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他要受不住,就不是我姚光荣的儿子。”</p>
杨桃:“”</p>
倒也不用如此。</p>
不过姚光荣既然请教了,杨桃肯定会提点几句,她的建议是刚开始步子不要迈的太大了,不要去纠结上哪进货,上哪卖货。</p>
他们门外汉,不清楚里头的门道,而且投入也需要大量的资金,还不如弄些吃食卖卖,等摸索出些门道来再干别的。</p>
“地里不是红薯多吗?你让晓刚哥弄个炉子,卖烤红薯,要是觉得单一再弄点卤煮花生,炒瓜子啊什么的一块搭着卖,记得口味一定要好,不好没人吃。”</p>
“反正冬天没什么事,你们就慢慢研究,要是吹一天风能赚个五毛一块的,那也比在地里上工强,赚不了也不损失什么,还有了经验”</p>
姚光荣听的无比认真,“是这么回事。”</p>
要不这事儿还是得问杨桃呢,她的确实在理。</p>
之后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姚光荣这才心满意足的挂了电话。</p>
到家后,就和儿子儿媳商量这事儿了。</p>
肖雨兰很是挺支持的,姚晓刚的思想没转变过来,听完第一时间反驳,“爸,那不是投倒把吗,我不干。”</p>
“什么叫投倒把,上面的政策都出了,国家都允许做生意了,就你和老古董一样”姚光荣气得不行,他都豁出脸去找杨桃请教了。</p>
这不孝子倒好,直接来句我不干。</p>
刘梅花插嘴道:“晓刚不想干你逼他做什么?你忘了以前多少人投倒把被抓起来的?”</p>
“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你哪能拿以前和现在比?上面的政策不止是能做生意,以后还要实行土地承包制,你们懂什么是承包制吗?”</p>
姚光荣给解释了一遍。</p>
“过个一两年也会轮到我们这里,到时候一切都会大变样,咱们的出路也不是只有种地了。”</p>
刘梅花惊讶了,“真的?”</p>
</p>
“杨桃和我的哪还有假?你要不信回头我去公社拿一份上面的报纸回来给你看看,你就知道了。”</p>
刘梅花虽然看不懂报纸,但她松动了。</p>
开始劝儿子,“晓刚,要不听你爸的?”</p>
肖雨兰也道:“晓刚哥,爸的没毛病,大不了咱们试试呗。”</p>
姚晓刚表示需要好好想想。</p>
这是还没等他想明白。</p>
王铁军已经先一步在城里摆上摊了。</p>
毕竟除了姚光荣,王铁军和杨桃关系也不错,王铁军今年去收核桃和蜂蜜的时候,还给杨桃寄了两袋子山核桃还有一罐子蜂蜜过去。</p>
平时有啥好东西也会想着杨桃,给她寄点。</p>
姚光荣给杨桃打完电话的第二天,杨桃刚收到王铁军寄来的咸菜和咸鸭蛋,这不回电话感谢王铁军的时候,两人聊着聊着就到了政策的事。</p>
于是乎,王铁军就这么水灵灵的在城里摆上摊了。</p>
别,除了第一天没赚到什么钱外,后面每次出摊都能赚个一两块。</p>
这可把王铁军夫妻俩高兴坏了。</p>
现在工人一个月的工资才多少钱?他们摆一天摊就能赚这么多?</p>
换谁谁不高兴?</p>
他们一家是高兴了。</p>
姚光荣心情就不是很美丽了。</p>
好好的会,不孝子居然把握不住。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