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p>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p>
朱桂心中默诵此诗,这使他振奋起来。</p>
此诗出自清朝,尚未有人书写,且与当前季节相宜。</p>
不仅如此,它还表达了一种非凡情感:</p>
“化作春泥更护花”,象征着对未来的美好期待;</p>
“落红”则彰显无私奉献的精神。</p>
这般意蕴,足以打动人心。</p>
于是,朱桂心满意足地返回府邸,这一次,他未再让苏晨审阅这首诗。</p>
此刻,参赛作品已足够且尽善尽美。</p>
转眼间,诗词大赛的日子来临。</p>
皇宫内热闹非凡,汇聚了近百名书生,个个精神抖擞,对大赛志在必得。</p>
此时,朱元璋出现在众人眼前,现场顿时静默,众人屏息凝视着朱元璋。</p>
“欢迎各位书生光临,朕对每位到来者表示欢迎。”</p>
“诗词大赛规则由苏少傅为大家讲解。”</p>
言毕,苏晨自一侧步至众人前,详细介绍了大赛规则。</p>
初赛时,每位书生有一天时间完成自己的作品。</p>
次日,书生们当众朗诵作品,并由皇帝及宫中少傅共同评判。</p>
评分最高的前十名可晋级最终决赛。</p>
规则宣讲完毕,苏晨退下。</p>
“规则诸位已明了,明日即为初赛。</p>
朕为各位安排了住处,今日可先休息,明日比赛正式拉开序幕。”</p>
朱元璋继续道。</p>
随后,书生们被各自领到安排好的房间,房内备有充足的笔墨,供书生们挥毫泼墨。</p>
次日,初赛如约举行。</p>
书生们重返皇宫,在大臣们的注视下,书写自己的作品。</p>
朱桂坐在第一排,拿起随身携带的中性笔,在宣纸上挥洒诗句。</p>
此次初赛,并不要求必须使用毛笔书写,因为初赛看重的是诗词内容而非书法。</p>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p>
朱桂边默念边在宣纸上书写。</p>
时光悄然流逝,渐渐地,其他书生相继提交了作品。</p>
而朱桂仍在专注书写,因他挑选的诗较长,耗时自然多于他人。</p>
半时后,所有书生均已提交作品,场上唯余朱桂一人。</p>
好在初赛并未限定写作时间。不然的话,朱桂绝不会挑这么长的诗去比赛。</p>
朱元璋见朱桂迟迟不下笔,心里不由得有点焦急。</p>
虽初赛不限时间,但耗时过长,终究会影响最终评判。</p>
这也是其他书生都想尽快完成的原因。</p>
时间悄然流逝,淡定哥还是一如既往地从容不迫。</p>
周围环境的变动似乎丝毫没影响到他。</p>
毕竟,有些书生已经开始声议论起来。</p>
而现场唯有苏晨知道朱桂诗的内容。</p>
又接近半个时辰,朱桂才慢慢放下笔。</p>
当他举起宣纸那一刻,全场人都惊住了。</p>
一米长的宣纸,密密麻麻全是字。</p>
“我的天,十三殿下居然写了这么长的诗。”</p>
“难怪花了这么久时间。”</p>
一个书生惊讶道。</p>
旁边的人听了,也纷纷点头。</p>
瞬间,一种无形的压力笼罩在众人心头。</p>
比起朱桂的长诗,他们的显得有些单薄。</p>
即便如此,有些书生并不在意。</p>
就算朱桂的诗最长,也不代表内容就能让皇上和少傅们满意。</p>
“作品都已提交,请大家先回去休息片刻。”</p>
“待下午时,就会公布最终结果。”</p>
苏晨对书生们。</p>
闻言,书生们纷纷离宫而去。</p>
随后,少傅们开始评审所有作品。</p>
众人不约而同地关注起朱桂的作品。</p>
他们都很好奇,朱桂究竟写了什么诗。</p>
</p>
一番鉴赏后,少傅们露出惊讶之色。</p>
他们难以置信,这样的诗出自朱桂之。</p>
即便他们,也绝对不可能这么短时间内作出如此佳作。</p>
无疑,朱桂顺利通过初赛。</p>
但进入决赛的选,个个都不容觑。</p>
他们的诗虽短,却华丽非凡,与朱桂不相上下。</p>
这让苏晨暗暗为朱桂捏了把汗。</p>
当夜,苏晨来到朱桂房中。</p>
“恭喜殿下,以头名成绩通过初赛。”</p>
“不过,接下来的对可个个强劲。”</p>
苏晨道。</p>
朱桂轻轻点头,此事他自然明白。</p>
毕竟,没点真本事哪能轻松闯过初赛。</p>
“多谢苏先生提醒。”</p>
“还请苏先生速速回去,莫让人瞧见。”</p>
“否则,就难以解释了。”</p>
朱桂谨慎地。</p>
苏晨微一点头,心退出朱桂的房间。</p>
这一幕,恰好被路过的王孟康看见。</p>
“哼,这下可抓到把柄了。”</p>
“我倒要瞧瞧,你是不是真有这本事。”</p>
王孟康暗想。</p>
次日,决赛名单公布。</p>
书生们纷纷前去查看。</p>
得知朱桂以头名晋级,皆给予了高度评价。</p>
“十三殿下实力不凡,竟以头名过了初赛。”</p>
“接下来的决赛,王孟康恐怕遇上了对。”</p>
一名书生道。</p>
其他人闻此言,也纷纷附和。</p>
近几年来,王孟康一直是诗词大赛的冠军。</p>
他的诗无人能敌,就连皇宫里的少傅也比不上。</p>
许多人坚信,王孟康未来必成皇宫少傅。</p>
一旁的王孟康对此未发一言。</p>
毕竟,他对朱桂的实力开始有所怀疑。</p>
昨晚苏晨亲赴朱桂房中,的确引人遐想。</p>
他揣测,朱桂的诗可能是苏晨提供的。</p>
毕竟以往,诗词大赛从无皇子参与。</p>
而这次,朱桂却以皇子身份首个参赛。</p>
因此,很可能会得到苏晨的帮助。</p>
决赛很快来临。</p>
十名选角逐决赛。</p>
他们需在一个时辰内,完成自己的诗作。</p>
决赛最终评判,由朱元璋亲自定夺。</p>
“我倒要看,你拿什么跟我斗。”</p>
王孟康盯着一旁的朱桂,心中默念。</p>
朱桂也注意到王孟康,微笑点头回应。</p>
随着朱元璋一声令下,决赛开始。</p>
参赛书生均坐一旁观战,观赏这最后的对决。</p>
不久,就有书生完成了作品。</p>
这给其他人带来了无形的压力。</p>
评审标准两条:</p>
一是完成速度,二是诗词内容。</p>
时间短内容佳的选,更易夺冠。</p>
十分钟过去,王孟康也完成了创作。</p>
他刚一站起,旁边的朱桂也搁下笔。</p>
两人相视一笑,各自提交了作品。</p>
时间一点点过去。</p>
半时后,所有选完成创作。</p>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