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大明:机甲六战机是有亿点点快 > 第114章 满朝文武都震惊得不得了!
    朱棣认出眼前这位是跟随自己多年的老兵,便皱着眉头问了一句。</p>

    而陶光啸一见此人,心里就隐隐有种不祥的预感。</p>

    没过多久,那位燕王府的亲卫定了定神,带着强烈的惊恐语气:</p>

    “是大同府来的消息,代王他!代王他刚发明了一种叫做化肥的东西!”</p>

    “代王!这化肥要是给庄稼用了,能多收七成!”</p>

    庄稼能增产七成?!</p>

    这一瞬间,整座大厅里,除了那个燕王府的亲卫,似乎再没有一个活物存在了!</p>

    连心跳和呼吸声都仿佛消失了!</p>

    朱棣和陶光啸满脸震惊,如同见了鬼怪一般!</p>

    “七成?!这怎么可能?!”</p>

    陶光啸失声问道。</p>

    如果庄稼真能增产七成,那许多事情都将因此不同!</p>

    首要的一点,使用化肥的地方,就能养活更多的军队!</p>

    “大同府的知县曹炳麟,曹大人就是这么的,增产的效果就是七成!”</p>

    燕王府的亲卫再次强调道。</p>

    “咕噜!”</p>

    陶光啸在得到确认后,下意识地咽了口唾沫。</p>

    他再次感受到了朱桂的可怕之处!</p>

    原本还以为朱桂至少要三个月才能捣鼓出新玩意,结果一回去就搞出来了!</p>

    而且还是一下子发明了能让庄稼增产七成的化肥,这种能改变大明农业的神奇之物!</p>

    这让陶光啸不得不服。</p>

    在奇技淫巧这一块,朱桂确实是当代无双!</p>

    朱棣整个人如同被重锤击中。</p>

    刚刚和陶光啸讨论一番后稍显平复的心情,立刻又被朱桂的化肥拉回到了谷底!</p>

    冥冥之中,朱棣感到将来或许不是朱桂辅佐自己,而是自己去辅佐朱桂了!</p>

    </p>

    秦王府中。</p>

    作为一旦朱标去世后,最有希望继任太子的老二秦王朱樉,听朱桂接连建功,气得摔了好几个碗,嘴里还不停咒骂着朱桂。</p>

    晋王府里。</p>

    排行第三的晋王朱棡,得知朱桂连续立功,又研发出能增产的化肥后,怒不可遏,当场斩杀了一名幕僚!</p>

    他认为自己不如朱桂,全是因为这些幕僚没用!</p>

    而且朱棡现在不能再提什么“朱标还在,你瞎忙乎什么”这样的话了。</p>

    毕竟朱标现在看起来半死不活的,正该是其他藩王发力的时候。</p>

    然而让朱棡无奈又绝望的是,他比不过朱桂!</p>

    有了朱桂这样一个疯狂立功的兄弟在,不论年纪大,其他藩王都感到了来自代王朱桂的巨大压力!</p>

    与这些压力山大的藩王不同,朱元璋此时却是喜上心头。</p>

    “十三真是能干啊。”</p>

    “刚在应天府这边搞定改革大明宝钞的事,回到大同府就弄出了个增产七成的化肥。”</p>

    朝堂之上,朱元璋听锦衣卫当众汇报后,感慨道。</p>

    底下的蓝玉、杨靖等人,也听到了锦衣卫报告朱桂发明增产七成化肥的事情,顿时群臣皆惊!</p>

    眼神中满是不可思议。</p>

    “陛下!能增产七成的神器,微臣前所未闻!这事不会是假的吧?”</p>

    户部右侍郎傅友文皱眉,出列问道。</p>

    眼见自家部门的人居然敢质疑代王,户部尚书杨靖有些不高兴。</p>

    “如果是别人,或许有假,但这事是代王做的,绝不可能有假!”</p>

    户部尚书杨靖站出来,反驳下属的观点。</p>

    </p>

    朱元璋倒不在意傅友文的质疑。</p>

    老朱抬头望向天花板。</p>

    “以前的话,咱也不信有增产七成的神器存在,可这东西是十三拿出来的啊。”</p>

    “毕竟就在前不久,咱亲眼见证了亩产五千斤的地瓜和土豆。”</p>

    傅友文听得一头雾水。</p>

    怎么刚出个增产七成的化肥,又蹦出来个亩产五千斤的地瓜和土豆?</p>

    “陛下,您的亩产五千斤的地瓜和土豆,也是代王殿下送来的?”</p>

    傅友文问道。</p>

    朱元璋瞥了他一眼,轻轻点了点头。</p>

    “嘶——!”</p>

    傅友文当即倒吸一口冷气。</p>

    他心中顿时惊骇不已!</p>

    脸色也是一变再变!</p>

    大明稻米一年一亩地也就产五百斤上下,而这地瓜和土豆,一亩的产量竟是稻米的十倍!</p>

    这样的作物真的存在于世?</p>

    傅友文不信!</p>

    朱元璋看出了户部右侍郎傅友文的震惊和怀疑,带着几分感慨地:</p>

    “你也不用怀疑这地瓜和土豆的真实性,毕竟那是咱亲眼所见的。”</p>

    “能种出亩产五千斤农作物的十三,这事千真万确!”</p>

    “所以,现在十三弄出增产七成的化肥,自然也让咱信服了。”</p>

    “实际上,十三从没骗过咱。”</p>

    得到朱元璋的再次确认,户部右侍郎傅友文已经目瞪口呆,彻底不出话来了!</p>

    从朱元璋的话语中听来,那亩产五千斤的作物不像造假,是真的存在!</p>

    这t是什么离谱的作物?</p>

    竟然能比寻常稻米高出十倍的产量!</p>

    而且能搞到这种离谱作物的代王,又弄出了一个离谱的增产化肥!</p>

    傅友文坚信,能搞出这两样的代王朱桂绝对是顶尖的人才!</p>

    服了!傅友文彻底服了!</p>

    再无疑问。</p>

    而且如果此事属实,既有了亩产五千斤的作物,又有增产七成的化肥,大明的农业将会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p>

    “陛下!微臣认为应立即在大明推广地瓜、土豆和化肥的使用!”</p>

    “这三样东西加入大明农业,将是万民之福!是国家之福!”</p>

    傅友文立刻拱道。</p>

    朱元璋闻言微笑着点头:</p>

    “地瓜和土豆的种植章程已经定了,不过化肥听闻目前产量有限。”</p>

    “恐怕还无法在大明广泛推广使用。”</p>

    这话一出,傅友文及不少官员都发出了遗憾的叹息。</p>

    他们也想看看增产七成的化肥实际效果如何,可现在只在大同府有售,让人颇为遗憾。</p>

    朱元璋听着众人的叹息,不禁笑了一声。</p>

    作为农家出身的老朱,自然明白增产七成意味着什么。</p>

    同样一片土地,将来能养育更多人,换句话,大明朝的人口要噌噌往上涨啦!</p>

    人多了,国家的实力自然水涨船高,这代表着无限的潜力和希望啊!</p>

    想到这里,朱元璋感慨万千地:</p>

    “不得不承认,要是大明多几位像十三这样的能人,我大明江山稳固几百年不在话下!”</p>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