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武二年十月一日,随着漠北战事的平定,三大部族的臣服,大周也彻底从战乱四起的状况中脱离了出来。</p>
你听从了丞相荀瑾瑜的建议,重新开始采用休养生息的国策,减免了许多赋税。</p>
以此来休养因战乱与大量徵集民力所造成的国力伤害。</p>
同时,在这期间,你还广开言路,下达了五道诏令。</p>
(一)设立漠北都护府,驻军草原,彻底把漠北划入大周的统治。</p>
(二)遣使通知西域各国,前来洛阳重新商定并改变此前已经签署好的贸易条约。</p>
因为此时你的野心早就不再满足於之前那个友好平等的贸易条约了。</p>
毕竟你讨灭高句丽的凶残,使得与其临近的新罗丶百济简直对大周和你畏之如虎。</p>
尤其是在听闻你还得到漠北三族的臣服后,他们更是派遣使臣向你俯首称臣,愿意年年向大周进贡,来换取你“庇护”。</p>
而漠北也再也没有敌人能对你造成威胁。</p>
因此,在你看来</p>
大周之武德,已臻至鼎盛之境,威望所至,无远弗届。</p>
诸多强敌,皆已匍匐於大周足下,西域诸国,又何足挂齿乎?</p>
所以,你觉得贸易条约需要改变一下。</p>
首先,你希望他们认清自己的位置。</p>
开放所有城池让大周的商人经商,并得到优待,且不再徵收所有与关税无关等一系列税赋。</p>
同时,你又希望让西域诸国在西域要道处,主动出钱修建西域都护府。</p>
以此来让大周驻军丶推行政令丶监管诸国,“保护与处理”他们之间的矛盾,免得一直互相攻伐,伤了大家(大周)的利益。</p>
当然,周军“保护与处理”他们之间矛盾时,他们有责任配合出兵,并出钱出粮承担周军的後勤。</p>
最後,你还希望他们主动向大周称臣,国主丶官员一律需要得到大周的任免,才可正式担任。</p>
(三)令原先因为战乱所拖延,评定早就结束的世家按照各自的成绩开始进行迁移。</p>
而南方世家因为刚刚归复,则现在开始派遣官吏进行评定。</p>
并且,你还听从丞相荀瑾瑜的建议,给予了他们一些优待,可以让南方世家自荐官员,前往中央任职。</p>
(四)放马归山,武备入库。</p>
听从兵部尚书陈承的谏言,令因为战事而徵召的大量府军,回归一边训练与一边耕种的正常生活,只保留正常需要的府兵继续值守,开源节流并重耕荒废的田地。</p>
(五)听从户部尚书何鸣的谏言,要求各州把因为战乱,征战而脱离户籍逃户的百姓,在一年内重新登记在册。</p>
且遣官员安抚之前因为劳役过重,而自残逃避劳役的百姓。</p>
告诉他们朝廷不会追究他们的责任,让他们安心耕种,并给予一定得帮助。</p>
但同时,你又增添大周律把主动残疾逃避徭役的行为录入其中,昭告天下,往後不可在自残逃避徭役,不然一样得缴纳赋税,参与劳役,杜绝这等行为。</p>
军事丶外交丶内务丶民事,律法。</p>
看着这些消息,吴信继续沉思着。</p>
思索着一些缺漏的地方。</p>
毕竟不看不知道。</p>
一看吓一跳。</p>
前面刚欺负完苏绾不久,他就看了一眼大周的属性表。</p>
一片耀眼的红色,直接整的他头皮发麻。</p>
所以就直接就抛弃了在回味一番苏绾滋味的想法,投入到了政事中。</p>
毕竟虽然他打的已经很迅速了,但连续不停歇战事与徵发大量徭役的伤害还是太大了。</p>
就比如从他听从何鸣的谏言,颁布的第五条诏令就可以侧面看出战乱对大周百姓的负担有多重。</p>
几乎可以称的上是快承受不住了。</p>
不然也不会逃户与自残来逃避徭役。</p>
</p>
但好在,虽然这些问题比较严重,但以自己的威望,加上荀瑾瑜他们的努力的安抚,还是让百姓承受了下来。</p>
没有出现什麽起义之类的事件。</p>
所以之後只需要慢慢来,不要再那样连续且频繁的发动战事,这些影响就可以慢慢的消除。</p>
想到这,吴信又顺看了下大周现在的粮价。</p>
毕竟粮价一般都代表着百姓的幸福指数。</p>
之前他没开始操作的时候是5文。</p>
可以百姓完全就负担不起。</p>
毕竟前世贞观时期,一斗米3-5文钱。</p>
只有乱世时期,才会因为兵祸,土地荒废的原因,暴涨至00—50文。</p>
可以原先的5文,都跟乱世没什麽区别了。</p>
而如今的大周粮价是—</p>
0文。</p>
下降了一点,不是很多。</p>
更是和贞观时期的3—5文比都没法比。</p>
但也足以证明大周的民生正在好转。</p>
因此</p>
加油吧,继续努力。</p>
不过一个人努力是没用的。</p>
更何况吴信也没治理这个才能。</p>
所以,他决定像前面一样,继续广开言路,收集有能力大臣的谏言,来帮助自己治国。</p>
昭武二年十月五日,考虑到如今大周糜烂的民生,百姓的负担过重的情况。</p>
你继续广开言路希望大臣们为大周尽心尽力。</p>
你的开明,使得一件连你都被隐瞒其中的事情,终於浮现出水面。</p>
本来因为你之前经常荒唐而犹豫不决的云阳,终於下定决心,特地把几封辱骂你没有明象的奏摺,换成了对你的谏言,并特地在朝会上,当着百官的面诵读—</p>
“虽当下斗米昂贵,乃至等同於一匹绢之价,然民众并无半句怨言。”</p>
“此乃因民众深知,魏王正为他们日夜辛劳。”</p>
“故而,民心所向,期盼之至。”</p>
“希望殿下永保此心。”</p>
“明白既然执政,是为的大周的兴盛。”</p>
此言一出,百官哗然。</p>
执政</p>
执政!</p>
作为在苏氏旧臣中极其有威望之人。</p>
云阳的主动站队,使得原先旧苏氏大臣与新晋权贵荀璟和朝廷五贵之间在朝廷之上,地方之下的明争暗斗彻底消除。</p>
本就节节败退的旧苏大臣选择妥协,与新贵达成了合作。</p>
民间开始出现祥瑞。</p>
关中一处,天上落神石。</p>
百姓围观之,其上有字。</p>
名曰—</p>
大周兴,吴信王。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