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大明:机甲六战机是有亿点点快 > 第332章 这儿有张渊明盯着就足够了
    麦克有些失落地。</p>

    这番话立刻引起了朱桂的兴趣,麦克也就此做了解释。</p>

    那时的伊朗,在欧洲几乎是独霸一方的存在,虽然国土不位于欧洲,但影响力已延伸至欧洲,正如现在的大明国一般,所向披靡。</p>

    欧洲几乎所有国家,都曾受到伊朗的重创,伊朗堪称当时最大的殖民帝国。</p>

    听了解释,朱桂不由自主地感到惊讶。</p>

    “伊朗国竟然这么强,难怪以前那么嚣张。”</p>

    朱桂道。</p>

    但与大明国的战争之后,伊朗的气焰也算收敛了些。</p>

    它彻底明白了一个道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p>

    正因为这次挫败,伊朗的锋芒彻底被削去。</p>

    “太子殿下,您还是心为上。”</p>

    “伊朗可不好惹,心它卷土重来。”</p>

    “这次虽败,但伊朗可是记仇的很。”</p>

    “希望贵国多加心,别让伊朗有可乘。”</p>

    麦克一脸郑重地。</p>

    听完这话,朱桂轻轻点头。</p>

    看来,他对伊朗的了解确实不够深入。</p>

    但这番谈话让他对伊朗有了更深层的认识。</p>

    既然对方不可能善罢甘休,他们就必须处处谨慎。</p>

    尽管大明国实力强劲,若遭突袭,也可能措不及。</p>

    于是,朱桂马上安排人把这消息送回国。</p>

    “陛下,这是太子殿下要我传达的话。”</p>

    一名士兵在朱元璋面前禀报。</p>

    听了这话,朱元璋微微点头。</p>

    “伊朗是不是有点太自不量力了?”</p>

    “还想复仇?难道还没认清我大明的实力?”</p>

    一位大臣不屑地道。</p>

    “话不能这么,朕觉得还是谨慎为好。”</p>

    “既然太子殿下都这么讲了,可见此事非同可。”</p>

    “事事须得心,不能太大意了。”</p>

    朱元璋神情严肃地道。</p>

    随即,他立刻将此事通知了边境地区,让驻守边疆的将军时刻提防伊朗。</p>

    而在伊朗国内,已是动荡不安,许多人不满地喊叫,让伊朗国王有些招架不住。</p>

    他对结果自然不满意,无奈此时国力确实不如大明国。</p>

    不满又怎样?又能如何?</p>

    眼下,他们只能忍辱负重,想复仇,唯有耐心等待时。</p>

    接下来,他们必须全心投入国家建设。</p>

    经此一战,认识到科技的力量,科技不提升,复仇无从谈起。</p>

    “你立即去召集国内最顶尖的工程师。”</p>

    “我要大力推动我国科技进步。”</p>

    伊朗国王忽然对着一旁的大臣。</p>

    听完这话,大臣即刻行动起来。</p>

    他们已彻底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明白,今后不能再肆意妄为。</p>

    工程师们得知消息,瞬间振奋起来。</p>

    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构想,只是未曾得到国王批准,无法实施。</p>

    这次,终于能大显身。</p>

    大明国这边,依旧稳定发展,北方一些国家络绎不绝来到大明,希望建立贸易关系。</p>

    通过这次较量,大明国发展更为繁荣,全国上下,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p>

    “朱桂近期好像不在国内,我们也得想办法做点贡献才行。”</p>

    这天,几位皇子聚在一起商量。</p>

    他们已决定“摆烂”,对皇位不再抱有幻想。</p>

    现在唯一考虑的是如何助大明国发展。</p>

    不管怎样,自己毕竟是大明的皇子。</p>

    如果一直这样无所作为,实在不过去。</p>

    </p>

    几人商议着能做些什么。</p>

    虽个人能力不及朱桂,但若联,也能有所作为。</p>

    一番商讨后,有了初步打算。</p>

    “我们不如合力建立一所学堂,算是为大明培养人才。”</p>

    “凭我们的知识,建学堂应该不难。”</p>

    大皇子提议道。</p>

    其他几位皇子闻言,纷纷点头表示赞同。</p>

    身为大明皇子,他们掌握的知识丰富,更何况,他们拥有的书籍更是汗牛充栋。</p>

    如果将这些书籍公开,必定有所成效。</p>

    有了这个念头,几人连忙前往皇宫。</p>

    见几位皇子到来,朱元璋有些黯然。</p>

    堂堂大皇子,竟沦落到如此境地。</p>

    若非朱桂成就太过显着,这些皇子怎会是今天这番模样。</p>

    “父皇,儿臣有一事相求。”</p>

    “如今大明商业兴盛,也是时候提升整体文化水平了。”</p>

    大皇子委婉地着。</p>

    听了这话,朱元璋也搞懂了里面的门道。</p>

    “我懂你的意思了,你的计划吧。”</p>

    朱元璋回应。</p>

    接着,大皇子就把他们的想法坦白了。</p>

    建一所学校,可不是件轻松的活儿。</p>

    要是没朱元璋搭把,光靠他们几个是不可能搞定的。</p>

    得知几位皇子有这心思,朱元璋心里头也挺欣慰的。</p>

    这事儿确实挺重要。</p>

    正巧朱元璋最近也在琢磨这个。</p>

    大皇子既然提出来了,那就让他管这个事吧。</p>

    于是,朱元璋当下就点头答应了。</p>

    这事儿也很快通知给了其他的大臣。</p>

    大臣们也没什么异议,觉得确实是时候了。</p>

    接着,立刻就开始对这事做了细致的规划。</p>

    学校的位置就定在京城,具体就建在皇宫的东侧。</p>

    大明朝的所有读书人,都能来报名学习。</p>

    消息一出,全国都轰动了。</p>

    “嘿,你听没?皇上要在京城建个学校。”</p>

    “听叫京师大学堂,全国的学者都能去学东西。”</p>

    一时间,好多读书人都在议论这个事。</p>

    没人不为这事感到激动。</p>

    如果这学校真能建起来,他们绝对不想错过这个好会。</p>

    能在皇宫里念书,可是所有学生的梦想。</p>

    一个月后,学校的建设就已经启动了。</p>

    负责这工程的还是张渊明。</p>

    他明白这事的重要性,每一步都亲自盯着。</p>

    不能有任何差池。</p>

    望着学校一点点建起来,大皇子脸上也满是欣慰。</p>

    这也算他为大明朝出了一份力。</p>

    虽过程辛苦,但也总比成天躺着强。</p>

    “大皇子,您在这儿待了好几天了,还是回去休息吧。”</p>

    “这儿的事我一个人管着就行,您别操心了。”</p>

    这时候,张渊明走到了大皇子旁边。</p>

    听了这话,大皇子轻轻摇了下头。</p>

    他真是很想亲眼看看学校是怎么建起来的。</p>

    不过话回来,这几天真是挺累的。</p>

    张渊明还是坚持让大皇子回去休息。</p>

    一番坚持之后,大皇子终于点了点头。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