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没想到民众如此热情,只好解释朱桂的五千人已足够。</p>
未能从军的百姓虽感遗憾,却在心中默默为朱桂的部队祈祷,</p>
愿他们凯旋而归!</p>
---</p>
应天府内,</p>
朱元璋躺在床上,额头上敷着湿毛巾,显得病态虚弱。</p>
朱允炆的行为让老朱大为光火。</p>
在老朱看来,作为大明未来的储君,朱允炆应当学习权谋之术。</p>
可恼人的是,</p>
朱允炆游历大同府一圈,竟只学了开挖掘的技能!</p>
老朱恨不得给朱允炆几个耳光,质问他身为未来的皇帝,为何要学这种体力活?</p>
体力劳动,能胜任者众多,何需未来的皇帝亲力亲为?!</p>
也正因为朱允炆学错了东西,</p>
朱元璋为他铺设的道路</p>
让朱允炆在官员们跟前大放异彩,好提升他名声的打算,就这么打了水漂。</p>
现在别让他风光无限了,</p>
朱允炆对挖掘的痴迷,倒让他在官员们眼中成了个失魂落魄的病人!</p>
连带着朱元璋的脸面也跟着丢了一地!</p>
要是老朱知道了,</p>
大明朝不光有个爱玩挖掘的皇孙,后世还有个痴迷木工的不靠谱皇帝,</p>
怕不是要气得背过气去!</p>
不过老朱眼下还蒙在鼓里,所以还能勉强稳住心神。</p>
“皇孙呢?”</p>
“早朝后,皇孙跑哪儿去了?”</p>
病榻上的朱元璋挪开了敷在额头的湿巾,转而向身边的太监询问。</p>
那太监瞅着因朱允炆而憔悴的朱元璋,一时不敢言语。</p>
“吧,不管他干什么去了,我都不怪你。”</p>
朱元璋察觉到太监的迟疑,眉头一皱,随即许下了承诺。</p>
话音刚落,太监连忙回答:</p>
“启禀陛下,皇孙开着挖掘去建电站了。”</p>
一听这话,</p>
朱元璋登时气血翻涌!</p>
喉咙一阵发甜,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p>
这子!</p>
真是要活活气死我啊!</p>
我只想让你将来继承大统,成为大明的皇帝,</p>
你倒好,还惦记着那挖掘?</p>
还去建电站?!</p>
这哪是你一个皇孙该干的活儿?!</p>
看样子,这个接班人算是指望不上了!</p>
可朱允炆的身份摆在那里,就算他不成器,</p>
除非他没了,否则储君之位也轮不到别人。</p>
这让朱元璋的头疼愈发严重!</p>
立储,这关乎国家的大事,让朱元璋深感力不从心!</p>
正当朱元璋头疼之际,</p>
一名锦衣卫带着边疆的消息走来。</p>
“陛下!”</p>
“左军都督佥事刘真上书,西域使者前来朝拜大明,却在哈梅里屡遭阻挠!”</p>
“同时,哈梅里派人刺杀了西域使者,视我大明如无物!”</p>
“刘真请求陛下示下,该如何处置此事。”</p>
听着锦衣卫带来的消息,</p>
朱元璋的怒火再次被点燃!</p>
自家孙子气我也就算了,</p>
哈梅里算个什么东西?</p>
</p>
竟敢拦截杀害来朝见我大明的使者?</p>
真当我大明无人?</p>
“传旨,即刻命刘真出兵讨伐哈梅里,把他们的首领头颅给我提来!”</p>
略一思量,朱元璋果断下令。</p>
“遵旨!”</p>
锦衣卫闻言,连忙拱告退。</p>
朱元璋也随之长舒了一口气。</p>
刚才心中的憋闷一扫而空,哈梅里算是撞在了枪口上,</p>
让朱元璋的心情畅快不少。</p>
不过,朱元璋要攻打哈梅里,并非仅仅因为其杀害了西域使者,</p>
更主要的是哈梅里不再听话了。</p>
哈梅里所在的地理位置,对于大明与西域各国的商贸往来至关重要,</p>
这条路畅通,不仅能促进边境城镇的经济发展,还能加强与中亚国家的贸易联系,是个关键的商业通道。</p>
也正因为如此,哈梅里所在的河西走廊成了各方争夺的热点,</p>
那里盘踞着大势力,哈梅里是其中最大的一股。</p>
如今哈梅里竟敢主动挑衅,朱元璋便想借此会清除包括哈梅里在内的所有障碍,</p>
也算为朱桂打通陆上丝绸之路扫清一些障碍。</p>
但让朱元璋不解的是,</p>
他听朱桂已派兵驻扎西域各国,必然要经过哈梅里,</p>
怎么没听哈梅里和朱桂那边有过冲突?</p>
不过朱元璋也没多想,</p>
不管之前有没有矛盾,待左军都督佥事刘真率兵一到,</p>
那里自然不会再有矛盾存在了。</p>
</p>
哈梅里城中,</p>
此时,哈梅里的大王纳忽里及其王子别儿怯帖木儿等重臣齐聚王宫,</p>
他们围成一圈,眼前堆满了宝物。</p>
有人拿着肥皂,有人捧着化妆品,还有人抓着水泥和复合肥料。</p>
众人望着中的物品,无不啧啧称奇。</p>
“大明不愧是大明,竟能造出这么多稀奇古怪的好东西!”</p>
“而且这些东西都特别实用!”</p>
“肥皂用来洗澡,化妆品能让人变美!水泥能盖房修路!最绝的是那复合肥,能增加粮食产量!”</p>
众人在赞叹大明物产丰富的同时,有了解这些物品的人在一旁讲解。</p>
纳忽里等人的眼神越发闪亮!</p>
从这简单的描述中,他们就能感受到这些都是宝贝!</p>
“早就听明朝商队带到西域的东西都是精品!”</p>
“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p>
纳忽里感慨道。</p>
以前纳忽里只是听,从未亲自体验过这些神奇的东西。</p>
由于朱桂那里的产量有限,首先要满足大同府,其次是整个大明,</p>
之后才轮到卖给大明以外的国家,比如西域的王公贵族。</p>
也因此,卖给西域的货物价格高昂。</p>
纳忽里曾询过价,但价格之高让他望而却步,心里却痒痒的。</p>
于是下给他出了个主意:</p>
“既然买不起,何不直接去抢?</p>
这可是无本万利的买卖啊!”</p>
白拿东西,不掏腰包,转还能卖给西域换银子,这买卖划算。</p>
纳忽里一拍大腿,干就干,脚麻利地干了票大的,为免后患,连根拔起,一个不留。</p>
在纳忽里眼中,河西走廊这地界,人少地多,顺牵羊不算新鲜。</p>
明朝就算想找茬,一时半会儿也摸不到他的门上来。</p>
可纳忽里万没想到,朱桂早把锦衣卫撒出去,跟草原上的鹰似的。</p>
这不,他刚动,消息就飞一样传给了朱桂和韩信,两边人马火速往这儿赶。</p>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