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的情报显示,坐镇草原的燕王朱棣敏锐捕捉到了瓦剌与鞑靼蠢蠢欲动的迹象。</p>
于是,他采取了先发制人的策略,秘密策反了一支强大的部落,将其变为内应潜伏于敌方内部。</p>
而瓦剌与鞑靼对此浑然不觉。</p>
他们甚至邀请这位大部落一同围攻明朝的边防军。</p>
结果,在这位大部落作为内应的协助下,朱棣亲自率领精锐亲卫部队突袭,轻而易举地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p>
一举歼敌七万余众!</p>
在陶光啸精心编撰的战报中,朱棣不再是边缘角色。</p>
他先是主动策反草原部落,随后更是亲自披挂上阵,一战定乾坤。</p>
正是这一系列行动,平息了草原的叛乱。</p>
至于策反大部落之事,只要大部落自己不发声,外人无从得知真相。</p>
加之大部落历来对明朝使者的冷淡态度,他们自然不会出面否认。</p>
此外,关于朱棣亲率精兵奇袭的情节,为了圆谎,陶光啸还亲自率队深入草原,制造了一场针对不明部落的袭击。</p>
虽然目标并非瓦剌或鞑靼,但至少有人目击到行动,足以应对质疑。</p>
况且,朱棣的亲卫部队不过数千人,规模不大却忠诚可靠,便于陶光啸的操作。</p>
这一切,都是为老朱精心布置的局。</p>
随即,朱元璋将燕王府呈递的战报分发给群臣传阅。</p>
此刻的老朱面上洋溢着得意之色,</p>
似乎在无声宣告:自己不仅有朱标、朱桂这样的杰出子嗣,</p>
更有如燕王朱棣这般卓越的儿子!</p>
优秀的儿子何其多!</p>
这怎能不让老朱好好炫耀一番?</p>
“燕王这棋,高啊!”</p>
“策反草原部落,使之成为我大明的内应,一举击溃瓦剌和鞑靼的七万雄师!燕王威武!”</p>
“太强悍了!战报上燕王可是全歼了那七万蛮族军队!继代王之后,我大明又出了一位战神!”</p>
“起来,被燕王策反的那个部落名字也挺有意思,竟然叫大汉!”</p>
群臣传阅战报,个个面露惊愕。</p>
众人未曾料到,平日里低调行事的燕王朱棣,一出便是如此石破天惊——</p>
一举消灭七万敌军,立下赫赫战功!</p>
同时,联想到朱桂,群臣心中的震撼更甚。</p>
许多身为父亲的官员更是满腹疑惑:</p>
朱家的孩子为何如此出色?</p>
除了早有盛名的朱标,文武双全的朱桂之外,</p>
如今又冒出一位战神级人物!</p>
这让同为父亲的官员们艳羡不已。</p>
若非老朱身为大明皇帝,他们定要讨教一番育儿经,</p>
怎能让子女如此成才?</p>
“哈哈!”</p>
“老四既是我儿,自非凡品。”</p>
朱元璋听着群臣对朱棣的赞美,开怀大笑。</p>
朱棣此番战功,也让老朱心中稍感宽慰。</p>
若藩王中仅朱桂一家独大,将来自己百年之后,朱桂恐怕难以驾驭。</p>
如今朱棣的崛起,以及他击败并消灭两大草原部落的辉煌战绩,</p>
足以让他与朱桂分庭抗礼。</p>
随即,老朱当场宣布重赏朱棣,</p>
意在鼓励朱棣再接再厉,早日将草原完全纳入大明图。</p>
接下来的两天,朝堂上洋溢着喜庆气氛。</p>
一方面,老朱的寿辰将近;</p>
另一方面,朱棣大败瓦剌和鞑靼的消息振奋人心。</p>
总之,整个大明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p>
然而,仅仅两天后,</p>
朱桂送来的情报抵达应天府。</p>
</p>
在朱桂的信息中,大汉被描述为朱桂的盟友,是大明的朋友。</p>
大汉近期察觉到瓦剌和鞑靼对大明的威胁,主动出击,消灭了七万多敌军。</p>
朱元璋看完这则消息,当场愣住。</p>
“不是老四策反的大汉吗?”</p>
“为何十三送来的消息中,大汉是自发对抗瓦剌和鞑靼的?”</p>
朱元璋一时之间有些懵。</p>
与之前顺天府送来的书信不同,其中燕王朱棣的身影显著,</p>
而朱桂送来的消息中,燕王朱棣甚至朱桂自己都未被提及。</p>
这让朱元璋的思绪一时空白。</p>
一时间,</p>
朱元璋不知该相信谁的辞。</p>
但可以肯定的是,</p>
其中必有一人在撒谎!</p>
一方大汉主动出击,另一方大汉是被策反的,</p>
两者间的差异显而易见!</p>
对此,朱元璋不动声色地收起了朱桂的文书,</p>
暗中派遣使者北上草原,前往大汉查证实情。</p>
没错,朱元璋决定先不相信任何人,</p>
他要听自己人汇报大汉的真实情况。</p>
而老朱本人,则在应天府静候佳音。</p>
得益于火车的开通,老朱不必担心使者往返耗时数月之久。</p>
有了火车,使者连同办差只需五天即可往返。</p>
这五天里,朱元璋耐心等待,</p>
但在等待的过程中,他脸上的笑容不再,</p>
这令周围人感到惊慌。</p>
他们察觉到老朱的不悦,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个个忐忑不安。</p>
不过,见老朱并未责怪,众人稍稍安心。</p>
而老朱依旧愁眉不展。</p>
六日后,使者返回应天府,带来了大汉的最新消息。</p>
“陛下。”</p>
“据大汉人士所述,他们攻击瓦剌和鞑靼,完全是自主行为,并未受到任何人的策反。”</p>
“其次,在消灭瓦剌和鞑靼军队的过程中,只有大汉军队参与,明朝军队并未介入。”</p>
“臣在大汉及顺天府进行了走访调查,大汉所言应为事实。”</p>
听完使者的汇报,朱元璋仿佛瞬间苍老了十岁。</p>
他彻底懵了!</p>
现在,朱桂与大汉的法吻合!</p>
然而,朱棣的叙述却偏离了事实!</p>
其一,关于收服大汉的壮举,另一项,则是他亲率亲卫参与围剿瓦剌与鞑靼的战役。</p>
全是虚构!</p>
极有可能是燕王为了彰显自己的功绩,自导自演的一出戏!</p>
思及此处,朱元璋怒火中烧。</p>
他瞬间被愤怒淹没!</p>
朱棣怎敢如此?!</p>
竟敢在自己寿辰将至之时,用如此拙劣的段欺骗自己?!</p>
“好,我明白了。”</p>
“此事仅你我知晓,我不想有第三人得知。”</p>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波澜,随后对面前的使者言道。</p>
老朱决定将此事隐瞒。</p>
毕竟牛皮已吹,百官皆赞,皇室颜面已挂。</p>
此时揭露朱棣的功绩为虚,无疑将严重损害皇室威信。</p>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