹在传扬中都被附着在了朱桂身上。</p>
而朱桂本人,则跟随曹炳麟前往化工厂。</p>
途中,朱桂留意到曹炳麟心不在焉的模样,不禁感到好奇。</p>
“曹官,怎么了?是公务上有难题吗?”</p>
朱桂的询问让曹炳麟的嘴角不易察觉地抽动了一下。</p>
还不是因为朱桂找来的管仲和鲍叔牙两位老者,让曹炳麟心情大受影响!</p>
前几天曹炳麟带两人游览大同时,发现他们对新鲜事物反应夸张,以为二人没什么本事。但当二人真正参与政务后,管仲和鲍叔牙的卓越能力让曹炳麟深受打击。</p>
虽然头的工作量大大减少,看似轻松了许多,但曹炳麟却心凉了半截。</p>
原先比不过年轻的朱桂也就罢了,现在连两个老头都比不过,这让曹炳麟颇感挫败,脸上满是心如死灰的表情。</p>
“我没事,多谢殿下挂心。”曹炳麟不好直言原因,只好含糊应对。</p>
朱桂见状也没再追问。</p>
不久,两人抵达化工厂大门。恰在此刻,不远处,管仲和鲍叔牙走了过来。</p>
“殿下,曹官!”管仲先行施礼,明来意:“我们听殿下研发了化肥,能增加粮食产量,就想来看看。”</p>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